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诗词遇上数学,会产生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推出开发线上融合微课程----《当古诗词邂逅数学》,带领学生走进不一样的数学世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通过《暮江吟》古诗中大概的"一半"导入数学中精确的一半概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通过《水调歌头》中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导入同一事物依次反复出现的现象——周期现象。学校的数学老师们开发的线上融合微课程----《当古诗词邂逅数学》,内容源于学生熟悉的诗人所写的古诗词,如《乌衣巷》、《百鸟归巢图》、《定林所居》等。老师们既生动讲述古诗的内容、诗人的写作背景,也讲述数学知识蕴含的奥秘,巧妙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让学生在古诗词中体会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徐莹老师: "半江并不是特别准确的表示长江被分成两半,它是一种大概的描述。数学中的一半是一种精确的表示,它是指一些物体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总数的一半,另一份也是总数的一半。6个苹果吃了一半,就表示其中3个……" 育才实验学校副校长郭园园介绍,老师们希望通过一首首古诗词,在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之间架起了一座隐形的桥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赏析古诗词,通过不一样的视角,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三会"确立为经过数学教育学生形成的核心素养,是指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也是落实我们新课程标准的三会。"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陈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