记者 李慧雯 2018年,一只名为"钟薛高"的雪糕品牌横空出世,以营收达8亿的姿态一跃成为国内高端雪糕的巨头。声名鹊起伴随着诸多争议,在过去4年,钟薛高曾多次因虚假宣传、定价过高、产品品质等问题被多次推向风口浪尖…… 热不化、烧不化的神奇雪糕 网友怒怼:花最多的钱,吃最多的胶 近日,有"雪糕刺客"之称的钟薛高霸屏热搜,起因是有网友发现其旗下一款海盐口味的雪糕在31℃的室温下放置近1小时后,仍然没有完全融化,这种反常识的现象引发热议。 对此,钟薛高陆续发布回应。7月2日,客服回复媒体表示,雪糕融化会呈粘稠状,为提高雪糕的黏稠度,添加少量卡拉胶等;同一天晚间,公司回应中首先表示"并不存在不融化的雪糕",并称雪糕配方中固形物高,水少,仅使用极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剂,均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添加;7月6日,公司发布声明,再次表示产品成分没问题,添加剂符合标准,且用烤、晒、加热的方式来测验雪糕品质并不科学。 面对自家品牌身陷风波,钟薛高的创始人林盛也随即表明态度。据三言财经报道,对于钟薛高不断登热搜的现象,林盛也发布了朋友圈表明了自己态度。他表示,"明明是远超国标品质的产品,被伪科学断章取义成多添加剂,有点讽刺。" 记者注意到,钟薛高的这次翻车引发网友纷纷吐槽。有网友表示:"花最多的钱,你让我吃最多的胶?""雪糕?雪胶?""好糕不怕火炼"…… 其实早在这起负面舆情事件发酵前夕,互联网上就已经掀起过一阵 " 雪糕刺客 "的造梗狂欢。钟薛高作为"雪糕刺客"的代表,自然也成为了网友们火力主攻的对象。"雪糕刺客"指的就是像钟薛高这样在冰柜里平平无奇的雪糕,付钱的时候会用高价格"刺你一剑",不少网友表示曾经掉坑。 雪糕中的"爱马仕" 营收达8亿 创始人:它就那个价格,你爱买不买 不难发现,钟薛高自诞生开始,就目标明确——重视营销,坚持走 "高端 "路线。 凭借单支在12-20元之间高售价所带来的凡勃伦效应,钟薛高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一路高歌猛进:2018年5月25日,钟薛高产品正式上市;成立16个月时,营业收入就突破了1亿元;2020年,销量突破4800万支;2021年,营业收入相比前一年增长一倍,达8亿元;截至2022年5月,钟薛高累计雪糕出库数为2.2亿片。 据AI财经社报道,有乳业分析师称,钟薛高的生产成本大概是3元到5元,加上运输费用、冷链储藏费用以及经销商、零售商的返点等流通费用,每根生产成本大概是4元到8元。而从品牌全线产品来看,分析师称钟薛高的平均毛利率在60%-70%,远超伊利、三元乳业这些竞争对手。 此前,钟薛高创始人林盛接受《艾问人物》访谈中谈到钟薛高相比传统冷饮企业毛利略高的情况,钟薛高最贵一支卖过66元,产品成本差不多40元,并直言"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 其实在网友看来,雪糕贵没错,错的是混装冰柜不标价,态度还如此傲慢,钟薛高就是如此。更有网友表示:"这种雪糕最解暑,还没拆开心已经凉了""不要买没见过、没标价的雪糕。" 值得注意的是,钟薛高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已经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据悉,上海、佛山、南京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对雪糕价格开展专项调查,主要针对小卖部、超市、冷饮批发店等市场主体,在销售雪糕的过程中是否未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对于未按规定给雪糕张贴价格标签的商家,相关部门责令整改、约谈或立案查处。 贵是原罪? 专家:明码标价,让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权 对于钟薛高的翻车,各路看法不一但却殊途同归。不少网友表示:"品质配不上价格,营销太过遭反噬太正常了,以噱头取巧,物不美价不廉,是不可能留住消费者的。"还有网友认为,"他(钟薛高)没有得罪年轻人,他只是很过分,他把人当傻子,他非要割,我们韭菜好抢钱。" 在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看来,钟薛高这次引发众怒,除了定价高、产品安全存疑之外,他还从市场长期发展的角度进行解释:钟薛高的定价实际上并不是什么问题,定价高的雪糕不是不可以存在,而是需要进一步市场透明化的明码标价,让消费者自己有自主的选择权。所以定高价不是问题,关键是拟定的这个高价到底能否真正被消费者认知,而且让消费者买的放心,买的安心,这可能才是钟薛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人民网评更是一语中的:在消费认知中,雪糕还是应归于大众消费品而非高档消费品。对于企业而言,有概念和噱头的营销远远不够,消费者的口味会变化,市场是优胜劣汰、瞬息万变的。产品的品质和消费者体验,才是决定品牌长远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