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每年交的社保都会有所调整,缴费基数基本上都要参考去年的工资收入水平,因此每年都是上涨的,缴费水平提高了,那么到手的工资可能就会少一点,"多缴多得"本来是好事,但很多人还是不太乐意,也许是工资水平本来就低,也就不愿意多缴。如果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参保人数已经达到10亿人,看起来很多,但实际缴费的人却不多。 很多人都是登记但是没有实际参保,随着老龄化加剧,人口出生率连年下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摆在眼前,领取养老金的人多了,缴费的人少了,长此以往,养老金必然要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激励机制以外,还有延迟退休、提高缴费年限就很有必要了。 某机构曾经预测,再过十年八年,养老金可能会面临10万亿左右的缺口。如果还是按照15年的缴费年限,到时候领取养老金的人会更多。这个问题高层也注意到了,人社部在未来5年的规划中,表示延迟退休和提高缴费年限同时进行,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但几乎可以确定了。 社科院专家郑秉文也提出过相关建议,在最低缴费15年的基础上,上调至25到30年。假设按照这个来看,那么两类人可能要失眠了。首先就是灵活就业人员,数据显示,目前灵活就业群体大概有2亿人,他们的收入不稳定,有的是个人,有的是自由职业,还有的是待业。 他们的社保都是由自己出资,如果提高缴费年限,势必会增加压力,一个人的工作时间也就三四十年,谁能保证他们的社保不会断缴。第二类人是私企员工,和央企、国企不同,私企员工有很高的流动性,社保断缴的概率更大,等到年龄大了也不太好找工作。当然,也不用太担心,有相关的激励机制,提高缴费年限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