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四条新闻我们必须连在一起看,才能发现中国采购俄天然气将改用人民币和卢布支付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这四条新闻分别是: 1) 俄气宣布中国采购俄天然气将改用人民币和卢布支付 2) 美国拟对俄罗斯石油限价44美元一桶 3) 9月6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 6.97 关口,续刷两年来新低 4) 广州举行德国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全面建设启动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 先说一下四条新闻的内在逻辑: 1) 中俄天然气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先从两国交易量大的天然气进行试点,必将慢慢扩散到其它领域。 2) 美国对俄罗斯石油进行限价,俄罗斯声明不会把石油出口到参与限价的国家,那么俄罗斯能源必将寻找另外的出口渠道。随着交易量上升,人民币必将在国际上扩散,人民币的购买力也会越来越强。 3) 中国必须寻找人民币止跌的方法,国际市场上人民币使用场景多了、能直接买到的东西多了,人民币必将止跌回升。 4) 巴斯夫在中国投资的100亿欧元的乙烯生产项目最主要的原料是石油, 中国进口俄罗斯便宜的原料,顺便在国际上扩散人民币,然后使用乙烯生产下游产品返销国际社会,简直就是一石三鸟! 接下来初哥详细分享一下这四条新闻的内在逻辑。 第一、中俄天然气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 中俄是两个互补性很强的经济体。俄罗斯主要出口自然资源,包括原油、天然气、矿产等等。这些货物的出口量几乎占到俄罗斯出口量的一半,占比42.8%。 而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占比为12.7%。俄罗斯有1/8多的出口产品都出口到了中国。 而对于中国来说,除了集成电路外,进口最大的就是各种能源产品和矿产品,占据中国进口份额的25%左右。 也就是说,中国每年进口需求的25%,和俄罗斯每年出口货物将近有一半是匹配的,而中国出口的各种生活必需品、机电产品,也是俄罗斯所亟需的,这就是两国贸易的基础。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工业遗留,是一个重工业基础不错、却几乎没有什么轻工业的国家,再加上近些年掉入了资源陷阱,让俄罗斯的工业能力更加受到打击。在冷战期间,正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后生产廉价的消费品,让美欧能够控制住通胀,从而在与苏联的竞争中获得了很大的优势;而苏联失去了中国这个轻工业产品的供应国,后期物价飞涨、在接替后俄罗斯甚至出现了中国拿暖水瓶、皮大衣、农产品换武器、汽车、摩托车的奇葩场景。 无论是苏联时期还是现在的俄罗斯时期,对中国的轻工业产品一直拥有很大的需求。之前双方使用美元结算会受到美元兑两国货币汇率的影响,很不方便。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进口国,每年有近1/3的货物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现在在天然气领域可以使用两国货币进行结算,一方面能够消除被美元割韭菜的可能,另外一方面也扩展了双方货币的使用渠道。 首先卢布在俄乌战争后经历了短暂的下跌,但俄罗斯祭出了购买石油天然气必须使用卢布、还外债也使用卢布的招数后,卢布开始止跌回升,目前卢布兑美元的汇率已经由俄乌战争前的75:1上升到了60:1,整整上升了20%。 由于俄罗斯作为主要的能源出口国,国际上对卢布的需求大量增加,俄罗斯正好借此机会扩张卢布的使用渠道,中国拿到卢布后也能继续购买俄罗斯的能源和矿产,不存在卢布拿到手里买不到产品花不掉的问题。 俄罗斯拿到人民币后,也可以向中国购买自己所需的大量轻工业产品、电子元器件,也可以向其它接受人民币的国家使用人民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对于中国来说,这就无形中扩张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渠道,增加了人民币的购买力和信用。 所以,对于中俄两国来说,使用双方货币进行交易第一都扩展了本国货币在国际上的使用渠道,对双方来说都是双赢的事情。 第二使用双方货币交易,可以排挤美元、欧元的交易量,对美元和欧元也起到了打击的作用。目前美欧都深受通胀的困扰,美联储加息后美元回流美国,客观上推高了美元对别国货币的汇率,欧元的汇率兑美元持续下跌,也提高了欧洲的生活成本。 大多数国家都要把本国货币换成美元,再从拿美元来中国购买所需的货物。在美元一涨再涨、欧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的情况下,欧洲的生活成本急速上升,欧盟区27国包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在俄乌战争后一路飙升。 欧盟区27国(蓝线)和欧洲国家(黑线)包含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通胀率 如果中俄之间可以使用人民币和卢布进行交易避开美元汇率的问题,那么就会给欧洲也做出良好的示范,欧洲完全可以使用欧元和人民币进行交易,就会避免把欧元换成美元平白损失一部分购买力的情况发生。 欧洲拿到人民币后,除了向中国购买生活必需品,也可以向俄罗斯购买能源和矿产。这样做就是一个三赢的例子,三方中、俄、欧三方都可以摆脱美元对自己的控制。 只要中、俄、欧能形成良性的货币-商品循环,那么欧亚大陆几乎就没有美元什么事了。