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弘化碧 浩气长存 ——简评王月明的长篇小说《西路军转战甘州》 王松年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101周年诞辰之际,王月明的长篇小说《西路军转战甘州》在中国社科百强期刊《今古传奇》(2022年第七期)发表,这是他献给党的生日的一份厚礼,谨向他表示祝贺! 小说讲的是红西路军与统治青海省以及甘肃省甘州肃州等地的马步芳、统治凉州的马步青浴血奋战的故事,该故事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红西路军与"二马"的交火。红西路军所到之处,总要成立苏维埃政权,没收地主的浮财,平分土地。"二马"一看红西路军要赤化他的地盘,便重兵围剿。小说主人公连长赵宝堂一路宣传红军,做群众工作,到甘州,先后参加龙渠、倪家营子临泽、三道柳沟、梨园口等保卫战;与此同时,兄弟部队也在高台、西洞堡与"二马"决战。但是,面对实力强大的敌人,由于孤立无援,缺粮少弹药,加之群众基础薄弱,他们虽说付出了血的代价,最终还是失败了。 二是老百姓对红西路军的认识。一开始,村民并不了解红军,甚至怀有戒心,通过对红西路军所作所为的观察和与官兵的交往,最终认识到红军是为穷人谋幸福的队伍;从而开始支持红军义举。窑户池元瑜户儿子本在兰州上学,却去陕北参加了红军,令父亲感染,先后三次捐钱捐物给红军;窑工贺志坚因许嫁女子杨菊花被马匪营长抢婚,一怒之下与堂弟贺志勇一同参加了红军;孟学儒等人为躲避马匪搜捕,把流散的红军隐藏在煤窑里,最后以生命保护这几位红军顺利回到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凡此种种,堪称传奇之笔。 这两条线索交互穿插,令故事立体化,起伏跌宕,十分耐读。要说这部小说的特点,我觉得最突出的就是它的非虚构性。王月明多年研究甘州历史,曾发表过不少有关甘州的史志散文,写这部小说之前,又翻阅了大量史料书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地考察。他早有预言,要写一部真实的西路军转战甘州的书。或许这就是他的美学追求。小说尊重历史,客观地表述重大历史事件。西路军到达山丹,发生了西安事变,小说不回避,真实地反映了西路军此刻的动态--停止西进,停止与二马对抗,就地养息月余。每一次战役,每一个大的事件,小说都作了实事求是的叙写,诸如喋血倪家营子,高台失守军长董振堂牺牲,福音堂医生高金成被秘密杀害。小说全部使用原来的地名,小说对所涉猎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甚至饮食也是原滋原味。在这个信息海量涌现的时代,我们特别渴求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我们希望对世界的理解不仅仅是片断的、零散的,而是深入的、具体的。 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先生曾说,"非虚构"是人类为了真实的、具体的认识世界和书写世界而采取的一种写作方式,它要求的是一种确切、可以印证的,具体而感性的真实。 刘震云先生也说"一方面我们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多,甚至太多,但另一方面实际上,我们又对这个世界所知甚少,乃至一无所知。" 他们的共同认知是,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非虚构,特别需要探索非虚构的精神、伦理和技巧。有良知的作家,应该深入具体地认识这个世界的丰富性和人的丰富性。 目前,我们正在加强基地建设,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我以为《西路军转战甘州》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教材。去年瞻仰红西路军石窝会议纪念碑,抚今追昔,感慨系之,拟七律一首,谨录于此,与读者诸君共勉: 豪迈祁连上昊穹,石碑高耸补一峰。 欲凭耀耀红星闪,换取沉沉黑夜明。 杜宇报春唇沥血,刑天断首肚开瞳。 精魂已化苌弘碧,浩气长存天地中。 (作者简介:王松年,兰州铁路局张掖工务段退休干部,甘肃省作协会员,出版有诗集《灯光烛影》等两部、散文集《生命驿路》等三部,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