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俊俊 今天是第1905天硬核不断更分享 1.
我知道你在期待什么。 每年观众都期待,可以有几部8分以上的国产电影,票房口碑大爆。 然而2022年已经过半了。 电影院唯一过亿票房,是侏罗纪3。8分国产更是梦。 整个影视行业半死不活,连带的我最近都开始推荐老片了。 上周,朱一龙主演的新电影《人生大事》点映, 口碑大爆,话题度拉满。 终于,可以写一写最新最热的电影了。 人生大事 2.
日本名作《入殓师》 韩国去年有个《遗物整理师》 中国,作为东亚文化发源地,为什么就不能拍拍这件大事? 是因为"死亡"在中国是禁忌话题? 是因为我们不配有死亡教育? 导演在采访里刘江江说, 人的一生其实有两件事非常不体面的, 需要别人帮忙的, 一件是出生, 一件就是过世。 导演刘江江,父辈是木匠,给葬礼做棺材,因此萌生出拍殡葬故事的想法。 当他拿着剧本参与平遥电影节创投时,很多老板第一反应: 这不就是一部中国版的《入殓师》? 但是,虽然日本《入殓师》拍了这个话题,不代表这个题材别人就不能拍。 而且,《入殓师》的特色,是庄重,仪式感,是日本独有的那种风范。 韩国呢,特别擅长以情感动人,把情绪这块玩透了。 可我们中国,绝对跟日韩不一样。 3.
中国独有的市井烟火气。 朱一龙来到他的老家武汉,饰演一个标准的街(gai)溜子,莫三妹。 仅看预告片,你也可以看出来, 这个角色,绝对是对演技的一次考验 莫三妹一事无成,邋里邋遢,游手好闲, 只能继承父亲的丧葬用品店营生。 就算如此,也得不到父亲的认可,被嫌弃被怀疑 但是有一说一,莫三妹的职业技术,还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接过热毛巾,敷、揉、抬、拉。 将老太太去世后僵硬的关节,一个个焐热,疏通。 推拿,调理,认真又温柔的对待客户的躯体。 虽然没有《入殓师》那么强烈的仪式感,但谁能否认这位的工作意义? "宽脚穿鞋走大路,平安走过奈何桥" 一边喊,一边给老太太换装,化妆。 帮助以为逝者,守住最后的尊严。 此刻的莫三妹,不再是那个游手好闲的底层混子,而是一位殡葬师。 4.
对日本人来说,鞠躬要分等级,越表示尊重,腰就越是要弯下去。 对韩国人来说,遇见长辈,前辈,一定要实用敬语,不同的场合,那些礼貌性话语必不可少,否则就会被孤立。 虽然东亚各种礼节仪式是起源于中国,但中国人都知道,我们一般没那么讲究 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是把仪式、礼节、情感、矛盾,全都掩藏在市井烟火里。 送走了前面说的老太太,迎来了武小文(杨恩又饰),后面简称文哥。 文哥是老太太的外孙女,一老一小相依为命。 莫三妹送走了外婆,文哥不干了。 小孩子,还不懂什么叫死亡。相依为命的外婆没了, 所以武小文只能跟在莫三妹后面死缠烂打。 你把我外婆弄哪去了?你还给我。 见到别人家的棺材,她就冲过去,要开棺木(我外婆在这大箱子里)。 因为只有把棺木打开,才能救外婆。 莫三妹被这小孩弄得没脾气,只能道歉,赔钱。 莫三妹只好跟文哥解释: 你外婆被烧成烟了。 孩子大哭,三妹不忍,于是只好又补充到: 你外婆飘到天上,变成星星了。 孩子信了,以为人死后都会变成星星。 客户的女儿去世,三妹定制了一个粉红色的骨灰盒。 于是文哥在上面画满了星星。 三妹傻眼了,气得跳脚。 怎料客户不仅不生气,反而感激三妹"用心" 前所未有的慰藉。 原来,文哥初识死亡,孩子般单纯的愿望,是如此的动人。 我在心理学书里看到,一个人会经历两次强烈的死亡焦虑。 一次是孩童期初识死亡,发现所有人包括自己,终有一死,无疑是毁灭性的。 另一次是青春期,长大成人,荷尔蒙爆发,情绪不稳定,在成熟的过程中死亡焦虑会再次到达顶点。 这个时候如果处理的好,那么余生焦虑就会变少。 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形成长期的焦虑。 所以,我对《人生大事》这部电影的题材持积极鼓励态度。 因为它不仅触碰了中国人少有提起的死亡话题,而且还以孩子的视角,带着我们一起重新审视死亡,获得治愈。 5.
这部国产电影,具有许多优点。 莫三妹是一个内心柔软,不露于外表的人,和父亲的关系也是那种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家庭 文哥失去了外婆,基本算是孤儿。 莫三妹和文哥的组合,正是那种我虽受了伤害,但我会保护你,两个人互相疗愈的过程。 除此之外,生老病死,禁忌话题,中国文化,市井街头,以及里面不少剧情,都算是难得一见的。 因为片子质量不俗,又有朱一龙流量加持,演技进步转型等等 所以它肯定会成为今年国产火爆的作品。 不过我已经在网上看到很多人开始捧杀了。 什么9分了,奥斯卡了,之类之类的 我也分不清楚他们是营销号,还是反串黑带节奏。 老规矩,我只讨论电影作品,偶像,流量,拉踩,禁评。 客观分数:7.5分, 算上国产和题材,8分四颗星鼓励。 大家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冲电影院了。 近期必看内容: 为什么这件事没意义,却很重要? 9.4分封神!周末爽片来了 还不知吗?恭喜蜡笔小新的爸爸还完房贷 国产8.0涨到8.6分!12万人良心国产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