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一到初秋九月,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狂 "炫" 海鲜的城市。西边的 湛江、茂名 ,以产量之巨而备受瞩目,东边的 潮州、汕头 ,一众生猛海味让人无法自拔。 中部的 珠三角 ,论起海鲜也不输西东。大亚湾以北,有一座在 广州、深圳 之间的城市,在花式吃遍斑斓海味这件事上,从来没让老广们失望过。她,就是堪称 "小广东" 的—— 惠 州 。 惠州市区东江水流过,西湖在旁横卧。 摄影/卢文 惠州海鲜从产量上看平平无奇,但种类之丰富与奇特,直教人大开眼界—— "佛手"石蜐(jié)、"来自地狱的"狗爪螺、黑立鱼、红古鱼 ……80多种稀奇古怪的海鲜,大部分内陆人闻所未闻。 白灼花螺、胡椒虾、海鲜炒饭 ……惠州人的海鲜吃法,也是五花八门。 向左滑动 惠州海鲜,花样十足。 图1摄影/马璐Leslie,图/图虫·创意 图2摄影/陈彦 惠州,堪称广东海鲜界的 "万花筒" 。惠州的多彩,也不只是海鲜,她也是一座广东文化的 "大熔炉" 。 人们都说,东北三个省像一个省,广东一个省像三个省。作为移民大省,广东在两千年的时间里,迎来一波又一波的移民择地定居,形成了 "带筷子"的广府人、"带书"的客家人、"带茶具"的潮汕人 这三大主要民系,分布于广东各地。 惠州与广州、深圳两个一线城市相邻。 制图/孙璐 "广客潮" 的饮食、语言、习俗都相差很大,但并非彼此隔绝,居于三大民系交汇处的惠州,以其 包容、开放 的姿态,成为把三者融合得最好的城市—— 这里吃得了 粤菜、客家菜、潮汕菜 ,说得了 粤语、客家话、福佬话 ,因为四方移民汇聚,就连 普通话 的普及程度也出奇地高。要了解惠州为什么是 "大熔炉" ,得从她的位置和地形说起。 01 珠三角的"颜值担当" 关于惠州的地理位置,有一句话描述得很霸气: "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梅之襟要,壮广南之辅扆,大海横陈,群山拥后" 。作为唯二与全国两座一线城市交界的城市(另一座是与惠州相邻的东莞),她面朝大海,坐落于珠江两支流交汇处,中北部又有山峦叠嶂,活脱脱就是 广东的缩影 。 "大湾围小湾"的大亚湾,岛屿众多。 摄影/卢文 先说海。 大亚湾 之所以蕴藏花样繁多的鲜灵海味,是因为这里有全广东 最优良 的近岸水质。很多惠州人,都有 捡螺、抓蟹、捡青口 的海边记忆。 大亚湾不仅"扛吃",颜值也十分 "扛打" 。亿万年海水的冲刷塑造,形成迂回曲折的海岸轮廓。在大亚湾,能看到 "大湾围小湾" 的神奇景象。比如两个半月形海湾组成的 双月湾 ,左湾水平如镜,右湾波涛汹涌。还有依山傍海的 巽寮湾 ,海沙洁白晶莹,含沙量高达99%,有 "天赐白沙堤" 的美誉。 三面环海的双月湾,形状像两轮新月。 更难得的是 海龟湾 ,每年仍有海龟上岸产卵,是全球最北端、最靠近人类居住地的海龟产卵地,也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海龟的最后一张 "产床" 。 惠州大亚湾,有全广东最优良的近岸水质。 摄影/张向良 南边的海撩尽过客,北边的山,则如 "隐士高人" 。 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莲花山 主峰海拔皆逾千米,云海奔流,山色尽展。罗浮山,便被誉为 "岭南第一山" ,儒释道的融合,又造就它 "百粤群山之祖" 的盛名。 东晋时期,道士 葛洪 在罗浮山完成医学巨著 《肘后备急方》 ,这是中国药学家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 灵感源泉 。 1600多年前的葛洪医药的智慧,穿越时光,依旧守护着世人的健康。 罗浮山,被誉为"岭南第一山"。 摄影/卢文 惠州城内还有一座 飞鹅岭 ,传说是仙人骑着木鹅从北方飞来,看见惠州山清水秀便不忍离去,木鹅化作山岭而得名。惠州因此有了 "鹅城" 的别名。记得么,电影《让子弹飞》里,张麻子 "上任鹅城" 。电影虽然是在江门拍的,但真正的"鹅城",正是惠州。 "半城山色半城湖" ,与山一起塑造惠州老城格局的,是 湖 ——千年前苏轼留情的又一处 西湖 。 西湖的九曲桥与泗州塔, 这是是中国仅存的两座泗州塔之一。 摄影/卢文 苏轼被侃为 "西湖长" ,不只是杭州西湖,许多城市的西湖都留下他的诗句与足印。57岁时,他被贬惠州,在这里寓居 两年零七个月 。惠州西湖原叫 "丰湖" ,苏轼之后,"西湖"之名才出现并传扬开来,所以惠州人都说, "天下西湖三十六,东坡标名仅惠州" 。他在西湖旁修筑 "两桥一堤" ,至今仍为惠州民众提供出行便利。 "东坡味儿" 十足的惠州西湖,在历史上,也足以与 杭州西湖、颍州西湖 比肩,留下 "三处西湖一色秋" 的盛名。和杭州西湖一样,惠州西湖边上也有 苏堤 和 孤山 ,他深爱的侍妾 王朝云 在惠州去世,就葬在孤山之上。 