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件事,我太有发言权了。我高中数理化一开始也是特别烂,在高二利用暑假到国庆的时间实现了质的飞跃。 年代久远,这篇回答是半回忆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希望我的经历能对你有帮助。 首先要看你处于怎样的一个层次。在这里,我先从最差的情况讲起——整个高一就和没学没两样。(当然,你的情况可能比我好,我只是描述一个完整的过程)这时,你或许应该好好回忆一下,初中的知识点你有没有全掌握。别笑,你可能觉得我好歹也考上了高中,初中数学还不是手到擒来。但是初中的考试内容比较单一和简单,有时你只是熟悉了套路,却会有"这个我学会了"的错觉。保险起见,如果初中课本还在你手边的话,很快地浏览一下目录,回忆下知识点是否还记得。如果不在也没有关系,我建议你想一想以下几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逆)(否)命题、解不等式、方程的增根、因式分解、圆的定义。这些算是高中阶段经常会用到的知识点了。其余的比如三角形的相似全等之类用的就极少。 但无论如何,都不要在初中的内容上花太多时间,熟悉一下后很快进行高中知识学习。我敢很明确地说,初中的大部分数学知识还是用不上的。 好了,现在你已经做好了高中数学学习的准备。你首先要看的就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集合论。虽然我认为教材很重要,但是,光学习教材是不够的,因为书上的知识太单薄,所以每一章的学习只要先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尽量搞懂书上的例子(课本上的例子一般比较简单,但偶尔看不懂也没关系)。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集合论的内容了,这一部分你一定要反复地看,因为这一部分很重要,你也许觉得这部分占比不高,但这是这张是整张试卷的第一题,重要性用脚趾头也能想清楚。更何况你上大学了就会跟赞同这句话。 紧接着就是辅导书。我的建议是:你周围同学主要买啥,老师推荐啥,你就买啥。我当年用的是五三(如果你实在拿不定主意,就这本)。注意,你才高二,要买随堂系列的,不要买高考系列的。不妨一次性买整个高中的(除非你们高考大纲要改,否则你迟早要买)。最重要的书上的例题而不是习题。例题要重复去做,直到一段时间后你不看例题的解析也能做出来。(注意要一段时间后,不然你有会误以为自己掌握了)。例题全部掌握了,再做习题检测一下,不会的问老师。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就是要学会读例题解析。唯一的秘诀是耐心!跟着题目一步步去写,不要焦躁。如果哪一部你看不懂了,想一想,这一步出现的变量在前文的定义是什么,再组合起来。如果还是不懂,先放下,过段时间再看,或者问老师(同学)。问别人是最后的办法了。因为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有自己看懂例题的能力。 有时间的话就尽管用这种方法往前学,大可不必按学校进度来。 这时,表面上看你仅仅是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实际上,你的成绩已经不会太难看了。说实话,一张试卷上难题,就那么多,而且没有一个人可以保证会做所有难题!注意,是所有人!把握基础分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想进一步提升的话,我想不是去做更多的难题,而是注意一些细节,包括但不限于:常见函数的性质(比如xln(x)-x,e^(x)-x-1等等)、一些初中不讲,高中也不一定细讲的知识点(比如韦达定理)、20以内数的平方、式子的对称性等等。这都是你自己的小trick了,需要你自己整理(最好写在小本子上)。 当然,如果十万火急,需要短时间提分的话。我还有一个终极大招:分析试卷。考试试卷的题型几乎固定的,拿一张往年试卷,定一个预期分数(这时候就别定太高了),安排一个学习时间(比如100个小时)。再分配一下拿下多少题就可以达到分数预期,列下这些题背后的知识点,根据难易程度分配时间。这时候不管别的内容,只关注这几个知识点。如果有时间盈余,再复习其他知识点,多拿一分是一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这样做!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这样做!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这样做! 