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父子读西汉"系列故事(33):韩信灭魏 文/松鼠爸爸 韩信 我们都知道,战国末期秦始皇灭了包括魏国在内的六国。但你可知道,在楚汉争霸时,魏国又被灭了一次? 谁灭的? 西汉开国功臣韩信 。 灭魏是韩信被刘邦拜将后、独立用兵后的一次大胜仗,也是汉军在彭城之战大败后的一次重大胜利。 刘邦 却说楚汉争霸第二年,刘邦兵败彭城,开始认真总结深刻反思。在张良"下邑之谋"的建议下,他正式重用韩信,让他率兵开辟"北线战场 "。 韩信的第一个目标,就是灭魏国。 此时的魏王名叫魏豹,他头上的"魏王"头衔,原是项羽给的。 前面说过,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后,魏公子魏咎牵头将魏复国,他就是秦末魏王1.0 。 但魏咎(jiù)没多久就被秦将章邯围城,为救全城百姓,他毅然"自焚 "而死。 魏王1.0魏咎 魏豹是魏咎的弟弟,在老兄死后,他投奔楚军,秦灭后被项羽封为魏王,他就是秦末魏王2.0 。 严格地说,他的头衔是"西魏王 ",因为此时的魏国已被项羽一分为二 ,他只占了西边的一半。东边一半土地被项羽另设立为"殷国",封给了另一位诸侯司马卬(殷王)。 汉元年(前206年)刘邦还定三秦、大举东进后,来到魏国地界。魏豹不是对手,很快投降,跟着他一块伐楚,一直打到楚都彭城。 魏王2.0魏豹 前205年,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大败,损失数十万兵马。魏豹以为刘邦完蛋了,借口探亲,回到魏国后,立即封锁关河渡口,再度宣称"叛汉投楚 "。 刘邦见魏豹如此反复无常,震怒,本想亲自率兵剿灭他,但彭城新败,兵力吃紧,实在顾不过来。 迫于现实压力,刘邦派心腹谋士郦食其(lì yì jī)前往魏国说降魏豹,并对他许诺,只要说下魏国,就封他为"万户侯"。 郦食其是刘邦亲自收揽的职业说客,楚汉争霸时期的"说降专业户 ",此前已出马好几次,每击必中。这一次,他也自信满满。 郦食其 可惜他碰了一个大钉子。 魏豹"降汉又叛汉 ",自己也觉得丢人,坚决不肯再回归。 他对郦食其说:"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汉王这个人,脾气修养太差,太喜欢侮辱人,诸侯群臣在他眼里,简直就跟奴才一样。我实在受够了,不想再见到他!" 郦食其无功而返,刘邦越发气愤,心道:魏豹你这个首鼠两端的家伙,看我怎么收拾你! 刘邦令韩信为主帅,领兵攻打魏国。 韩信终于有独挡一面的机会,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终于来临了。 再说魏豹,他自恃魏国西边有黄河天险,于是重兵驻扎在黄河边的蒲坂和临晋,阻止韩信东渡黄河。因为上一次刘邦自西攻魏国,就是在临晋渡的河。 韩信打算把魏国老巢安邑一锅端,他是怎么做的呢? 老战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韩信还定三秦时用过的战术,说白了就是"声东击西",韩信决定再用一次。 韩信由西向东进攻,故布疑兵,在临晋大造声势,让很多船一字排开,假装要在这渡河,暗地里,他却令大军从临晋北边的夏阳渡河。 韩信让每个战土身上绑一个木罂 (yīng),偷偷渡过黄河,绕过魏豹守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西魏国老巢安邑围了个水泄不通。 魏豹不敌献城,魏国再度灭亡,土地并入汉国。 韩信灭魏的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帮刘邦俘获魏豹的王妃之一:薄姬。薄姬被送进汉王宫织布车间,被刘邦宠幸,生子刘恒。他就是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文帝 。 薄姬 之前薄姬的老妈曾找一位大神给她算过命,说她"命中当生天子 "。魏豹一听,艾妈,我的妃子要生"天子",那我岂不是"天子他爹"?天子他爹岂不是也有做天子的命? 魏豹可能是因为听了这个神算,坚信自己能赢刘邦,所以誓不投降,没想到老婆肚子里的儿子,不一定是自己的。 汉文帝刘恒 刘邦宽容大度,再次俘虏曾背叛过他的魏豹后,还是没杀他,但把他带到荥阳,让他与周苛和枞(zōng)公等汉将一道守城。 项羽 后来项羽急攻荥阳,刘邦担心城破被俘,借陈平巧计逃脱,魏豹被周苛和枞公以"反国之王,难与守城"为由杀死。 19路诸侯中的又一位诸侯王,从此在楚汉争霸的舞台上谢幕。 而韩信,则因灭魏一战成名,开始连续灭降魏、代、赵、燕、齐五国 的"开挂模式"。 松鼠父子读西汉:韩信为什么能两次"声东击西"? 小松鼠问:"木罂是什么?韩信为什么要让每个士兵绑这个东西? 松鼠爸爸答道:"罂是一种存储容器,既可用来存水,也可用来盛粮,秦汉时就有。 其口小、肚大、中空,可以浮在水面上。汉军士兵绑上木罂渡河,相当于带了一个 特制的救生圈。" "韩信两次大胜,都是用声东击西,一种战术怎么能 连续用 两次而不被识破 ?" "古时没电话、没手机、更没互联网,通信滞后,信息严重不对称。韩信用什么战术还定三秦,我们现在知道, 当时在魏国的魏豹却不一定知道。对他而言,这种战术就是第一次碰到,就是‘新’的。再说, 就算他知道,也没用 。" "为什么?" "魏豹是魏国的没落贵族,打仗水平应该不怎么样,跟韩信这种军事天才PK, 就像一个 幼儿园小朋友跟大学生比奥数。在对手‘声东’的时候,他还是会本能地相信,对方就是‘击东’,很少会想到对方要‘击西’,也不敢赌对方一定会‘击西’。所以, 一流军事专家对不同敌人,使用同一种战术,同样能取得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