杨柳依依、榕荫拂水的惠州西湖,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 摄影/DemonJp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一生漂泊的苏轼,把人生功业定格在晚年流放的这三个城市,其中一个就是惠州。 晚年的颠沛流离,让苏轼的心态愈发旷达,诗文创作也进入高峰。在惠州,他留下近 600 篇诗文作品,惠州的荔枝,让爱不释手的苏轼写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千古名句。因为苏轼, 惠州也第一次被世人注视。 他细致记写 惠州风物 的作品,改变了许多中原人对惠州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的偏见。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人都知道"东坡公"对惠州的贡献。 摄影/叶广杰(无言) 东坡之后,惠州成为广东文化教育 最发达 的州府之一,中原的文人墨客纷纷前来,大办书院,推广科举。创建于南宋的 丰湖书院 ,就是广东四大书院之一。宋代以后,惠州人才辈出,历代进士近百人,清代的惠州进士 江逢辰 说得不假: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除了文化领域,惠州在军事领域同样不可小觑。因为地理位置险要,惠州自古是军事要地、海防前哨,被称作 "南中国第一天险"。 被誉为"惠州天堑"的朝京门, 是东江要塞惠州古城的城门之一。 摄影/卢文 在明清时期,和广州一样,惠州是广东 数一数二 的城市。万历元年,两广总督衙门还曾移驻惠州。到了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东征,攻克惠州统一了广东,才为 北伐 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地理位置险要的惠州是日军的海上突破口,他们从大亚湾登陆,侵占了广州和香港。 叶挺故居。 抗日战争中,叶挺曾在东江地区领导敌后抗战。 回头再看 "东接长汀,北连赣岭,控潮梅之襟要,壮广南之辅扆" 这句话,不仅道出了惠州的地理位置,也点出了她的文化位置——广东自古是移民大省,而惠州之所以是 "小广东" ,是因为她正好处在 广府、潮汕、客家 三大广东文化交汇处。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移民带来不同的文化,各种文化就在惠州,不断地 碰撞、融合 。 02 广府、客家、潮汕, 在惠州你都看得到 三四十年前,惠州的"plus版"—— 惠阳地区 ,驻地就设在今天的惠城区,她像一个 "巨无霸" ,除了惠州市,今天的 深圳、东莞、汕尾、河源、广州增城 等地,都还是 惠阳地区 的一部分。管辖广府和潮汕一部分区域的惠州,自然成为三大民系融合最理想的地方。 惠阳原本与惠城区离得很近, 1990年惠阳县城迁到淡水镇,靠近深圳。 如今的惠州,西边是以 广州 为中心的 广府区域 ,北边,是以 赣州、梅州 为代表的 客家区域 ,东边,是以 潮州、汕头 为代表的 潮汕区域 。惠州,正位于三个区域的 过渡地带 。 对于客家人来说,惠州,是一座 举足轻重 的城市。 惠阳区的南阳世居,是典型的客家围屋(村)。 明清之际,大量客家人从粤东、赣南、闽西南迁至惠州,使这里成为和赣州、梅州、汀州并立的 "客家四州" 之一。其中一部分又从惠州出走海外,至今惠州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数量逾百万,所以,惠州又被称为 "客家侨都" 。也就是说,对客家籍华侨而言, "惠州" ,是知名度最高的故乡地名。 惠州虽然客家人占比最多,但因为地理位置处在"广客潮"之间,广府人与潮汕人也不可避免地在惠州定居或来往,尽管三大民系之间语言、文化、民风区别较大,但在惠州它们 相互交融、兼收并蓄 ,形成别具一格的惠州特色。 惠东县范和村,能同时看到"广客潮"三种建筑。 漫步惠州,可以看到有广府风韵的 骑楼、花窗、古庙 ,也能看见 客家围屋 和潮汕工艺特色的 木雕 。惠东县范和村有三座古庙,分别是惠东本土信仰的 谭公庙 、广府信仰的 城隍庙 ,以及闽南信仰的 水仙宫 。一个村内可以同时看到三种信仰的寺庙,这在整个广东都难得一见。 向左滑动 图1:广府文化的醒狮; 图2:客家文化的广东汉剧。 惠州民俗也显得十分包容, 广东汉剧、粤剧、渔歌、客家山歌、舞龙、舞狮、舞春牛、 瑶族的 舞火狗 等各种文化活动盛行。广府流传的民间说唱, 在惠州经改造成为 客家龙舟说唱 。传统舞狮项目中,广府风行的 大头狗 、东江流域的 麒麟 、客家山区的 斗牛 、海滨的 扁鼻 、福佬的 白鸽狮 ,都是惠州传统的狮种,花样应接不暇。 