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和面条到底哪个更好?多年的疑问今天终于被解开了
中国的南北差异除了体现在不同的风土人情外,也表现在不同的饮食习惯中。
北方人更喜欢面食,大个的馒头、包子,翻着花样的各种面条,样样都透着爽利;而南方人更喜欢米饭,餐餐都得有,无米不欢。
虽然一脉相承于华夏大国,不过关于" 吃米好还是吃面好 "的讨论,南、北方人谁都不相让。北方人觉得"吃面更营养、更方便",南方人则说"吃面更易长胖,吃面吃不饱……"
到底是吃米饭好还是吃面条好?口说无凭,我们得要好好分析一下,让数据来说话。
米饭VS面条,哪个更健康?
为了解答"米饭和面条哪个更好"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从 营养成分、养胃程度、安全指数 3个部分进行讨论。
01 营养成分
若单从数据来看,相同重量情况下,稻米和面粉的 热量 相差并不大,面粉中的 蛋白质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各类维生素含量 比稻米更高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比大米更高,但是 蛋白质质量 却不及大米。
大米蛋白中富含 赖氨酸、苯丙氨酸 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配比更接近WHO(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 蛋白氨基酸最佳配比 。
而面粉蛋白质含量虽然略高,其中 40% 的成分却是" 醇溶蛋白 "。这种蛋白中的 碱性氨基酸 (如赖氨酸等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蛋白质量较差。
生活场景中,很少会有人光吃白饭,一般都会搭配各种蔬菜、肉类一同食用食用,因此稻米中缺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比较容易被补足。
而吃面粉制作的面条、馒头时,蔬菜、蛋白质的搭配一般比较少,不利于人体必需氨基酸的补充,长期单一食用更易造成 营养不良 ,建议多吃点 豆类 补充。
综合营养成分和实际生活情况来看,吃米饭和吃面食各有利弊,但学会均衡搭配显然更为重要。
02 养胃程度
首先要了解,医学上并没有明确的" 养胃 "这一说法。一旦胃黏膜开始萎缩,胃的病变就是 不可逆 的,无论是米饭还是面条,都起不到"养胃"的作用。
既然如此,为什么生活中常有人说" 吃面条更养胃 "?
这种说法可能和面食中含有的 碱 有关。在面条、馒头的制作过程中,一般都会加入小苏打等碱性物质来增加弹性,提升口感。
对于一些胃酸过多的人来说,食用加了碱的面食有助于 中和胃酸,缓解胃部不适 。但对不存在胃酸过多情况人群来说,面条其实并没有特别促消化的作用。
类似的还有" 喝米粥更养胃 "等说法,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由于粥的主要成分是 糊化的淀粉 ,属于 半流质食 物,非常容易消化,因此对 肠胃负担较小 ,吃下去后肠胃感觉比较舒适。
对于 暴饮暴食后胃部不适的人群、部分胃病急性患者、或是病后身体虚弱,肠胃消化能力差的人群 来说,适当喝粥是有好处的。
但是粥不能养胃,长时间以粥为主食可能反而会造成 肠胃功能退化 ,影响 血糖 ,破坏健康。
因此无论是米饭还是面条,都不是"养胃食物",只能说哪一个更适合您的身体状况。
03 安全指数
正规商家出售的米面都经过了层层筛检,质量有保证,只要是合格的米面产品,本身都是安全的,但落实到个体身上仍有特别性。
这种特别性主要表现在部分人群对 麸质 的过敏反应上。麸质是常见于谷物(特别是小麦)中的一种蛋白质,能使面团具有更为坚固的结构,从而帮助面包发酵。
对大部分人来说,麸质比较容易被胃肠道消化,但部分人群由于体内存在 麸朊抗体 ,在食用含有麸质蛋白的食物时,免疫系统会做出应激反应, 伤害肠道粘膜,影响吸收 ,造成营养不良。
更严重的麸质过敏甚至会导致 乳糜泻 (一种吸收障碍疾病),引起对其他食物的慢性过敏。
比起米饭,食用面食时出现过敏问题的风险更大。若您存在麸质过敏,食用面食后易出现 腹泻、恶心、呕吐 等症状,要立刻停止食用并就医。
看完以上的分析,相信大家对"面食好还是米饭好"有了基本的判断。
其实并没有一种食物是完美的,只有 均衡搭配 ,才能更好地助益我们的健康。与其非要讨论出"最佳选择",不如学会如何"科学搭配"。
想长寿,"均衡膳食"才是关键
01 重食材,轻口感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的每日食谱,就能发现我们对食物的选择往往是"口感"胜于"食材",什么喜欢吃什么,哪样好吃吃什么。
但要健康,选择健康的食材要比口感更为重要。比起放了不少调料的各种冷冻饺子、馒头,不如搭配一些更为优质的食材作健康主食。
杂豆 (红小豆、芸豆、绿豆等)富含 膳食纤维 ,易饱腹慢消化,且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钙、镁等微量元素,对于控制血压、血糖都有益。
粗粮 (糙米、红米等)也是不错的选择。比起精米面,它们的制作工序更为简单,保存的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更多,搭配精米面食用,对于控制血脂、血糖都更有好处。
另外,还可以时不时吃点 土豆红薯等富含淀粉的蔬菜 代替部分主食。这些食材饱腹感强,除了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外,还能补充一般主食中没有的维生素C。
02 主食要少,菜要多
上文中已提到,无论是米饭还是面食本身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米饭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不高,而面食中的氨基酸配比不佳。
若主食吃的多,菜吃的少,一方面不能从其他的食物中补充缺乏的物质,容易造成影响不良,另外也会摄入更多的热量。
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上推荐的数据,建议每人每天的谷薯类摄入量为 250~400克 ,其中谷物和杂豆类摄入量为 50-150克 。
其他的营养,主要通过 蔬菜和肉蛋类、乳类 来获取。每餐食谱中都加入蔬菜,日摄入量约 300g-500g ,深色蔬菜最好能占一半以上。
肉类每天摄入 50g~75g ,蛋类建议每天摄入 25g-50g (相当于半个或1个鸡蛋)。
03 少精细,多粗杂
根据《营养学报》发布的《中国成年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评价》:
我国成年居民 维生素B1、B2 摄入不足状况严重,成年男性和女性维生素B1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 81.1%和88.0% ;维生素B2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 88.1%和85.4% !
这样的现状和我们 倾向选择精加工食材 有一定关联。天然食材在精制的过程中,会流失大量的营养成分,长时间食用这些精加工食品,更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
比方说在小麦精制过程中会分离出 小麦胚芽 。小麦胚芽是麦粒的"心脏",含有整个麦粒 97% 的营养。它含有丰富的 维生素B1、B2 。其中维生素B1的含量是面粉的15倍,大米的12倍;维生素B2的含量分别是面粉的10倍、大米的8倍。
另外,小麦胚芽中 蛋白质含量达31%以上 ,还含有人体必需的 8种氨基酸 ,尤其适合需要加强钙吸收的老人和孩子吃,是非常好的天然营养品,失去很可惜。
因此建议在选择主食时,尽量粗细搭配,将粗粮和精米面的比例控制在 1:3。 这样做不但能摄入更多的营养素,还能促进消化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