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网友中国哪有什么骁勇战将,日本网友你是还没被打怕是吧
中国哪有什么骁勇战将,这是一位韩国网友在一个问题下说出的话。
看到这个韩国网友的话,真是让我有些义愤填膺,但是看到其他网友的回复后,我平复了心情,觉得还是要用我们的文化知识,来教育一下这个没读过书的韩国人,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让他知道无知多么可怕。
一位日本网友回复他
哪有骁勇战将?这真是个愚蠢的问题。尽显你的无知,多去读读书吧。
你是忘了当初他们的志愿军,将联合国军打过三八线的时候了吗?
当时彭德怀带领着他们的支援军入朝鲜,将联合国军逼退至北纬37°线的时候忘了吗?
志愿军刚入朝时,那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要在圣诞节前让孩子回家。
可是后来呢?他被彭德怀所带领的志愿军部队,生生地打回了美国。虽然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但是他们胜利了,那么带领志愿军的彭德怀就不是骁勇战将了吗?
最后还想问下你,你们韩国又有谁称得上骁勇战将呢?
是啊,中国又怎么会没有骁勇的战将呢,只是他的无知罢了,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多少骁勇战将!
正如日本网友所说的彭德怀彭将军,曾经在抗美援朝战争时,将联合军打到"三八线",之后更是将其逼到"三七线"附近,最终还被朝鲜授予了"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的称号。
抗日战争时期更是参加了"百团大战",深刻地教训了日军,后又到平型关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毛泽东也赞扬他,为此还做了首诗。
经历多年战争,参与多场战事,这又怎能不骁勇。
韩国网友回复日本网友
彭德怀怎么能算是骁勇战将呢?他们能胜利不光是因为他,还因为志愿军们悍不畏死,誓死要保卫祖国,也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才造就了那场战争的胜利。
什么是骁勇战将,我觉得的是我们国家的李舜臣,曾经在泗川海战、唐浦海战时击败你们日本的侵略者,歼灭了你们一百多艘战船,还将你们打的躲在釜山不敢出海,这才是真真的骁勇战将。
日本网友怒怼他
李舜臣也叫骁勇战将?他才打过几场战争,也能叫做骁勇战将,若如此,那我们的织田信长不也是骁勇战将。
在说中国还有等等历史名将,那个不骁勇,像是抗金的岳飞,二十岁参军入伍,经历了北宋灭亡后,便一直活跃在抗金前线,在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表明此生志向。
在一次巡查时,岳飞领三百人遭遇金军,岳飞奋勇杀死敌方将领,击退金军,之后在开德府,率军与金军大战十三场,无一败绩。
之后岳飞遭人陷害,但抗金之心却未曾动摇,活跃在抗金前线,当金军再次发起战争时,岳飞箭杀金将,击退金军,之后又收复建康。
在之后又创立"岳家军",在江淮,在承州与金军交战,一月内大战三场,三战三捷,斩金军大将,擒获女真、契丹等军首领七十余人。
岳飞后又率岳家军收复襄阳,俘虏五千余人,收邓城,斩金军无数,收唐州州城,再败金军。
长驱伊洛,攻克汝城、朱阳、栾川后,又率军向西攻下上洛、洛南、丰阳、上津、商洛五县,整个过程中攻下县城十数个。
尽管之后受人陷害,也依然守卫在抗金的前线上,让那金军都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精忠报国,誓死抗金的岳飞又怎么不算骁勇战将。
中国更有那大唐名将薛仁贵,在天山大展神威,率军与拥有十余万人的九姓铁勒交战,谁想到那九姓铁勒竟然派人来叫阵,薛仁贵却是坐在马上临阵三箭,这三箭直接射死三人,吓得其他人纷纷投降。
后薛仁贵又乘胜追击,大败九姓铁勒,接着追击败军,俘虏了他们首领三兄弟,此事更被人们传唱为"三箭定天山",仅仅三箭,就吓的敌人下马投降,岂不骁勇?
这之后薛仁贵先是率军救援,击败高丽军,斩首数百级,之后迎击高丽军,将其截成两段,一举击败高丽军,攻陷了高丽的南苏、木底、苍岩三城。
668年二月,薛仁贵率领3000人,对高丽重镇扶余城发起进攻,手下部将都觉得兵少,纷纷劝说他不要贸然进攻,然而薛仁贵却是身先士卒,带领3000人击杀俘获高丽军一万余人,攻下了扶余城,以3000士卒击杀俘获一万高丽军,岂不骁勇?