在惠州街头问路,你可能会听到 粤语、闽语、客语 等几种不同的方言—— 广东各种方言,相似又有不同。 制图/惠州迷糊桃 本土的 惠州话 ,是一种既受粤语、客家话影响而又音韵自足、自成面目的特殊方言。不过也别担心听不懂,由于惠州话让惠州其他县区的人都不太听懂,所以无论在本地还是在外地,两个惠州人见面大多用 普通话 交流。 有趣的是,有的惠州人的家里,还会出现这种情况:父亲家里讲 客家话 ,母亲家里讲 潮汕话 ,父母在惠城区读书长大,平常对话也习惯用 惠州话 ,但他们和子女讲话,又都是用 普通话 。这在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都显得十分另类。 在惠州能听到各种方言, 倒是惠州话说的越来越少了 。 制图/孙璐 体验更亲近的,自然是饮食文化了。广府的 茶楼文化 早已在惠州扎根,在以前,惠州是看不到早茶食肆的,而现在, 饮早茶、喝夜茶、喝下午茶 已经非常盛行。广府人的红茶、客家人的绿茶、闽地的乌龙系列,在惠州都很有市场。 在惠州的早餐店吃一碗热气腾腾的 汤粉 、沁满了肉汁或充满酱香的 肠粉 、炖煮入味的 卤味拼盘 、甚至喝上一盅鲜美浓郁的 炖汤 ,都不是稀奇事。 向左滑动 图1:炖汤;图2: 肠粉 。 早茶店如今在惠州也很容易见到。 摄影/红薯大陈_Hedy 惠州本地菜则是客家菜、广府菜和闽南菜的融合,惠州美食 "三宝"——盐焗鸡、梅菜扣肉、酿豆腐 ,都属于客家菜系,然而惠州的代表小吃 横沥汤粉 又属于粤菜系...... 向左滑动 图1:客家代表菜—— 梅菜扣肉 ; 图2:东江 盐焗鸡,惠州"三宝"之一 。 摄影/康澜酱 三大广东本土文化的自然交融,外受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浸润滋养,惠州从来都没有被小觑过,昨天的惠州,是 岭南名郡 ,今天的惠州,是 "开放之州" 。 03 大湾区最具潜力的"惠民之州" 地理上的惠州浓缩了整个广东,但另一方面,不尴不尬的位置也让惠州的经济长期表现平平。改革开放以后,惠阳地区一分为四,失去了超过 70% 的面积, 深圳、东莞 各自腾飞,而惠州却一次又一次地经历阵痛。 坐拥碧海蓝天的宜居之城。 摄影/李灿荣 而如今,作为大湾区的 "东大门" ,惠州正迎来新生。 作为 "颜值担当" ,惠州的生态环境在大湾区占尽优势,空气质量、绿色指数长期处于国内城市前列。 山河湖海 风景齐全的惠州,有人叫她 "深圳的后花园" ,如今,大家还会亲切地叫她 "大湾区公司团建专用地" 。 "炸"出来的惠州港, 近年货物吞吐量已超过一亿吨。 惠州"搞钱"的勇气和雄心,并不输大湾区其他城市。33年前,惠州要引进外资,但苦于没有一个万吨级的码头运输货物。于是,平地一声雷,惠州市政府批准使用的 "定向抛掷爆破法" ,硬是用640吨炸药削平了一座山,建码头所需的基础在一瞬间到位。惠州人逆天改命,就这样"炸"出来一座万吨级的 惠州港 。 如今,惠州已建成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化基地之一。2021年,投资百亿美元的 大亚湾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 在惠州开工,这个世界级化工综合体项目,为惠州的 "开放之州" 之名附上隆重的注脚。 大亚湾石化厂区,是惠州工业的一面镜子。 摄影/拼却的一醉 惠州也是大湾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京九铁路 与 广梅汕铁路 在此交会,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 大陆桥格局 , 赣深高铁 开通运营让惠州中心区与深莞形成 "半小时经济生活圈"。未来,惠州与大湾区的融合,只会越来越紧密 。 赣深高铁途径惠州。 以前,都说 "来了深圳就是惠州人" ,惠州的房,安放不了深圳打工人的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惠州,不仅是短暂在此逗留、工作,而是定居于此,成为 "新客家人" 。 本地人、外地人,来了惠州就是一家人 。开放、包容的惠州,如今充满活力。 "深圳不能失去惠阳,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这句话,也已不再是简单的调侃。 "天下不敢小惠州" ,惠州的过去,是广东的缩影,惠州的未来,也是广东的未来。 在桥东海鲜街,感受惠州的烟火气。 摄影/DemonJp 文丨李亦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地图编辑 | 孙璐 设计 | 任东、惠州迷糊桃 头图 | 视觉中国 封图 | 卢文 未署名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