除此之外,我还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注重效率。效率太低不是简单多花时间就可以弥补的。打个比方:你要背十首古诗词,效率高的话可能三天就被完了,你在花一天时间巩固一下就大功告成。效率低的话可能要花十天时间,但这时最开始背的那几首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又要重新开始一个循环,非常浪费时间。这还没考虑你学习的士气。事实上学习需要反馈,收获知识的成就感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不要一味迷信"每天背三个单词,一年能背上千个单词"的说法,同一科目的学习时间的分散和集中,要自己去不断调整。所以一定要利用好假期时间。 二、接上条。高中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高考,要看长远利益。如果基础很差,上课跟不上,可以尝试和老师沟通,给自己腾出时间从头补起。如果强行跟着整体进度,表面上会在短期考试中获得稍高的成绩(仍然是惨不忍睹,只是高了几分而已),实际上得不偿失。 三、使用网络。老师和同学也不一定会做所有题,而且有些知识点是开枝散叶式的,在网络上很容易看到关联的知识点。比如前面的韦达定理,有关于二次方程的,也有高次的,搜索的时候很容易看到有关的内容。 四、关于计算出错。很多人都会告诉你,你容易出错是因为知识点没真正掌握。但你又觉得我明明掌握了,只是计算的问题。我想冯诺依曼的解释更到位:你没有习惯数学。数学上对于一类问题有固定的解法和技巧。那些地方要额外考虑,容易出错,这都是你要习惯的。举个例子,不等式两边乘上一个数的时候要考察乘的数的符号来确定是否改变不等式方向。这应当成为一种习惯,每次给不等式做乘法时都要检查以下。而不是说你知道这一点,却在做题时"忘了"。 高二学生数学成绩不行,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A.学会读书。用眼去看,用嘴去读,用心去想,用脑去思考。B.学会讲数学知识点进行分类。 一般高中数学都是的书本都是根据章节化进行排版的,立足于全局,你首先要了解一本数学书它有多少章,多少节;各个章节大概讲的内容有哪些等等!C.记公式背定义等。 比如说:a.什么是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怎么计算?等差数列的同项公式是什么?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又是什么? 如果你连这些最基本的都不知道,那你做等差数列题的时候怎么去做?D.学会读例题,看例题,解例题,换例题和该例题。 怎么理解? 不知道你是否有想过这个问题?为什么基本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都附有例题。这个例题的作用又是什么? 咱们先抛开这个问题不论。就拿每个章节的例题来说: a.每个章节的例题你都看懂没? b.如果过把答案遮住你是否能依靠自己能力做的出来? c.如果将例题中的部分数据进行修改一下,你是否依然还能做的出来? d.如果把求解的问题换一下,你是否依然有思路将它做出来。 f.你能根据例题再编写一道类似的例题出来吗? 如果这五个小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这个板块的内容你能够熟练的去掌握运用了;并且这种类型的题对你来说已经是小儿科得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将这种自问,自思,自解,自创的学习方式运用到数学,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去;想要提升成绩真的很难吗? 你学会了吗? 明年高考,今年高二。高考还有一年半,努力学好找对方法,在数学上还可以有较大提高。 现在说方法: 1学数学和其他科一样的地方在于,先有自信心,干什么事情都一样,有理想才有动力。其次回顾一下以前在学习数学方面不成功的教训,总结经验不致于再犯老毛病。 2 建立数学思维模式,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思维模式不同。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注意多思考,把原理弄清,再做题。在做题过程中纠偏纠差。 3 建立错题档案,找出丢分试题指向的知识点,然后在该知识点方面题型上反复涮题。核对标准答案,然后归纳总结出解题规律。做题不核对,核对不归纳,不如不做。动脑比动手更有效果。 4 在复习过程中,先找不会的知识点。