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慕课建设的十年飞跃,李晓明委员谈起了他的经历
2021年,以"一起向未来——引领新数字时代高等教育创新"为主题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在线上举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会上发言,介绍中国慕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9年来,中国持续推进慕课‘建用学管’,高校慕课与在线教学蓬勃发展,构建起了类型多样、门类健全的高质量慕课体系,并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改革方案,建立了慕课发展的中国范式。"
慕课在中国的发展,是中国信息化、数字化、终身化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慕课这一窗口,我们得以看见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是如何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
(一)
作为慕课在中国发展的最早组织者和实践者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见证了中国慕课浪潮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慕课走过了一条部分高校率先行动、政府扶持推广的道路。目前就供给端的量和应用面来看,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李晓明
虽然早在2008年国内就已经有了关于MOOC(即慕课)的研究,但是慕课浪潮在中国的兴起始于2013年。"2013年5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不约而同地加入了国际知名慕课平台Edx,这是我们慕课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谈起慕课在中国的开端,李晓明依旧记忆犹新。
2013年,慕课刚刚进入中国,在社会上引发了很大的关注。时任北大校长周其凤敏锐地感觉慕课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于是提出成立北京大学慕课推进工作组,并任命李晓明委员做组长,对外联系国际上的慕课平台,对内协调慕课推进工作,动员老师参与进来。
就在这个5月,北大清华两个学校同时加入了全世界最好的慕课平台之一——Edx,9月就制作上线了第一批慕课。李晓明委员记得自己最早的一门慕课《人群与网络》就是在2013年9月份上线的。"短短4个月内就完成了第一批慕课的制作,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当时很是轰动。我们当时的梦想是尽快实现100门慕课。我们发动老师们自愿参与,没有额外薪酬。"李晓明感慨。
北大清华慕课的上线带领了中国一大批大学自发投身于中国慕课的建设中来。复旦、交大、国防科大、哈工大、浙大等在2013-2014年间开出了超过200门慕课,慕课使用人次超200万。中国慕课能够很快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离不开一批大学的自觉和教师的热情。"当时有一些大学校长很重视慕课的发展。"李晓明回忆,当时清华大学的陈吉宁校长就曾到北大开会共同探讨慕课的相关事宜。
(二)
在中国,政府的推动在慕课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世界慕课发展潮流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点。
中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在线教育的发展,早在2014年4月,教育部就在清华大学成立了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致力于推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教育部2015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从政府层面吹响了在中国进军建设与应用慕课的号角。其中明确指出"2017年前认定1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到2020年,认定3000余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提出要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正式启动,首批就推出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得益于政府的推动,更多的学校行动起来,慕课开始在我国飞速发展。
而从2013年开发第一门慕课开始,到2017年底,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北大已经实现了100门慕课的目标。第一百门课是饶毅老师的《生物学概念与途径》。李晓明看到第一百门慕课诞生时,非常高兴地在微博上写道:"以饶毅老师的课为标志,这100门课都完成了。从2013年9月23日开出第一门,到2017年11月1日开出第100门。‘北大慕课’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一路,充满阳光,充满兴奋,充满欣慰。"
(三)
除了对内建设课程与平台,中国也致力于让自己的慕课"走出去"。2019年,以"识变 应变 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开启了中国慕课发展的新阶段;2020年首届世界慕课大会也在中国召开,无疑进一步提高了慕课在中国、中国慕课在世界的认知度。提及今年即将召开的世界慕课大会,李晓明说:"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通过慕课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中国学者的思想。慕课的成果为国外的学生学习接触我们的教育,领略我们的文化,提供了价值和机会。"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提升在线教育支撑服务能力,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首批就上线2.7万门慕课课程,并在此后不断增加。时至今日,慕课已经成为中国在线教育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一环。
