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9月20日至9月29日,当时的菲律宾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在周总理的邀请下,作为马科斯总统的特使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在武汉,伊梅尔达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伊梅尔达十分敬仰毛主席,交谈中,她不仅说"您是我见过的和读过的最伟大的人",还当场为毛主席演唱了中文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会见结束时,伊梅尔达用"贴面礼"的礼节表示对毛主席的尊敬,她双手托起毛主席的左手,将毛主席的左手紧紧地贴在自己的脸上。而毛主席也挽起伊梅尔达的手,按照西方礼节对其还以"吻手礼"。 毛主席的这一礼节让伊梅尔达感动得热泪盈眶。 和伊梅尔达告别后,毛主席也和她身后的一位年轻男孩礼貌地握手。两人握手时,主席突然郑重的伸出左手拉住男孩的手臂,同时目光凝聚,仔细的打量了男孩一番。 这个男孩叫费迪南德·罗慕尔德兹·马科斯 ,是当时的菲律宾总统费迪 南德·埃曼努尔·埃德拉林·马科斯 和伊梅尔达唯一的儿子,被人们称为"小马科斯"。随母亲访问中国这一年,小马科斯刚刚17岁。 在场的记者用镜头记录下了当时的场景——照片里,小马科斯兴奋地站在毛主席的右侧,望向前方。 谁也没想到,48年后,这个站在毛主席身侧的17岁少年会成为新一任菲律宾总统,也成了当今世界上唯一与毛主席有过亲密接触的外国总统。 其实,伊梅尔达这次见到毛主席的过程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是颇费周折。 1974年,世界格局仍处于"冷战"时期,彼时的中菲两国也尚未正式建交 ,为了正式打开两国建交的大门,时任菲律宾总统的 马科斯对伊梅尔达说: "你要去中国,我们要和中国结成友好邻邦。" 于是,伊梅尔达在1974年便开始了访中之旅,作为"总统特使 ",她的任务是要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告诉马科斯,供他决策。这次访问中国,伊梅尔达带上了他的儿子小马科斯。 伊梅尔达出访中国时,已经生病住院三个月的周总理很少接见外国人,可他却带病接见了伊梅尔达。 当伊梅尔达带着鲜花去看望周总理时,周总理不失风趣地说道: "伊梅尔达,你让我觉得病好了。" 周总理的会见让伊梅尔达十分开心,她后来对记者说: "我没有带着枪炮和金钱来中国,我带来的只有尊重、鲜花和美丽。 " 来到中国后,伊梅尔达所到之处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在那个年代,很少有外国人能有如此待遇。这更让伊梅尔达受宠若惊,她穿着中山装到延安参观了毛主席的故居,又在北京参观了人民公社、工厂企业和少年宫等地方。 作为毛主席的崇敬者,伊梅尔达此行还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就是能见毛主席一面,可外交人员却遗憾地告诉她,毛主席不在北京。 1974年,81岁高龄的主席身体虚弱,还患有严重的眼疾,已在武汉休养多时了。因此,外交部也就没有事先安排毛主席与她会见。 得知此行见不到毛主席后,伊梅尔达十分失望,她一边抽泣着,一边请求我方能帮忙安排他与毛主席的会见。 这个消息被毛主席得知后,眼疾很重的他欣然同意了伊梅尔达的请求,并派专机将伊梅尔达一行接到了武汉。 在三十年后的2004年,《国际先驱导报》的记者采访伊梅尔达时曾问过他和毛主席见面时的感受,伊梅尔达说道: "在会见毛主席时,我拿起他的手放在额头,行礼表示对长辈的尊敬,毛主席很自然地回礼,轻吻了我的手,我当时感觉他不仅尊敬我,也很喜欢我,这是一种纯洁的感情。"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年后,伊梅尔达还留着访问期间和毛主席的合影。 老年伊梅尔达和她身后两张与毛主席的合影 伊梅尔达还表示,在来到中国之前,他知道旧社会的外国人对中国就是掠夺财富和歧视,而她是带着尊敬来的,她带着的只有尊敬和自然。 