知道哪里不会了,再动手解决掉。这是解决问题的支点。 5 注意学科的系统性,建立学科知识网络,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点状分布的知识。这样做是为解决高难题做准备。想得到120分以上的分数,是必须具备的能力。 学习的层次:三种 第一,不知道哪里不会。 第二,知道哪里不会。 第三,知道哪里会。 学习的要求:六个字 原理清,题型熟。 学习的步骤:五步 会预习,会听课,会做题,会复习,会考试。 错题种类:三类 知识不清,问题不清,答题不清。 学好数学有捷径,耐心夯实基本功。勤想勤练勤回味,奇思妙解乐无穷。 数学讲究总结归类,根据题型或者方法上进行分类,通过不断的总结得出规律,进而更好的应用。当然分数段不同,复习的侧重点也不同。 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读博士,从2010年进入大学起就开始帮助高中生学习。根据高中生各个阶段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了一本书《直击高考漏洞》,书中不仅分析了各个科目的考试要点,也分享了清北学霸的学习经验和技巧,对数学成绩提高很有帮助。 如果有需要这本书领取的同学,私信:领书,就可以免费获得。 下面我们来看看数学成绩不同分数段的同学,该怎么进行有效提高? 对于60分以上的同学,主要的问题就是学习态度,不喜欢数学,内心排斥数学的学习。 这类同学要时刻提醒自己,有些东西再难吃也得咽下去,这是关乎到你的未来啊。 研究表明:60%的同学都因为数学成绩不佳,与心仪的院校失之交臂。所以要想进入理想的大学,必须引起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另外,数学学习并没有那么难,克服掉心理预设障碍,从基础学起,一点一点慢慢进步。 对于60-90分的同学,要重视基础,不要好高骛远。高考数学80%都是基础题,你把教材里面的知识点掌握了,再做一些相对应的题型,及格是绝对没有问题。 如果概念记忆混乱,就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网络,即方便记忆,又能提升效率。 我整理了高中各个章节的网络结构图,需要的同学,私信:结构,就能免费领取。 对于90-120分的同学,这部分同学主要存在的问题不擅长归纳与思考,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换一种题型或者方式询问,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利用错题本把做错的题,按章节进行分类,把同一个知识点或者同一种题型多次出现的错误重点记忆,找出题目的意图,归纳出做题思路。 对于120分以上的同学,重点就是多做题,不光要走深度还要有宽度,见得题少则容易孤陋寡闻。考场上考的就是做题速度和准确率,要想那高分,比的就是速度,所以一定要多做题,涉猎广泛,才能见怪不怪,迅速找出题目考察点,做出题目来。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领取网络结构图的同学,私信:结构,领取就行。 把高一所学的概念、定理、公式,好好归纳、整理一下,教材认真阅读一遍,找一套不错的高一单元试卷做一遍,查漏补缺,温故知新。为高二学习奠定基础!到了高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预习、认真听课、认真练习,坚持独立思考,长期坚持下去,高二会不断提升,进步! 同学,你好! 好幸福,有一位很照顾你的老师。相信你一定会逆袭的! 对于文科来说,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畏惧理科的思维逻辑能力。当然,这样心理直接影响到了数学的学习。 所以,很多文科同学的数学成绩上都比较低。也就有了"文科得数学者得天下"的说法。 其实,学习数学真是不难,只要你有正确的学习心态和方法。 要怎么做呢? 首先,不要排斥数学。很多同学在学习数学,,有一种自然的排斥心理,就会导致数学课上学容易走神,根本听不进去,或者研究自己喜欢的科目。 其实,并不是你听不懂,而是你根本就没专心听。所以,久而久之,导致你误你以为数学很难,你学不会数学。 其次是梳理题型、总结方法! 这是我一贯强调的方法。在没有建立题型框架和解题方法框架之前,就不要搞题海战术,虽然题海战术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需要正确的先后顺序——先有框架体系,然后再针对性刷题巩固。注意,是"针对性刷题巩固",不是盲目乱刷。 什么意思? 比如,大家知道知道,数列是高考必考的专题,就拿求数列通项公式举例,它的方法有10多种,你有系统研究过这些方法吗?