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国兵走职业化道路吗?目前中国乒乓球队整体正在成都进行集训,备战即将开始的成都世乒赛,国乒男女队将分别向着九连冠和五连冠发起冲击,但是关于国乒教练组人员流失的讨论却并未停止,那就是实行怎样的制度才能留住国乒人才,其实在国乒历史上有过许多非常有用的制度,首当其冲的就是竞争上岗制度,这项制度伴随了国平走过了十余年的时间。无论是刘国梁或是女乒主帅施之皓,孔令辉都是通过竞争上岗制度成为了男女队主教练。 而在这背后是他们在国乒奋斗多年获得的成绩被乒协认可,但是这一切都因为2018年刘国梁的回归遭到被逐步放弃,2018年刘国梁成为乒协主席之后就废除了这一优秀制度,直接任命李隼和秦志戬成为了国乒男女队负责人,由于当时国乒处于动荡时期,成绩并不稳定出才出此下策。 但是之后随着国乒逐步走入正轨,乒协再也没有组织竞聘会,而除了男女负责人之外,国乒队内的教练执教同样是采用直接任命的方式,在之前广为推崇的双向选择制度也逐步被废除。像没有执教经验的王皓和马琳就是可以直接指导,陈梦、刘诗雯还有樊振东这种世界冠军,这对于其他的教练员来说并不公平。 要知道这三人都是世界冠军,由于自身实力稳定,无论谁执教都会获得优秀的执教成绩。而且通过执教他们可以为自己的执教履历增加光辉的一笔,但是当国乒整体成绩稳定时,这些矛盾暂时都会被掩盖,而一旦国乒出现动荡,矛盾都会集中爆发。 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刘国梁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不然会酿成更大的危机。因此在当前男队出现断层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顺势进行改革,而至于方法,完全可以采用向其他协会学习那就是走职业化的道路。走自负盈亏的道路,这在国外都是已经得到验证,国外乒乓球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比赛,因此对于成绩都是全力以赴。 而国乒也可以尝试采用这种方法,另一方面在球员和教练成绩方面,给予更大的自主权,那就是由球员和教练员做主,是否参加比赛,如果人数过多就采用大循环赛事决出参赛名额,而不是国乒人为的限制选拔,导致每次大赛国乒阵容都会引发争议。比如本次世乒赛队内选拔赛就因为刘国良力保蒯曼获得冠军引发争议。当然这样做的前提,那就是刘国梁应该学会放权,而不是将所有权力都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导致球员和教练员都丧失积极性。那么支持这种走职业化的道路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