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有将近10万人,如果坚持要镇守的话,等于就是自寻死路!" 独立师师长吴瑞林愤怒地朝着电话喊到。 "不管守得住还是守不住,都是军人的指责!"电话另一头绝决地命令道。 吴瑞林 "轰~~~!"只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之后,指挥部的帐篷里也跟着剧烈地抖动了一下。就在吴瑞林与上级通话的时候,敌人向我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喂!喂!"不管吴瑞林 怎样呼喊,电话那头传来的依旧是一阵阵嘈杂声。 "师长,我们现在怎么办?"吴瑞林手下的战士急切地请示到,眼看着敌人就要打到眼前了。吴瑞林抬头看着天空,一时之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死守阵地!" 国军副司令杜聿明看着新截获的解放军电报,确信了吴瑞林不会选择撤退,毕竟上级的命令他应该不会违背! 杜聿明 "全力进攻,一举剿灭他们!" 杜聿明下达了最后的进攻命令,脸上同时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坚信自己此次一定可以将吴瑞林带领的解放军独立师"剿灭"。实力悬殊的"对抗" 上述事件发生在1946年10月,当时国内的抗日战争刚刚告一段落,国军又开始挑起了新一轮战争。当时担任东北地区"剿匪"司令的杜聿明集结了10万人 ,准备向驻守辽南地区的解放军独立师发起围攻。 杜聿明 彼时担任独立师师长的人正是吴瑞林,此人的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当中立下了不少功劳。 吴瑞林最擅长的就是打游击战,曾经在与日军对抗的时候,吴瑞林多次采取巧妙的作战方法重创日军,导致当时的日军一听到吴瑞林的名字就吓得屁滚尿流。 然而此次吴瑞林将要面对的敌人并不是日军,而是同样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杜聿明。杜聿明此次正是奉蒋介石的命令,前往东北地区扩张势力,驻守在辽南地区的吴瑞林自然就成为了杜聿明需要攻克的目标。 蒋介石 面对杜聿明的十万大军,吴瑞林带领的独立师仅仅只有不到一万人的兵力。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吴瑞林想要摆脱杜聿明的围攻简直是难上加难。 尽管吴瑞林采用的作战风格比较灵活,但是兵力上的悬殊似乎已经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解放军独立师想要和杜聿明正面对抗的话,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吴瑞林也明白,独立师根本就不是杜聿明十万大军的对手,如果正面作战的话恐怕只有全军覆没这一个下场。 吴瑞林 可是当吴瑞林向上级请示之后,上级给出的命令则是固守阵地。对于吴瑞林来说,此时的独立师正处于两难的境地,既无法与杜聿明正面对抗,又没有办法撤退,难道要带着独立师的战士们坐以待毙吗? 1946年10月底,国军副司令杜聿明投入了大量的火炮,再加上大量来自美国的新式武器,吴瑞林所率领的独立师彻底被困在步云山一带。随着杜聿明下达最后的进攻命令,辽南地区很快就被国军拿下来。一早就截获吴瑞林独立师情报的杜聿明十分坚信,吴瑞林一定已经战死了。 取得战争胜利的杜聿明立马将战果上报南京,蒋介石也因此大展欢颜。一时之间,国民党的报刊当中赫然写着"吴瑞林被击毙" 的报道。 蒋介石 对于此时的国民党来说,击毙一名解放军军官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当时国内的情形对于国民党来说非常不利。此次成功地占领辽南地区,也算是让国民党重拾了信心。 那么,事情真的像杜聿明想象中的那样,吴瑞林真的带着独立师的战士们全部战死沙场了吗? 1949年1月,身为国民党陆军上将的杜聿明在淮海战役当中被俘,本以为自己会丧命于此的杜聿明,却得到了解放军的帮助。解放军把受伤的杜聿明带到医院治疗,痊愈后的他一直都在战犯管理所中好好改造。 杜聿明被俘 其实杜聿明对于国民党早就失望透顶,但是想到蒋介石对于自己的知遇之恩,杜聿明才决定继续效忠国民党。 不过淮海战役过后,国民党落败已经成为了无法逆转的定局,杜聿明也从国民党陆军上将沦为了战犯。 不过好在我军对于国军的战犯比较宽容,经历过几年的战犯改造之后,杜聿明的思想也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变化。 直到1959年的时候,杜聿明被国家特别赦免,同时还为其安排了文史专员的工作。 此时的杜聿明早已不是国军上将,而是一名普通的文史工作者,专门负责还原过去的一些历史真相。 正当杜聿明彻底从过去的一切中逐渐走出来时,一次偶然的相遇,将他的思绪再次拉回了十几年前的战场上。杜聿明简直不敢相信,当时在战场上被自己击毙的解放军将领,居然还好好地活着。 杜聿明 那么,杜聿明究竟遇见了什么人,竟能够让他如此惊讶?"死而复生"的对手? 1962年10月1日,杜聿明受到国家的邀请来参加国庆典礼,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改造成功的文史工作者。过去的种种对于杜聿明来说早就如过眼烟云一般烟消云散了,此时的他只想留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为国家贡献力量。 蒋介石和杜聿明 看着眼前繁荣的中华大地,杜聿明心中不由地发出一句赞叹:"新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得真快!" 眼前色彩绚丽的礼花映在杜聿明的脸上,正当他沉浸在新中国的繁荣景象中时,恍惚之中杜聿明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 "不可能是他,他应该早就...!" 杜聿明觉得自己一定是眼花了,那个背影明显走路是一瘸一拐,但他认识的那个人却不是这样的,想到这里的杜聿明便没有再关注那个背影。 吴瑞林 "光亭,还记得我吗?"正当杜聿明陷入自己的思绪当中时,刚才那个瘸腿的人朝着杜聿明走来,并且热情地朝他打招呼。 "你是?"杜聿明看到熟悉的面容后,他依旧不敢确认眼前的这位身着中将军装的人,是否就是曾经那个故人。 "我是吴瑞林!你最近怎么样?"看着杜聿明惊讶的样子,吴瑞林激动地说到。 "你!你不是已经死了吗?" 杜聿明瞪大了双眼惊讶地说到。他很难相信当初那个已经被自己击毙的吴瑞林竟然还活着。 吴瑞林 "哈哈哈!"