每个方法对应的题型是什么样的? 简单的题型和方法你可能都明白,可是遇到拓展延伸的一些难题呢? 比如下面这张图,很多方法你可能会用。 但是,你无法明白梳理的妙处。比如说很简单的累加法,基本的题型和思维,你可以一眼看出来,但是难题呢?你知道它可以出什么样的难题吗? 最后,这些方法综合起来考你的时候,你会想到吗? 一道题可能需要你构造,还可能需要用到累加、隔项累乘累加,以及分奇偶讨论等等。 当多重方法结合起来时,你就蒙了。 其实,你只要把最根本的方法用得非常娴熟的情况下,这些难题同样行心应手。为什么难题你很难想上去,就是因为这些基本的方法你只会用而已,但用得不娴熟,因为你本身不重视! 很我可能,你连这些梳理总结都没有! 最后,你再需要一些秒杀技巧方法,秒杀大招是有必要的,这样让你的解题时事半功倍! 这就是我想告诉你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接下来就是一些学习方法和秒杀大招的视频,希望能帮助到你! 学习方法篇: 手把手教你高中数学如何高效提分,轻松冲刺135分+ 成然学长分享:我是如何逆袭考入211名校的 函数篇: 神奇设K法,暴力妙解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难题 高中数学技巧大招:函数周期性速解技巧 奇函数性质秒杀技巧:奇函数性质速解高考压轴难题 导函数神级方法:轻松秒杀有关构造函数压轴题 穿针引线法妙解一元三次函数难题 函数恒成立问题:四字箴言秒杀神技化腐朽为神奇 立体几何思维技巧篇: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空间球:无需空间想象直接速解球专题 三角函数篇: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三角函数公式的神奇妙用 两句话直接搞定三角函数图象平移变换难题 三角函数图象变换难题秒杀技巧 解三角形秒杀技巧:射影定理教你1分钟速写高考大题 三角函数解题技巧:30S轻松秒杀有关奇偶性压轴难题 向量真题秒杀技巧:向量小题可以口算的秘密 平面向量秒杀大招题型二:斜坐标系求数量积 平面向量秒杀大招题型一:斜坐标系秒杀向量难题 数列解题技巧篇: 数列小题秒杀技巧 构造法秒杀高考数学数列通项公式压轴难题 数列大题解题技巧:1分钟顺畅书写数列压轴难题 数列大题秒杀技巧教程:逆推法速写数列压证明难题 解析几何技巧篇: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小题:利用对称因式轻松秒杀 解析几何压轴题秒杀公式:圆锥曲线神级经典结论一 解析几何压轴题秒杀公式:圆锥曲线神级经典结论二 解析几何抛物线秒杀绝技 二项式定理秒杀技巧:理颠覆性思维轻松秒杀高考真题 高一是基础,高二是提高,高三是综合运用! 数学学不好,不是从某一天开始的,而是经过了日积月累。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觉得初中小学数学成绩挺好的,到了高中就突然下降了!其实不然,仔细分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听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多,不会做的题越来越多,对于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少,这才是数学成绩下降的过程,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间,已经跟不上了。直到有一天才发现,自己的数学原来这么差,悔之晚矣! 高二才醒悟过来,还有希望。数学怎么学,这是一个大问题,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首先,要找到自己学不进去的原因。常见的原因有厌学,基础差,注意力差,没动力,逻辑差等等。不管哪方面的原因,只有找到了,那么距离解决问题就更近了一步。根据常年的教学经验来说,很多学生数学差是多种原因结合在一起,这种疑难杂症,确实很难治愈。 其次,要制定合理的计划。学习贵在循序渐进,要制定好计划。基础差的一边学习新内容,一边补基础。习惯差的要强制自己按照学习计划进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厌学的要从心理角度入手,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总之,学习计划要有针对性,最好是专门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 再者,找个好老师补课去吧!