伊梅尔达的外曾祖父是中国湖南人,因此对中国的情感很浓厚,而她的子女们也不例外。除了1974年这次访问中国时带上了儿子小马科斯之外,她的两个女儿艾米和艾琳也在第二年来到中国,伊梅尔达说: "他们对中国的感情很深,对毛主席非常敬仰。邦邦(小马科斯的别名)和艾米还在菲律宾的商业中心区开了一家‘毛爷爷’中式餐馆。" 在伊梅尔达的描述中,儿子小马科斯也是个"中国迷"。在当年访问中国的时候,人们的目光关注的都是毛主席和伊梅尔达,并没有太在意旁边的小马科斯。在主席行"吻手礼"之后,小马可斯兴奋地凑到主席身边,也在老人家的左右脸颊上各碰了一下,大家才注意到这个17岁的少年。 和伊梅尔达行礼告别后,毛主席也握住小马科斯的手准备告别。这时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毛主席突然伸出左手拉住小马科斯的胳膊,用患有严重眼疾的双眼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男孩,这也让小马科斯更加兴奋了。 此次随母亲来到中国后,小马科斯在第二年又随父母一起正式访问中国,1975年6月9日,中国同菲律宾正式建交。 毛主席会见马科斯夫妇 小马科斯的人生可谓起伏跌宕,非常具有传奇色彩,有过风光无限也有过落魄逃亡。 1957年,小马科斯出生于菲律宾的老牌政治家族——马科斯家族,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小马科斯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因此,小马科斯自幼就对政治很感兴趣,年幼的他对政治十分感兴趣: "我长大后想成为一个政治家,为我的国家服务。我会给小朋友们许多玩具,让他们不再哭泣。" 八岁那年,他的父亲老马科斯当选为菲律宾总统,年幼的小马科斯跟着父母搬进了马拉卡南宫,开始了与政治为伍的日子。 马科斯一家 1975年,小马科斯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哲学,后来又在美国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回国后,小马科斯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政治生涯。 作为总统唯一的儿子,小马科斯的仕途颇为顺畅。 1981年,年仅23岁的小马科斯当上了家乡北伊罗戈省的副省长,1983年升为省长。 1986年,菲律宾爆发反抗马科斯专制和贪腐的"人民力量运动",百万抗议民众包围马拉坎南宫。2月25日,陷入四面楚歌的马科斯自知大势已去,携带妻儿子女前往美国夏威夷避难。小马科斯也随着父亲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在美国生活三年后,1989年9月28日,老马科斯因心力衰竭病死在檀香山,而小马科斯则与家人继续在美国生活,直到1991年马科斯家族被当时的菲律宾总统允许回国,小马科斯才重返菲律宾,继续他的政治生涯。 1998年,小马科斯再次从省众议员的位置上出任北伊罗戈省省长,2010年,小马科斯又成功当上参议员。 2021年10月,小马科斯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参选2022年菲律宾总统选举,并于今年5月9日成功当选。 当年,伊梅尔达在接受采访时曾被问及到她是否希望儿子小马科斯领导菲律宾,伊梅尔达承认自己对儿子有很高的期望: "是的……我在推动(鼓励)他爬上更高的位置。" "他在北伊罗哥斯省(北伊罗戈省)干得很棒,做出了许多杰出贡献。我很为他自豪,他有资格承担更重的责任。" 光阴荏苒 ,当年随着母亲一起访问中国,被毛主席仔细打量的那位17岁少年也早过了花甲之年,终于完成了伊梅尔达的期待,成了新一任的菲律宾总统。 【全文完】 文/今晚读书 本文参考资料:《国际先驱导报》:专访菲律宾前第一夫人:女人的美丽为爱而生 《海口晚报》:菲律宾前第一夫人:奢侈浮华闻名于世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私信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