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起看看近期光伏行业的政策"三连": 8月24日,工信部、市场监督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 (以下简称为《通知》),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优化产业布局,各地相关部门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规范行业秩序,支持行业协同发展,稳定产业供需。 8月2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为《意见》),提出发展高纯硅料、大尺寸硅片技术,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生产,推动N型高效电池、柔性薄膜电池、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规模化量产能力。 8月29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以下简称为《计划》),提出推动TOPcon、HJT、IBC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和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技术产业化,开展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和行业应用。 《通知》出台的背景是去年以来光伏行业下游装机爆发而上游硅料扩产周期较长所造成的供不应求,从而带来的各环节持续涨价。 据PV InfoLink,8月22日~28日当周硅料价格环比上涨0.3%,硅片价格持平,电池片价格环比上涨0.4%,组件(182mm/210mm)价格环比上涨0.5%。时至今日,虽然涨价潮仍在持续,但主要原因可能已经转化为限电、检修等短期因素的扰动 。(详见《好热的天,好突出的投资机会》) 毕竟,不少项目已至爬坡放量阶段,在限电扰动之前市场普遍预计三季度末硅料有望大幅放量,之后逐季递增。也即,若压制硅料放量的因素能够消减,光伏主产业链供需情况有望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长江证券预计2022Q3~2022Q4 硅料预计供给分别约21.6、27.3万吨,环比增速分别超8%、26%。 那么这些因素什么时候能消减? 最直观的限电方面,当前随着气温下降,四川用电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全省一般工商业用电已经全部恢复,除高载能行业外,大工业用电也正在逐步恢复。 至于检修,硅业分会8月17日表示国内多晶硅在产企业14家,共有5家企业仍在检修状态,其中一家企业部分产线已逐步恢复出量,另有3家企业将于月底逐步结束检修。我们在《为什么资金又在追逐光伏?》中也提示过,国内多晶硅企业检修到9月可能会基本结束 。 整体来看,虽然突发限电可能会影响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硅料供应节奏,导致产业链价格仍可能在高位盘桓、上下游博弈再起,但我们认为装机需求锚定硅料释放的框架下,硅料放量推动产业链价格下行始终是确定性事件 。尤其本次还有政策出手协调上下游扩张节奏,有望加速平复行业阶段性供需错配和供应链价格震荡,更有助于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 。 再来看《意见》和《计划》,比起规范性的《通知》而言,基调显然是利好,而"技术"就是明明白白的亮点。 对于一个制造成长板块来说,"技术"的作用是什么?——是减少成本,更是提高效率,归根结底是为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强调降本增效 是光伏行业的生命线。 因此,长期视角下,在具有确定性的装机需求之外,不断的技术迭代也是行业发展重要的驱动力 。与之不同的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简单扩产虽然可能在短期内通过降低成本获取超额利润,但相同技术路径下可能会导致同质化严重,陷入"价格战",进而造成为市场所诟病的"内卷"。换句话说,产能"内卷"更像是一种消耗,而技术"内卷"更偏向良性竞争。 当前,光伏行业的产业链创新正围绕N型电池展开,技术附加值更高的电池组件环节因此也成为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 。对于国内光伏厂商来说,TOPCon和HJT等N型技术不仅具备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下游各类型细分市场对其的溢价接受度也较高 (详见《产业链涨价会是多大的危机?》),在产业链博弈加剧的情况下有望成为短期破局点。据WIND,截至2022年中报,光伏电池组件细分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55.03% ,高于光伏设备板块整体水平,即使是在高景气的光伏行业中,也具有较高的景气度。 据CPIA数据,到2030年N型电池占比有望超过70% ,相较于2021年约3%的市场占比,增量空间巨大,可能直接提高电池片设备厂商的景气度。 中航证券指出TOPCon电池实验室转换效率已达26.0%,成本下探至0.26~0.27元/W,逼近PERC电池,年内已宣布待建产能超过100GW;HJT电池极限转换效率更高(可达26.5%,高于PECR电池2.0pct),但成本瓶颈仍制约行业发展,未来随着铜电镀等改进技术的普及成本有望逐步下降,年内已宣布待建产能超94GW。由此看来,HJT产业化进度领先、或是在电池新技术方面宽口径储备的龙头企业有望引领下半场光伏景气 。 当前,光伏产业市盈率在39倍左右,与81%的2022年预测盈利增速相比处于合理偏下区间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8/29)。长期来看,"碳达峰"、"碳中和"以及2025/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25%的目标明确(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新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是大概率事件,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光伏装机有望能够保持高速增长,高成长对应的板块估值中枢有望迎来进一步上移,长期配置价值持续凸显。 基本面保持积极强势、估值回到合理区间、降本增效持续进行,光伏行业的强势,似乎总存在坚实支撑。 风险提示:本材料为观点分享,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亦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所载观点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投资需注意投资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对于以上引自外部机构的观点或信息,华泰柏瑞不对其观点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做任何实质性的保证或承诺。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请投资者关注指数波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