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崔桂忠 近日,多名前往郑州沟通村镇银行"取款难"的储户被赋红码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在一片追责声中,郑州市纪委监委启动了调查问责程序,对发现违反《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办法》的乱作为,将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 河南银保监局、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6月18日也表示,各级金融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调查,禹州新民生等村镇银行线上交易系统被河南新财富集团操控和利用的犯罪事实已初步查明,相关资金情况正在排查。 报道显示,事件中所涉之人,有的在当地从未外出,而本地也没发生疫情,自己却无端被赋"红码";有的则是与陪同的家人一同前往,唯独储户"红码",而陪伴之人则幸免于"染红"……其实,在"赋红码"事件的背后是村镇银行失控的问题。由于河南四家村镇银行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通过内外勾结、利用第三方平台以及资金掮客等吸收公众资金,涉嫌违法犯罪的问题导致其储户无法正常取现,损害储户权利,从而引发大批人群前往郑州,恐造成社会不稳定现象。 据"平安许昌"公众号6月18日消息,2022年4月19日,许昌市公安机关依法对河南新财富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涉嫌重大犯罪立案侦查。现初步查明,2011年以来,以该公司实际控制人吕某为首的犯罪团伙涉嫌利用村镇银行实施系列严重犯罪。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一批犯罪嫌疑人,依法查封、扣押、冻结一批涉案资金、资产。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非法集资、借贷犯罪在国内呈现集中爆发趋势,一些不法分子披着"电子商务""养老""众筹"等外衣行骗,非法向他人吸收资金,"e租宝""善心汇""钱宝网""唐小僧"等金融骗局事件连续发生,问题P2P网贷平台大量爆雷,居民财富流失,金融风险加剧,教训十分深刻。 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因此,防范金融风险"赋红码"、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工作迫在眉睫。 防范金融风险"赋红码",需要增强忧患意识。金融领域风险点多面广,隐蔽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强,必须格外小心,审慎管理。要从政治上发现问题、从全局上分析问题、从系统上解决问题,建立完善定期摸排、研判、会商机制,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做到如履薄冰、防微杜渐、严防死守,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赋红码",需要抓住关键环节。风险隐患有主有次、有轻有重、有缓有急,要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管住货币信贷"总闸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风险源头管控。要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防范金融风险"赋红码",需要加大惩戒力度。金融领域黑恶行为、非法集资等违规违法金融活动,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干扰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要突出重大案件,坚持"一案双查",切实加大违法成本,有效提升执法威慑,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就郑州村镇银行"赋红码"事件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调查清楚事实,追究直接相关人的责任。令人欣慰的是,郑州市纪委监委已启动调查问责程序,我们期待公正翔实的结果。 ☆作者简介:崔桂忠,曾任某部队政治委员,海军上校军衔。现任大连市旅顺口区委办公室二级调研员。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