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家的宇航员在返回地球的时候,都是需要人抬着走的,这不是在显示他们的功绩,而是身体已经发生了改变,如果贸然行走的话,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后果。 神州13号的三位宇航员回来的时候,也不能站立,神舟14号于2022年6月5日发射入轨,马上就要满6个月了,估计用不了几天也要返回地球了。 关于神州14号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发射的第14艘飞船,是中国空间站组合体之一,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二次飞行任务。 3名航天员要在轨生活6个月,他们分别是陈冬、蔡旭哲和刘洋,刘洋是我国航天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航天员,这一次也是她第二次重返太空了,2012年6月16日,她搭载神舟九号,第一次进入了太空,相隔10年之后,再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 神州14号的主要任务是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跟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的组装建造,以及设备的安装跟调试,从而开展更多的科学实验以及技术试验,同时也要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维修。 2022年11月30日7点33分,神舟15号的3名航天员进入了中国空间站,跟神州14号的3名航天员实现了"太空会师",这么多的人,生活在一个空间站里面,会不会增加负荷呢?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如今的中国空间站,依然可以保证6名航天员正常的生活,食物也是足够的,天和核心舱还有问天实验舱,都有睡眠区保证充足的睡眠。 那么在太空生活的时间久了,航天员的身体会不会发生什么改变呢? 神舟14号的3名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了6个月,已经适应了太空的微重力的环境,等他们回到地球之后,反而不会很快地适应,需要进行隔离康复训练,国外有一些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了一年之久,对身体的损害更大 为什么航天员返回地球的时候要被抬着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管是国内外的航天员,从返回舱出来的时候,都要被工作人员抬着走,这不是让他们在享受高级的待遇,而且身体已经发生了改变,不抬着着走的话,很容易造成创伤,而且这些都是国宝级的人物,是不能出现半点闪失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环境发生了改变,好比一个人从来没有坐过船,但是你让他去船上站着的时候就会摇摇晃晃的,在大海里面漂泊几个月的时间,上岸的一瞬间,反而不适应了 宇航员出来的时候要被抬着走,是因为地球跟太空的环境截然相反,人在地球上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地球重力的影响,所以要靠双脚走路,但是太空却是一个失重的状态。 宇航员在那里生活了半年之久,完全不用下地走路就可以移动位置,整个人是漂浮的状态,久而久之肌肉得不到锻炼,于是就会造成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而且他们的宇航服特别的笨重,突然走路的话很可能摔倒造成骨折。 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空间站里面也设置了很多的健身器材,宇航员可以用绳子把自己固定住,然后开始跑步训练,虽然说宇航员都是千挑万选的,还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但是在太空里生活那么久,身体还是会无可避免的发生改变,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不能贸然下地走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好比一个人长期处在黑暗之中,就不能让他立刻在强光之下睁眼! 一个老人生病后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家人或者护士都要经常帮他翻身,就是为了防止肌肉萎缩,记得在两年前,我的外踝也是摔到骨折了,打了三个月的石膏,医生让我差不多就把石膏取下来进行伸腿训练,要不然腿脚长期得不到训练,就会发生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结果复查时,真的有骨质疏松,宇航员在太空中不需要负重前行了,肌肉就会得不到对抗训练,生活半年的话,肌肉萎缩会更严重。 除此之外,还会导致骨骼的流失,这也是失重环境造成的,人类自古以来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突然去到了太空之中,首先就是不适应,其次身体会发生很多的改变,没有了重力的影响,骨骼得不到有效的生长,反而会流失,一个月就大约要流失1.5%的骨组织。 所以出舱的时候要让人们拉出来抬着走,然后坐在椅子上接受采访,这也是为了安全起见。体液循环出现改变、面部肿胀 在太空的环境中,体液也会出现改变,血液会轻松地到达头部的位置,在地球上的时候,人体内血液的循环却非常的缓慢,因此我们看到王亚平以及其他的航天员,在太空生活一段时间后,面部都开始变得很肿了,整个人就像胖了一圈,让人看着特别的心疼,这都是因为在太空中体液循环出现了变化,所以身体的外部看上去也与众不同了。 大脑前庭紊乱 还有一点会导致大脑前庭系统出现紊乱,人在地球上的时候因为有重力的影响,能有正常的感知能力,知道自己处于何种状态,比如站立或者坐着。 但在太空就不同了,失去了地球的重力,大脑的前庭系统就会缺少感知的参照物,闭上眼睛也就不能分辨方位了,前庭系统就会出现紊乱,然后就会觉得脚下没有力气,站不稳!长高了 有些宇航员回来之后,会发现一个非常奇妙的变化,感觉自己长高了,这又是因为在太空失重的环境下,骨骼肌的压迫力会减少很多,因此看上去比在地面上的时候长高了一点,不过回到地球之后,因为受到重力的影响,又会变为原来的高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空间站生活的时候,也要进行负重训练,来减缓微重力对身体的损伤,因为太空是不需要克服引力做功的,肌肉完全是放松的状态,所以会萎缩,但是骨密度和心脏的问题,也不能完全的避免,钙质流失会造成骨密度的降低 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凝血障碍,人在地球上的时候,血液是向下的,但是在太空的时候,血液就会流向各个方向,甚至还会倒流,上半身会变大体型还有点圆润,所以说宇航员要承受的很多,看完非常佩服和心疼! 宇航员返回来之后,还要进行隔离,这不是因为感染了病毒,而是因为身体发生了上面所讲述到的变化,甚至连普通的行走都变成了一种奢望,就像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孩子步履蹒跚,每天骨密度大约要下降1%左右。 宇航员返回来之后,身体也不能迅速地恢复到之前的状态,突然从太空回到了地球上,承受的重力会几倍的增加,大部分的宇航员来到地面之后还会头晕,还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在舱内调整来适应地球的重力环境。 此时他们的身体非常的虚弱,需要隔离开来,不能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进行身体的恢复训练,也能给他们进行充分的营养和休息,心血管也会得到改善。 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进行多项的恢复训练,等到以后还要执行太空任务的时候,一定要把身体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所以我们只看到了宇航员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道他们背后承受着这么多,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