毫无疑问,慕课的发展给中国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至少真的有一批高质量的课放在平台上大家可以随时学习,这个是实实在在的。"李晓明认为这是慕课给中国教育带来的最直观,也是最首要的影响。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到2022年2月底,中国的慕课数量已经超过5万门,选课人次近8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次超过3亿,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这个结果真的和以往我们推动的一些教育资源建设不一样。"李晓明对此非常感慨。"在此之前中国也推动过多次线上课程,比如精品课,但这些课程大多没有长久保留下来。慕课不是这样,它们就在平台上放着,哪怕时间过去了很久,甚至开课教师都离开了,但是这门慕课还在。"
(四)
慕课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改变了师生的互动模式。慕课与传统的课堂相结合,给师生带来了混合式教学的新体验。"如果一个人很认真学下来,是有很大收获的。"李晓明评价道。今年春季学期,李晓明有一门慕课,有几千个人注册学习,最后有20多个人坚持完成全部课程内容,顺利通过考试。谈起学生完成自己的慕课,他很有感触。"我很感动,因为我们彼此隔着计算机,没人管他,是他自己自主学习完成的,这对老师来说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慕课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新的体验。
"慕课让我有机会去补充自己不擅长领域的知识。"黄可是一位拥有近6年慕课学习经历的学生,她介绍,慕课是她充实自己的好选择。"我曾经报过CS入门的慕课,属于我不熟悉的信息技术领域,学下来很有收获。"
2022年,她大学毕业,正处在向研究生的过渡阶段。"慕课让我在假期也能保持自己的学术敏感度。"她报名了武汉大学开发的慕课《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利用假期汲取更多知识。"课程内容很丰富,认真学起来我做了很多笔记。而且很方便,随时想学就可以学。"黄可觉得自己拥有很愉快的慕课体验。
"我希望能有更多层次、更多领域的,更开放的慕课出现。"黄可期待。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2年09月14日 第09版)
实习生:张奚若
记者:贺春兰
版面编辑:贺春兰
新媒体编辑:黄喆
妇女节,不是女生节也不是女神节,是女权节!今天呢,跟大家科普下妇女节的历史由来,这个才是真女权运动哦!妇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8年,当时有15,0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时间和投票权。这是一场为了争
为什么有妇女节,没有男人节?首先,祝各位节日快乐!近几年女性主义一直是很热的话题,特别是最近,北大精英对谈日本著名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大翻车,更是将这一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让更多人意识到女性的艰难处境本是好
女孩初次来例假时,妈妈要告诉她这3件事,孩子或会感谢你!对于女生来说,在这一生当中要经历很多阶段,在青春期时,女生的身体特征会逐渐变得明显,同时,月经初潮也会出现。对于我国人群来说,性教育知识的普及程度远远不够!所以,很多女生面临月经初
章子怡晚节不保?代言接连出问题被指吃相难看在巴黎时装周上,Dior把看秀明星分了三六九等。比起VVIP待遇的jisoo(韩国明星),咱们章娘娘基本是过气艺人配置。穿的是过季秀款不说,入场也没有专门的通道,得在寒风中排队,不
日常眼线画法,新手也能一看就会这几天的温度真的是有毒,还没夏至就快30度了。在家家抱着冰西瓜吹空调了。开心的不得了前天有小姐姐要求出一篇新手画眼线的教程,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包教包会!画眼线的目的是啥?首先
春天不懂叠穿?太亏了!4个聪明的搭配公式,轻松提高衣品春天微寒,日常穿衣还是不能太单薄,叠穿是很适合春天的穿搭思路。学会巧妙的叠穿,同样的一件衣服也能穿得跟别人不一样。不过,春天的叠穿不像冬天那么繁复,可以更轻松更自在地享受叠穿的乐趣
第二章现代人的精神危机o人生信仰很重要,人为什么需要信仰来生活?丹麦人克尔凯郭尔,22岁在日记里写到我真正缺少的东西就是要在我内心里弄清楚,我到底要做什么事情?问题在于要找到一个对于我来说确实的真理,找
纸贴画欣赏三月,最美的女人,最美的风景,献礼三八女神节三月的春风来了,女人们就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五彩缤纷的阅读室,赤橙黄绿紫的霓虹灯,耸天林立的高楼大厦,凝聚成姑娘们明亮的眼晴。那眼睛闪着火,流着水,飘着梦。巧手编织的七彩
午后的局长(小小说)传了很久的小道消息,今天终于成真了。上午快下班时局办公室接到电话,通知我下午去组织部。那一刻起,仿佛整个世界都变了。单位几位副职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眼神怪怪的,说话也不爽快了,吞吞吐
经受生活的考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点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作者子墨三月,花红柳绿,春红初绽,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春天里的美。时光不老,花儿开得也好,我们从容走过花丛,在我的的内心,温柔的感觉一点点凝练成幸福,迎接春天,遇见花开,喜欢着人
人过五十五岁之后,就要给自己学会留四条后路,方可晚年生活无忧即使上了年纪的我们身体再健康,皮肤再怎么好,但是实际年龄已经达到了五十五岁,这个年纪还有五年的时间就彻底跨入了老年人的门槛中。很多人不服老是不行的,从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能切实地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