虽然我一直不太赞成补课,但是很多时间,补课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尤其是针对性比较强的补课,利用周末和假期,尽可能提升自己。 还有,高中数学逻辑性非常强,这一点你自己是很难自主学习的。找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进步,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是一种群体活动,有个小伙伴陪着学,效果会好很多。 当然了,你也不要着急,学习这个事,得慢慢来,一口吃不成胖子的。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任何时候,不要轻言放弃,一定要冲破内心的恐惧,勇敢的去面对数学。只有你不怕数学了,数学才会亲近你。如果你心里一直躲着数学,那么数学也就躲着你。 最后,高二的数学难度比较大,建议先掌握基础知识和一些基础题型,不要做难度大的题,以免受到打击。只要打好基础,高三就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和进步。 学习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长期努力的打算,只要你从今天起,做好一点一滴,在高考的时候,肯定会考出一个好的成绩,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父母和老师,更不辜负青春。 数字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女孩子大多比较感性,所以适当地训练逻辑思维很有必要。 针对高二的数学学习,时间紧难度大,我觉得可以这么做。 找一对一辅导很有必要,但是这个老师必须要和你能有默契。 自己攻关不是不可以,但是有难度,需要较高的归纳分类能力和自学能力。 数学公式只是单纯背会不怎么实用,推导过程就是逻辑思维过程,这个才重要。 不知道你有没有背会公式不知道怎么用,或者想不起来用的现象? 我觉得把数学各部分的知识点先分好类,高一开始到高三,按照分类进行攻关比较省力。 遇到公式,推导十遍以上,烂熟于胸最好。 再就是勤加练习,选一本练习册,如果自己啃有难度,找一个辅导老师,跟着他做。 他要能掌握你的思维速度,从头到尾做一遍,基本就解决问题了。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学的不是解题方法,而是老师的逻辑思考过程。 —— 应该我是没有发言权的,不过我说说我的经历,应该对一些人有启发。 我是农村孩子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子弟学校读高中。 高一数学第一学期表现还不错,不说班里拔尖,也能在前三。 数学老师很喜欢我,但是他比较口无遮拦,爱开玩笑。 有一次几乎全班都在走神,我思考问题比较出神,他就盯上我了。 班里的孩子绝大部分是宝贝疙瘩,就是从小家长都很重视教育,而且一路拔尖的孩子,老师不敢打击。 还有一部分就是这个局那个处的孩子,脾气大,老师得掂量。 所以,他就拿我开玩笑了。 大家知道农村人进城看什么吗?看看楼房高不高?看看车多不多?这都可以理解,农村人到城市其实最喜欢看的是女人的衣服,哈哈哈。 这是他的原话,而且全程看着我,最后还点了我的名。 实际上,我那时候心理承受能力确实不行,也因为自卑而有扭曲的自尊,当即我就把书合起来瞪着他。 从那之后,两年半,我应该没听过他一分钟的课。 我实际心里也不恨他,只不过是在维持那份可怜的尊严和他较劲吧。 在后来的课上,他会隔三差五地点我名,先是提醒,再是刺激,然后是指桑骂槐地开导,我都不鸟他,说我我就瞪着他,或者直接睡觉不鸟他(这应该是我恨不起他的原因)。如是循环! 他检查作业,到我跟前我不抬头,他会识趣地绕过去。 如果我抬头,他会看看我作业,当然是没有做,他也会瞪着我,我就看窗外。 一直持续到高三,我对前途毫无期待。 我的英语水平初中和高中衔接的时候有断层,高一应该比较叛逆,加上优势数学的放弃,我对英语也放弃了。 我主观上认为,我考不上大学,所以混到了高三。 班主任是物理老师,经常性的物理测试,难题班里有五人做对,其他四人最后分别进入了清华同济浙大川大,老师在表扬完他们四人后就说还有一个是谁忘了。 呵呵,我压根不在乎,我躺平了还怕这个? 高三模考,英语老师监考语文,我考试迟到5分钟,想想英语老师的嘴脸是什么样子。 我一鼓作气答完题,拍到桌上提前交卷走了。 考试结果,我语文全年级第一,估计办公室老师们讨论了很久吧。 数学课老师发卷,义愤填膺地说,你们估计想不到,这次语文全年级第一是我们班的***,但是他数学考全年级倒数第一。 然后让我去领试卷,我不去。 倒数第一你爱发便发,不发拉倒,我不要都不会有一丝犹豫。 