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泉州师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学妹们春晚的倾力献演喝彩 火啦!泉州火啦!泉州师院火啦! 春晚的《百鸟归巢》这个节目未演先火。央视《新闻联播》等新闻栏目提前着重介绍了该节目,春晚主持人马凡舒曾多次观看《百鸟归巢》这个节目彩排,她说:"最想与观众分享的就是这个节目。" 消息一出,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央视新闻台也播出了对这个节目演员的专访,令人深盼能尽早一睹《百鸟归巢》的芳华。 泉州南音素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它发源于福建泉州,至今已有千年历史。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音,闽南人也称之为"南曲",还有"弦管"、"南管"等称谓,主要伴奏乐器基本都是闽南的琵琶、三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用泉州方言演唱,婉转柔美,余音绕梁。南音主要流传于福建闽南地区,在东南亚一带也有传播。南音也是港澳特区和台湾同胞同根同源的情感纽带。 《百鸟归巢》位列泉州南音"四大名谱"之一,它借"倦鸟归飞"的音乐意境,表达了客居他乡的游子对故国家园无限的怀念和深深眷恋。 兔年春晚的《百鸟归巢》这个节目,融合了传统南音特殊的演奏技法与流行音乐元素,曲调婉约酣畅。歌手谭维维尽情演绎以及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泉州师范学院还有厦门市南乐团和来自台湾的南音演员赖多俐的精彩表演(据悉幕后还有很多来自泉州的演职人员在默默奉献),的确让全球华人们享受了一场非遗"活化石"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的音乐舞蹈盛宴。演员们在用四宝把控节奏的同时,也加入了肢体风姿飘逸、轻盈柔美的表演和高雅端庄、流风回雪的南音吟唱,更显台风的从容优雅、百媚千姿,充分呈现出南音的古典美感与海丝名城的文化底蕴,令人眼前一亮,让人耳目一新。认真观看和细细品味《百鸟归巢》这个节目,足以感受到闽南文化底蕴的魅力和泉州名城的人文精神。 无可非议,《百鸟归巢》是兔年春晚最具文化价值的节目之一。 作为全国唯一的本硕南音人才培养高校,泉州师范学院于2003年首次将南音引入高校专业,开展南音本硕人才培养。这是一个有效保护和传承世界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举措。 办学20年来,已培养了300多名本科和硕士毕业生,分布在海内外各个教学机构,为泉州这座东亚多元文化名城千年雅乐的传承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为在今年的春节晚会上一展闽南风采,捧出浓墨重彩的泉州元素,泉州师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派出了非常豪华的阵容:四名硕士研究生和十名本科生参加演出,他们承载着泉州人民的"春晚梦",登上了举世尊崇的大舞台,用自己辛勤苦练的成果刷新了千金不换的历史瞬间,也刷出了东亚文化之都的绰约风姿 。 看到母校今非昔比,笔者喜悦莫名!想当初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笔者和弟弟同时被录取在泉州师院的中文系和英语系,老家的小镇沸腾了……老爸天天喝着小酒、哼着南曲,扬眉吐气了!是啊,一个文革后期被定性为"历史反革命"和"现行反革命"的"黑五类"家庭突然间冒出了两个大学生,老爸能不高兴吗?这意味着他所遭受不白之冤的那些林林总总的问题都可能被揭过了,否则两个儿子同时要上大学是过不了政审关的。 入学报到的那一天,按照当时的要求,我们兄弟俩是各带着一把锄头和畚箕,还有《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去报到的。当时老爸帮我们兄弟俩挑着行李,把我们送进了学校。这里算什么大学呀?宿舍是"苏式"的,破烂老旧,至少十人一间;食堂是临时的,自来水是黄色的……老爸看我面有难色,轻轻地对我说:"条件差点无所谓,重点是要学知识。以后毕业你们就都是国家干部身份了,也不愁没有工作,没人敢再看不起我们了。"就这样,咱兄弟俩就成了泉州师范学院复办后的七七级中文系和英文系的一名学子了…… 四十多年过去了,泉州师院早已搬迁进了新校区,也为国家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一枝一叶总关情",母校的进步和发展,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 泉州东海的师院校园一角 当笔者了解到兔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竟然有母校的学妹们会将泉州的千年雅乐搬上央视荧屏表演,笔者简直是欣喜若狂:她们在为泉州乡亲争光,为泉州师范学院增色,为师院所有的学子们出彩啊。 流行歌手谭维维以及主创团队为了《百鸟归巢》这个节目,曾专门赴南音发源地福建泉州采风,亲自来了解海丝文化的历史底蕴,南音的历史背景、演奏规则、曲谱曲牌等等,对"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的泉州和曾是东方第一大港流淌出来的古风乐韵深感震撼和惊奇。 《百鸟归巢》播出后,立马冲上热搜,好评如潮!这是以世界级非遗"南音"为底色的歌舞,是文化遗产与流行音乐邂逅碰撞所并发的艺术火花,这是来自海上丝绸之路、东亚文化之都"飞天"般的杰作,它惊艳了歌坛,轰动了东南亚! 笔者就《百鸟归巢》这个节目,电话采访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台湾的几位老朋友,他们都对这个节目相当赞许,连声叫好: 马来西亚的王老:我专门请了几位老兄弟来家里观赏这个《百鸟归巢》的录像,当洞箫响起的时候,我们都很激动,因为这是久违的乡音啊! 菲律宾的岳老:我一知道今年春节晚会有泉州的节目,很惊奇。我很仔细地观看了这个节目,看见那些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和背景里的闽南红砖古大厝,让我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很温馨。 台湾的陈老:我的老家就在泉州。看完这个节目忍不住老泪纵横。乡音、乡情、乡亲,就像一条纽带把我的心连接了!这是"阮厝人搬的(我的家乡人演的)戏啊,很难得、很感动 。" 真的非常感谢这些小师妹们!她们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为观众和全球华侨华人们、港澳台同胞们献上一顿音乐舞蹈大餐,也为泉州师范学院挣回了知名度和集体荣誉。真的是 "兔" 气扬眉啊! 这对母校申请升级更名为"泉州大学" 将是一种无形的助力! 早已得知母校现在有丰泽区东海、南安市诗山和鲤城区江南三个校区,占地1815亩。下设二级学院17个,拥有省级学科14个,其中音乐与舞蹈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光学工程、工商管理等6个学科获批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获批福建省重点学科。尤其是2017年以来,又获批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同时经教育部批准,获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资格。泉州师范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早已进入全省本科高校第一方阵。着眼于泉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该在泉州建设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多学科的应用型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已经具备更名为"泉州大学"的一切学科基础! 去年的8月18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意见》提到: 支持泉州师范学院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申报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大学。 身为泉州人、泉州师院学子,我们对能否有一所以海丝文化名城命名的"泉州大学"充满了期待,我们也愿意和母校一起,为尽早更名为"泉州大学"继续努力拼搏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