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美丽云龙成为诗和远方
按语:云龙县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是待开发的宝地。
滇西一带,历史上有喇鸡鸣井、诺邓盐井、弥沙盐井、乔后盐井四大盐井,沿途散落着古镇、古街、古井、古桥、古祠、古庙、古树、古窑,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是乡村振兴和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利条件。如果沿途各县更加注重保护和修复茶马(盐马)古道遗址遗存,那么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灿烂的文化和鲜活的历史,将会致富一方群众、推动一方发展。
实际上,引领云南高质量发展的玉磨铁路、大瑞铁路、大临铁路、昆大丽高铁、大滇西旅游环线等等重大项目,都是茶马(盐马)古道的升级版。所以,云南应以更高眼界、更大气魄和更宽胸怀,思考运作保护利用茶马(盐马)古道历史文化资源这个课题和项目,站在西藏古代就是祖国大家族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和 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的高度, 应当联合相关省市(西藏、四川、重庆、青海、甘肃),围绕将滇藏茶马古道、川藏茶马古道、青藏茶马古道打包并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设想和目标,示范引领,持续发力,努力助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
愿美丽云龙成为"诗和远方"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是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结合部。东连洱源县、漾濞县,南邻永平县、保山市,西靠泸水县,北交剑川县、兰坪县。全县面积4400.95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占90%以上。全县总人口(常住人口)182977人,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23 %,白族总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70%。
一、云龙县资源丰富
云龙县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我每到云龙都会感到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盐马古道遗址遗迹修旧如故,尽量还原历史风貌,富有历史沧桑,使人震撼和依依不舍。现仅陈述和推介云龙最为重要和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
(一)生态资源
云龙县山多地广,坡陡林深,"大山大河大森林、好山好水好生态" ,山高水急,使人震撼。
云龙县有以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滇西亚种 为代表的动物资源,有以云龙茶、麦地湾梨、泡核桃为代表的植物资源,有以检槽银铜矿为代表的矿物资源,有以秀美天池为代表的湿地资源,资源富集,得天独厚,是待开发的净土。
(二)文化资源
云龙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家辈出,独领风骚。
清代陕西巡抚杨名飏、民国教育总长王九龄、首任云南大学校长董泽,政绩卓著、名扬海内,历史上曾经出现奇特的云龙文化高地和云龙文化现象。
"以井代耕,盐米互市"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重要而又独特的贡献。
"太极文化"鬼斧神工,独树一帜。白族吹吹腔、白族霸王鞭、白族耳子歌更是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三)盐井资源
在明代,云龙县境内开凿石门井、诺邓井、山井、大井、师井、顺荡井、天耳井、金泉井八处盐井,史称"云龙八井",是滇西乃至缅甸北部一带地区的主要食盐供应地。
云龙八井居民世代以盐井为业,形成了独特的云龙盐井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
(四)古道资源
云龙盐马古道是一条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和谐之路、文化之路、守望之路。伴随盐井的开采和贩卖,雒马古道、旧州至漕涧镇茶马古道、顺荡古道、石门古道、诺邓古道应运而生,有的路段至今保存完整,依稀可见当年的繁荣和艰辛,使人震撼和流连忘返
(五)古桥资源
云龙县是云南省古代桥梁保存最多的地区,中国桥梁建筑中的"梁、浮、拱、吊"四大基本桥型的桥梁都有。云龙古桥梁大都集中在沘江及其支流上,形成古桥梁群,有各种类型的古桥42座,被称为"桥梁博物馆",有"云龙古桥冠全滇"之誉。
(六)古村资源
古桥江水民家,盐道蓝天骏马。诺邓村、宝丰村、旧州村、顺荡村,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貌犹存,是研究云南古代盐业经济文化、盐马古道文化和白族群众生产生活的活教材。
二、云龙县面临的主要机遇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快云龙高质量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蓄势待发,正逢其时。
(一)党中央亲切关怀
党中央十分牵挂洱海保护、关心大理的发展,对大理发展和洱海保护作出重要指示,为大理指明了前进方向,洱海保护、项目投资等工作将持续得到中央和省的支持帮助。
(二)国家和省利好政策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大理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省委、省人民政府要求" 把大理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指示和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稳步推进, 为加快发展、增加投资和扩大开放带来了巨大机遇。
(三)丰富资源可以利用
云龙资源丰富,潜力巨大。随着大漾云高速公路的开通,为 云龙沉睡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县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后疫情时代发展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疫后文旅康养将成为最大的风口。同时,昆明和大理已经列为全省两大文旅发展核心和枢纽加以重点建设,为云龙做好旅游产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
(六)干部职工素质较高
云龙干部职工素质较高、纯朴实在、心齐劲足、做事踏实,能够汇集起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对云龙县今后发展的建议
差距就是潜力,保守就是文化,落后就是生态,差异就是亮点,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一)深化县情认识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调查研究,跳出云龙看云龙,换个角度看云龙。 立足云龙,放眼怒江州、保山市、德宏州,深化对云龙县情的认识。按照"争取大政策,建设大项目,培植大产业,扶持大企业"的思路,找准优势,放大优势,突出重点,注重特色, 努力把云龙打造成为全国最美乡村。
(二)提升文化水平
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 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立足云龙,面向世界;立足当今,面向未来,提升教育质量,培养现代人才。同时, 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守住守好云龙原生态文化,并对云龙历史上奇特的文化高地现象进行深入研讨,吸取经验和营养,助推云龙可持续发展。
(三)夯实交通基础
振兴云龙,交通先行。助推"大漾云"高速公路云龙段建成通车,全力推进"云兰""云永""云泸"高速公路云龙段建设,夯实交通基础,改善通达条件。
(四)促进乡村旅游
挖掘云龙特色,发展乡村旅游,让云龙古老本土文化焕发青春。
1.做好精点。打好盐井牌、古道牌、古桥牌、古村牌、太极牌、天池牌、生态牌,品味云龙文化,记住美丽乡愁。
2.做美精线。一是依托盐井、古桥、古村,着力打造"千年盐马古道"国家历史步道,通过漫步盐马古道,体验民族风情,更爱美丽云龙。二是力争建设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古盐井馆,有必要向剑川靠拢,逐步引起国家重视。三是往东畅通"云龙八井"至乔后盐井、弥沙盐井、沙溪古镇、剑川古城,到丽江旅游盐路;往西畅通"云龙八井"至兰坪喇鸡鸣井,到怒江六库旅游盐路。
3.做优精品。重点抓好诺邓火腿、云龙茶、中草药、麦地湾梨、泡核桃培育和营销,造福民众,富裕百姓。
(五)保持适度人口。人是生产者、创造者、消费者,云龙应当保持适度的人口增长率,确保一定的人口数量。同时,制定政策,搞好服务,吸引外地优秀人才为云龙发展服务。
(六)营造良好环境
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转变观念,放下架子,将营造环境、培植产业和服务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工作。
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观念,引进企业,重点引进文旅企业,做大企业,做强产业。
坚持"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认真做好引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让更多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能赚钱。
优化环境,借助外力,头脑风暴,无中有生,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出人才、出干部、出政绩、出经验。
(七)鼓励担当作为。加快云龙发展,关键在干部。调动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辉煌业绩。
(八)加大宣传力度。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加大宣传云龙盐井文化、古道文化、古桥文化、古村文化、生态文化、太极文化、美食文化,扩大影响,形成共识,下大力气提高云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人前往云龙旅游和投资,努力把美丽云龙建设成为"诗和远方"。
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 杨庆春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