我同桌上去领试卷的时候,把我的抢下来了。 我呸!我虽然考60分很低,但是我周围比60分低的我看到了俩。 数学老师气没消,在课间操的时候操场上和我撞一起,怒视着问我数学考多少分。 我就笑!那种就是气你的笑! 他举起巴掌想抽我,他一米五,我一米七多,他追着打我,我就退着在同学中间绕圈,全年级的目光都注视过来,他最后觉得丢人放弃了。 高三第二学期,有次早自习,他冲进班里说找个人帮忙,直接点我名。 我这人有个好处,对事不对人。 况且我不恨他,他找我帮忙,我也愿意,更别说是英语早自习。 在全班同学疑惑的目光中,我出了教室。 他带我去了早点店,我以为是要我帮忙搬东西,就等他。 结果他强行点了一份早点,和我一起吃完后,就把我赶回班里上课去了。 他就是想和我和解,也抹不开面子说,我回去后才想明白。 哈哈~ 高三最后一个月,我没去学校,在网吧泡了一个月。 高考,数学会做的题,也明显觉得脑子转不过弯。 出榜,我彻底被震惊了。 因为我觉得小地方的高中,拔尖的才能上大学,结果班里超过一半的人都上了重点。 前面提到的名校有六个。 我瞬间觉得考大学原来这么简单。 高四,我默算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我就算放弃英语(150分丢硬币得50分),其他科发挥正常,我有信心冲击复旦(那时候录取线和股市似的,高三那年复旦录取线奇高,下一年我估计会跌到谷底,事实上我猜对了)。 但是,我理综出意外了,干错好几道大题,其实一点也不冤枉,我的基础本来就不扎实。 不过所有的课程,都是我估分时候的最高分(我每门课都估出来了最高分和最低分,作为填报志愿的依据)。 所以我对高考一直缺乏神圣的认知。 高中的数学,我觉得不是很难。因为我连很多公式的名字都没记住。但是每个公式我都能独立推导,会使用。 甚至是实用的公式没记住,在用到的时候,我会从母公式推导出子公式来做题。 那年,我英语67分,总分比复旦录取线低了56分。 大一的高等代数下,我上了一节课。 老师是很漂亮的博士生,全系的同学几乎都去看老师(工程系全和尚,大家想想就能猜到场面),到课率好,老师也不点名。 我一学期没上课,学期末不知什么原因,我们竟然有近一个月的空白期。 就是所有的课都上完了,但是距离考试时间,有将近一个月。 我本打算利用一周时间啃完这本高数,结果硬生生地啃了三周半才看完。 考试还不错,全系三百来人,进了前五。 学校一般,我也是一般人,我知道这在优等生眼里,这都不足道。 但我在自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数学最大的感悟就是逻辑推理,所以才说这些幼稚事。 逗笑您了麻烦点个赞哈~人生重在娱乐,反正娱乐自己也算娱乐~。 高考之际,助天下学子旗开得胜~ 谢邀。 这个我有经验啊,我高一数学普遍40分左右,高二后面基本90分以上,虽然离满分有些差距,但是有进步就觉得很好,而且更有动力。 不管是初中,高中,我觉得都可以用这个方法。 首先一定要课前预习,因为本身对数学不感冒,怕数学,你不预习的话,一上课老师一句接着一句,你根本听不懂,每次想着课后把这个知识点弄懂,结果一直都没有弄懂,而且课后想弄懂要比预习的时间花更多,记忆效果也比在课堂上就能懂的要差很多。所以一定要课前预习,预习30分钟就可以,预习不是要弄懂,而是要知道自己哪里不会,不会的点是什么,到上课时就有针对性的记忆。有一个情况是课堂常遇到的,就是上新课,让同学写练习,这个时候一定要认真写,并且要抱着一定要写出来或者至少思路要懂的心态,逼着自己把它弄懂。不然很容易就写几分钟不会了,就想着不写了,课后自己再慢慢学,这样很不好。 其次,当天学了新课,晚上一定要做几道对应的练习题,不要害怕花时间,因为这个阶段,一旦你会写出几个题目,你就很有成就感,很想学数学,并且记得很牢固。比如学了完全平方公式(这是初一的内容,我只是举例子),当天一定要自己多练几遍这个公式,最好是题目多样,就会记得很牢固。所以学新课当天一定要当天做相应的习题,不要偷懒,因为你要进步,你要有提高,你要考好成绩。 最后分享自己的一个经验,我是在初三,高三总复习时候这样做的。因为中考高考的题型基本不变,比如我经常不会这个大题(求图形的面积),我就会用一周的时间,专门写这个题型的题目,起码在学数学的时候花大部门时间研究这个题目,坚持一周。下一周再找一个自己不会的题目,又做一周。就是要一个一个题目攻克,因为这样你就能在最近的一个考试中写对这个题目,成就感就有了,就更想继续学数学,更有兴趣,学习效果就更佳。这个做法相比你均衡写题目要好的多,因为可能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不会的题目你还是不会,兴趣就降低了。 当然,你可以先试着用我这个方法,后面上手了,可以做适当的改变,因为每个人的学习习惯、方式不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