这之后薛仁贵更是一路凯歌,一鼓作气打到了平壤城,对那平壤城形成一股合围之势,趁着城中一时不察,他们立刻攻下了平壤城,俘虏了泉南建,高丽也就此灭亡。
此后高丽遗民叛乱,李治在此启用了薛仁贵,而此时的薛仁贵已经六十多岁,六十多岁的他再次率兵前去镇压叛乱,敌将问道将领是谁,听到是薛仁贵后还不相信,等到两军相见,看到了脱下军帽的薛仁贵,直接吓的溃败逃窜。
趁此薛仁贵再次追击,这一战斩杀了上万人,俘虏了上万人,夺取了三万多头牲畜,这一战也被称为云州大捷。
六十多岁,只是露面就将敌军吓得溃逃,薛仁贵岂不骁勇?
再说大汉霍去病,第一次参加战争,年仅十八岁,就带领八百人,就在草原狂奔数百里劫掠匈奴大营,以八百人击败两千人,更是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叔与相国,造就了汉代大胜匈奴的战绩,小小年纪更是被封为"冠军侯"。
之后的霍去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十九岁的他任骠骑将军,两次指挥河西之战,多次以少胜多,率军杀敌三万余,生擒匈奴五王,而自身折损甚少,此后大汉西北几乎在乎匈奴胆敢进犯,从此为大汉收回了那水草风貌的河西走廊,匈奴们也是连连叹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将熊女也是打得苦不堪言。
之后他再次出征漠北之战,此时的他也才二十一岁,他率军五万骑,一路追杀匈奴,直到追至狼居胥山,他们在那里祭天封礼,之后他们更是直逼北海,彻底将匈奴单于赶出那片漠北,这一战他们斩首匈奴七万多人,完成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封狼居胥的壮举。
这样的霍去病又怎么能不是骁勇战将。
中国还有那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他多次南征倭寇,留下赫赫战功,更是创立了戚家军,创出多种水战兵法战法。
他曾在龙山大破倭寇,一直追杀其至雁门岭,每次倭寇胆敢来犯,戚继光都会带兵出击,将他们打得惨叫连连,而这也让百姓们也对于戚继光很是爱戴。
在位期间多次击败来犯倭寇,将其打得闻风丧胆,这样的戚继光,何不骁勇。
汉末三分天下时,刘备手下,冲军护幼主的赵云,阵斩颜良武圣的关羽,那曹操手下,为保主公力战身亡的典韦,击败马超的虎痴许诸,还有那孙权手下,英勇救主的周泰,夷陵破蜀的陆逊,这些人何不骁勇。
再说那秦朝王翦,破邯郸,灭楚国,助秦统一六国,秦朝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
时间在往前,战国时期赵国还有那大将李牧,驻守边关时,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逼得匈奴十多年见不敢来犯。
一位中国网友也回复到
中国又怎么会没有骁勇战将,上下五年的中国,历史悠久,不知道涌现了多少的骁勇战将,有些在这宏伟的历史之书上留下了生平事迹,有些却是只留下了寥寥几笔,这本历史书太大装下了中国的上下五千年,这本历史书又太小,装不下一个人的了了平生。
中国历史上可以查到生平的骁勇战将就已经不少了,没有数百,也有数十,这还是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那未曾留下痕迹的还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留下的生平事迹的,像那霍去病,像那薛仁贵,从这生平事迹中就能体会到他们的骁勇,这样的人又岂不是骁勇战将。
而那些在历史这本大书上留下寥寥几笔的,像那王翦,像那蒙恬,他们便不骁勇吗?
他们自是骁勇的,只是痕迹太少,容易让人忘却罢了。
韩国的网友可能有些不太了解中国,中国的历史太长,曾经的他们也只是中国的附属国罢了,然而他那狭窄的眼界,也暴露了他的无知,无知并不是他的错,他错在不明白却是信口开河,还望他能够多读些书,先了解下自己国家的历史,在出来谈论其他。
相信韩国那薄薄的历史书必定能让他受益匪浅,等他有机会看到中国这本历史的大书,才能明白中国历史的厚重,才能中国有多少骁勇战将,才能明白中国不是他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评头论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