因为从长远的历史来看,亚欧大陆一直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只是在二战后几十年间美国后来居上,以美元控制了大部分的世界。 现在随着美国经济的崩塌,世界的贸易中心正在重回亚欧大陆,亚欧大陆上使用自己的货币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初哥预计中俄之间天然气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算是为亚欧大陆的本土货币回归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本来世界间的贸易结算就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由美元一家独大。 第二、美国拟对俄罗斯石油限价44美元一桶 美国想对俄罗斯石油限价,原因有两个,第一是觉得俄罗斯通过出口能源赚太多了,第二是国际油价过高、沙特等油霸还要暗搓搓减产继续维持高油价,能源价格太高导致美国国内的通胀率受不了了。 我们先说美国对俄罗斯搞限价能不能成功。 首先,美国一开始想搞的并不是对俄罗斯石油限价,而是禁止俄罗斯出口石油。 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俄罗斯依然卖各种能源卖得很爽,美国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限制基本没有什么用,国际上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手持大量能源产品的卖家。 印度在公海上倒卖俄罗斯石油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中国今年还把多余的天然气成功出口到了欧洲各国,作为天然气进口大国的中国,能够把天然气出口到欧洲也是一个活久见的景象。 美国看限制不住俄罗斯通过出口天然气赚钱,自己主张制裁俄罗斯,又不能在国际上明目张胆大量购买,又心生一计要限制俄罗斯石油的价格。 但是初哥看来多半是限制不住的。原因很简单: 1) 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是刚需产品,搞人为限价只会扩张寻租的空间,最终成本会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俄罗斯质优价廉的原油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是香饽饽,只要到手不愁卖不出去,印度就通过倒卖俄罗斯的原油狠赚了一笔。 美国想要抑制俄罗斯的石油交易,只能要求欧佩克增产否则别无他法,但7月份拜登访问沙特就碰了一个软钉子,现在国际上疯传沙特明年还要带领油霸们暗搓搓减产以维持高油价高利润。 在欧佩克不增产的情况下,俄罗斯的石油是挖出来一桶卖一桶,谁抢到谁赚到,为什么要冒着不能从俄罗斯买油的风险配合美国对俄罗斯搞限价?除了日本这样的孝子外,完全没有理由这么做嘛。 事实上连日本这样的孝子也开始恢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了,今年5月份日本刚说要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天然气,结果没过两个月、到了7月份就偷偷恢复了进口。 2) 在美国对俄罗斯一开始搞禁运的时候,俄罗斯已经能够通过低价输出能源狠赚一笔,等美国反应过来要搞限价,俄罗斯建立的成熟的避开美国制裁的输出渠道已经建成,这时美国再搞石油限价基本没什么鸟用。 美国有一个很天真的想法,就是哪怕不参与限价的国家,也能以美国的限价作为筹码和俄罗斯谈判,通过市场的手法压低俄罗斯石油的价格。 假如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供过于求、是一个买方市场,那么美国的这个计策八成可以实施。但问题是现在石油是卖方市场,在国际上是供不应求,对于这类产品最原始的逻辑就是价高者得。 有石油买就不错了,你如果跟着美国按限价去找俄罗斯谈,自然有其它的国家会以更高的价格去找俄罗斯买石油。俄罗斯的原油本来就不愁卖,大不了价格低一点卖给印度,让印度去赚更多的差价,但绝不会干出以美国估算的44美元成本价去卖石油这种傻事来。 3) 欧佩克很难配合美国减产。在美国和油霸的蜜月期,欧佩克可以配合美国的行动,那是因为美国本身就是世界最大的能源进口国,欧佩克能从美国身上赚到钱,同时美国又可以为油霸提供保护,这是双方合作的最根本基础。 到了现在,美国已经从能源进口国变成了能源输出国,是欧佩克的直接竞争对手;并且美国搞意识形态输出,国内很多白左都对油霸的人权颇有微词,还时不时地用人权问题恶心油霸,油霸们早对美国有了很大意见。 随着美国国力的衰落,油霸们也想挣脱美国的束缚,让油价真正回归到自己控制。这时美国对他们说为了我的通胀和恶心俄罗斯,你们搞增产少赚点钱吧,油霸心里早已有10000头C泥马奔过,为什么油价高有钱不赚要配合美国搞增产?等美国经济缓过来再用人权恶心他们、再用页岩油冲击他们市场么? 现在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是中国。中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输出给油霸一批战略级的东方快递,近年来开始输出攻击型无人机等一系列高技术武器占据油霸的市场。关键是中国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童叟无欺,还不像美国那样要搞政治正确。这么好的客户上哪儿找? 今年3月份的消息沙特和中国讨论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现在俄罗斯已经开了一个好头,下一步就看沙特有没有进一步的魄力摆脱美国对石油价格的控制了。 