看到杜聿明紧张惊讶的样子,吴瑞林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哈哈大笑起来。 "好了,不逗你了!"吴瑞林拍了拍杜聿明的肩膀,将当年自己"死里逃生"的经过向杜聿明娓娓道来。 原来,当时的吴瑞林并没有遵守上级的命令死守阵地 ,他深知死守阵地的后果等于就是赴死。于是吴瑞林当时做了一个及其大胆的决定,带着整个师部悄悄地撤离了辽南地区,而留下来断后的实际上只有一个三团。 事实证明,吴瑞林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在吴瑞林的带领下,整个独立师成功的脱离险境,为后续战争保留了充足的后备力量。 吴瑞林成功从杜聿明手中脱险之后,他带着剩下的独立师成员重新编入了东北野战军42军,吴瑞林则担任军长一职。 很快吴瑞林带领着42军参加了辽沈战役 ,再次重创了国军部队。但此时的杜聿明正在战犯改造所精心改造。 新中国成立之后,吴瑞林再次带领着军队参加抗美援朝,并且在抗美援朝的战争当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之后,得知此事的杜聿明在战犯所中感叹着中国共产党的强大 ,然而他却没有料到自己的老对手依然在战场上厮杀。 不过好在此时的杜聿明已经成功改造,他早就不是忠于国军的陆军中将了。听完吴瑞林讲完自己的事迹之后,杜聿明心中由衷地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你呢?过得怎么样?"吴瑞林望着眼前的杜聿明,吴瑞林觉得此时的杜聿明比起以前少了很多戾气。 宋希濂、杜聿明、溥杰、溥仪在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室 "现在很好,感谢中国共产党的再造之恩!" 杜聿明开心地说到。 "真高兴你还活着!"杜聿明眼含热泪望着眼前的这位故人,嘴角泛出一丝真诚的微笑。看得出来,杜聿明对于吴瑞林还活着的事情感到非常高兴。 多年之后,曾经的对手能够握手言和,过去的种种恩怨全部都在爽朗的笑声当中烟消云散了。 吴瑞林 从此之后的杜聿明与吴瑞林,依旧选择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散发着光热,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没有永远的"敌人" 岁月对于所有人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时间的流逝可以带走一个人的青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境,甚至还可以让曾经的敌人握手言和。 当感叹时间的强大时,很多人却忘记了真正改变自己的可能不止是时间,还有我们逐渐变得广阔的胸襟。 当一个人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尽管可能面对的是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很多人总是把功劳归结于时间,然而实际上却是一个人成长之路中必须要经历的,时间在流逝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成长。 这也就是为什么年轻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追求金钱和名利,但很多老年人的愿望就是身体健康而已。 难道是人性彻底改变了吗?其实只是看淡了世间的追名逐利,想要去体验一把悠然自得轻松愉快的日子罢了。 曾经有人感叹,人活着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追名逐利,是封官加爵获得权利,还是腰缠万贯不愁吃喝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统一的答案,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所追求的东西,甚至所需要以及缺少的东西都是不同的。 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不要轻易作出任何肤浅的评价。 但是唯一可以确信的一点是,活着的基础是拥有健康!如果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翁,但却要整日忍受疾病的折磨,或许人生一定不会是快乐的! "健康非常重要!"每个人基本上都会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还会有人愿意拿着自己的健康去换取其他的东西呢?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每个人需要的东西以及信仰是不相同的。正如那些曾经在战场上厮杀的战士们,他们哪一个不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然而革命的信仰让他们找到了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因此他们愿意为了实现全国人民共同的理想去牺牲自己。 正如吴瑞林的一生,战争年代的他可以为了祖国上战场浴血奋战,和平年代的他也可以选择过正常人的生活! 吴瑞林雕像 杜聿明的人生经历又有所不同,年轻时候的他是一位热血沸腾的国军中将,他愿意为了国民党尽忠。 但是当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信仰的东西逐渐崩塌的时候,他便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在乎的东西了。好在中国共产党对其的教育改变了他,这也让杜聿明可以重拾自己的信仰,在生命最后的时间里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杜聿明与吴瑞林之所以能够一笑泯恩仇,其实并不代表着彼此已经忘却了过去的种种,只是他们此时所处的境地与以往已经大不相同了。对于他们来说,选择谅解彼此才是人生最好的结局。 杜聿明和夫人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 随着时间流逝的不止是青春,同时每个人的胸襟也在随之变化。 曾经恨得咬牙切齿的敌人,过了几十年再回头看的话,可能会为自己当时的行为而感到羞愧!因此可以这样说,治愈仇恨最好的良药是"成长",当愿意和敌人握手言和的时候,说明已经在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