扯远了,如果油霸们不控制美国搞增产,那么国际上石油市场依然是一个卖方市场,美国搞限价来打击俄罗斯的石油交易就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第三、9月6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 6.97 关口,续刷两年来新低 离岸人民币汇率连跌,最主要原因是美国不断加息,导致资本抛售人民币购买美元回流美国赚取高额利息。 人民币下跌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可以促进中国制造的出口,弊端是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请大家注意,这个价格上涨是兑换成美元的价格上涨,如果绕开美元计价、使用其它货币进行交易,那么进口原料费用的上涨就不会如此明显。 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是因为美元有美国软硬实力的背书,大家相信使用美元就能够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现在美国国力下降,加上美国通胀高企,美国经济也是岌岌可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可能崩溃,连带着美元的信用也受到了冲击。 如果大家都能够以自己的货币在国际上购买商品,那对各国来说也是最好的方式。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美元波动、使用美元交易所造成的损失。对于中国来说,美元越走强,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需求也就越迫切。 预计随着美国通胀的居高不下,美联储将会继续加息,世界各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将会继续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全世界都有绕开美元进行交易的客观需求,毕竟谁也不想被美国继续割韭菜。 上面说过了,中国近几年一直在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交易。中国已经和三十多个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并且在购买大宗商品上,比如澳洲的铁矿石、俄罗斯的天然气上实现了使用人民币结算,并且在和沙特等油霸谈判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 使用人民币结算第一可以避免美国割韭菜,第二也掌握了国际贸易的主动权,第三可以增加国际上的话语权。所以随着美国不断加息美元走强,人民币一定会抓紧寻找突围的出路。 第四、广州举行德国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全面建设启动暨首套装置投产仪式 央视新闻是这样报道这个项目的: 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总投资约100亿欧元,是德国企业在华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项目于2019年11月启动,今天(9月6日)首套装置正式投产,一期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主要包括年产100万吨乙烯及下游加工装置。项目建成后,广东湛江将成为巴斯夫在全球第三大一体化生产基地。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全面建设暨首套装置投产,对于中德深化经贸投资合作、携手应对疫情冲击、维护全球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不仅仅是作为能源使用,更是一些化工业的基础原料。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所生产的产品。 石油可以制取各种燃料油、氢气、甲醇、甲醛、乙烯、丙烯、氨、尿素等等产品。 氢气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工业燃料、金属冶炼、化学合成等方面。 甲醇作为化工基础原料,主要用在精细化工、塑料制作、农药和医药等方面。 甲醛最主要用来生产胶粘剂,主要应用在木材加工、模塑料、涂料、纺织及纸张的生产处理方面。 丙烯是三大合成材料的基本材料之一,在工业中有重要的原料用途。 氨和尿素是生产化肥的重要原料,对农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乙烯是合成纤维、橡胶、塑料乙醇(酒精)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于制造各种化工原理炸药等,也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我国生产乙烯重要的原料,就是石油。 德国巴斯夫在广州投产的这个项目,是一个年产100万吨乙烯的巨无霸项目。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乙烯消费国(第一大是美国),巴斯夫的项目对我国的化工安全、乃至全球的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央视的新闻中会提到"维护全球石化产业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6月20日的新闻,中国5月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同比增加了55%,比4月份增加了约四分之一,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并且将油霸沙特挤出了第一供应商的位置。 说到这里,让我们捋一下思路。 1) 美国加息美元强势,离岸人民币下跌,人民币需要扩大使用渠道和数量以对冲美元升值的影响。 2) 中俄之间使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天然气,形成了新的支付模式,先从天然气开始,然后逐步扩展到石油领域,中国获得了便宜的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并且扩展了人民币使用渠道和数量。 3) 弄来了便宜的石油和天然气,一部分用来制造各种工业产品和生活必需品出口获利,另一部分直接转手卖给其它国家。 4) 广州的乙烯项目能够消耗掉不少进口的石油用于制备乙烯,再使用乙烯生产下游产品出口国外扩展贸易,这样的产业升级比直接卖初级产品赚取更多的利润。 怎么样,是不是整个棋局的链条都清晰了起来。 巴斯夫的这个项目是2019年11月就启动的,德国的这家企业看好了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100亿欧元真金白银的信任超越了所有诅咒中国的嘴炮。巴斯夫的投资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 1) 巴斯夫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不看好中国,自然不愿意拿100亿欧元的巨额进行投资。100亿欧元是什么概念?2019年的100亿欧元大约是110亿美元,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总投资大约是20亿美元,巴斯夫的项目大概能盖5个半特斯拉超级工厂! 2) 中德关系更加紧密。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巨无霸企业在另一个国家的巨无霸投资,首先要建立在两国关系紧密的基础上,只有牢固的政治基础,才有牢固的大手笔投资。如果中德关系没有达到一种程度,巴斯夫是不敢在中国进行如此大手笔投资的。 3) 巴斯夫不担心中国的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原料来源、原料成本、离消费地域的距离等因素决定了一个项目的成败,这种巨无霸项目更要谨慎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中国向来对能源安全非常重视,而能源产品也是乙烯制备的重要原材料,巴斯夫也是充分考虑了中国在维护自身能源安全上的能力,考虑到了中国本地市场的需求量,才敢于下定决心做出如此大手笔的投资。 尽管在做出投资决定后遇到了疫情,但项目依然按时投产,也表现出了巴斯夫和中国的决心。这种决心不仅仅是基于双方签订的白纸黑字的协议,更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和信心,才能够让项目按时投产。 这种战略级的项目,它不仅能够扩大中国石化产品在全球的话语权、提升中国在全球石化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还能够对更多进口的廉价能源产品进行产业升级,生产更加高阶的产品以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 五、结语 不管是石油、天然气还是乙烯,它们都是世界经济和产业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经济的主要基石之一——货币,则是各大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通过自身的生产体量和市场体量占据全球市场的主要地位,然后推广自己的货币,是一种可行且可靠的竞争策略。 中国开始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推广使用人民币,第一避免了美元的收割,第二可以慢慢掌握这些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在原材料领域推广人民币使用后,中国必将慢慢向其它领域推广人民币的使用。而巴斯夫这样的巨无霸项目,则能够给与我们博弈的实力。 现今全球都面临美元加息、资本回流美国、自己的财富被美国收割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通过长期的布局,在关键时刻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希望能够对冲掉美元升值的影响,并且联合俄罗斯给全世界树立了一个摆脱美元影响的榜样。 在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的情况下,大家都面临着一个路径选择的问题:到底是选择美国的发展模式,还是选择中国的发展模式? 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做出明确的动作更加重要,第一告诉世界你们除了美国还有另外一种选择,第二告诉世界我们对自己的路径是自信的,我们的路径并不是拍脑袋想出来、而是从长期坚定的实践中得来的。 在美国加息收割全世界的关键时刻,相信全世界都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更多阅读 美国对中国公民无差别监听这事很奇怪么??? 从地缘战略角度聊一下"东方-2022"演习 戈尔巴乔夫的谢幕——苏联解体的必然性与今日美国的对比 美国豁免韩国在华工厂进口先进半导体生产设备的内幕 中美拳赛中的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