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十大名将,基本上都有灭国之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军功很强盛的一个朝代,整个唐朝历史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每个时期都产生了一大批名将,而且这些名将们不仅仅都是汉族将领,还有很多事周围的异族将领。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初唐的十大名将。1、卫国公李靖
李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名气还是很大的,在唐初诸多将领中他的战功也是很大的,堪称大唐的"军神"。
武德年间,李靖先是跟随李世民参加了与王世充的作战,后来又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平定了南方的萧铣和 辅公祏,并招抚了岭南诸部,南方的半壁江山被他们打了下来。
李世民即位后,李靖于贞观三年(629年)以定襄道 行军总管的身份统领诸将北征,李靖亲率三千精骑夜袭定襄,使 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回朝后因功升任尚书右仆射,封代国公。
卫国公李靖
贞观九年(635年),李靖再次以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统帅诸将西征吐谷浑,回朝后改封卫国公。
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图形凌烟阁,李靖排在第八位。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在家中病逝,享年79岁,李世民下诏,册赠他为 司徒、并州都督,赐班剑、 羽葆、 鼓吹,陪葬 昭陵, 谥号为"景武"。
李靖除了军功显著以外,在兵法上也有研究,而且他的徒弟们也非常厉害,他的学生苏定方灭了三国,徒弟的徒弟裴行俭孤身万里赴西域。2、英国公李绩
李绩,原名徐世勣,唐初名将,早年曾投身于瓦岗军中,后来随李密一起投靠了大唐。刚一投唐,李绩就得到了唐高祖李渊的优待,李渊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 上柱国,封莱国公。又加授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被赐姓李氏,"附 宗正属籍",再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徐世勣自此改名 李世勣 。
武德年间,李绩跟随李世民参与了讨伐王世充和窦建德以及辅公祏的战役。
李世民登基后,李绩于贞观三年(629年)以通汉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跟随李靖北征东突厥,贞观七年(633年),李绩被任命为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十五年(641年)李绩被征召入朝,担任兵部尚书。
英国公李绩
同年11月,李勣被授为朔州道行军总管率部参加了西征薛延陀之战,贞观十八年(644年),李绩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领步、骑军六万以及兰、河二州的外族降军进攻辽东。次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各路大军会合最终大败高句丽。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弥留之际把李绩贬为叠州都督,目的是李治登基后再把他召回来以便更改更好地驾驭他,果然李治即位后就他把召回来,封为加封 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不久册拜为尚书左仆射。
乾封元年(666年),李绩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统帅各路将领再次征讨高句丽,最终一举灭掉高句丽。总章二年(669年),李绩病逝,终年76岁。高宗李治下令 辍朝七日,册赠李勣为 太尉、扬州大都督,赐 谥号"贞武"。又赐给棺木,允其陪葬于 昭陵。3、邢国公苏定方
苏定方,河北武邑人,与李绩是同一时期的人物,不过与李绩在贞观朝就已经立下相比,苏定方的发迹显然要晚得多,他的战功大部分都是在高宗李治时期立下的,也是在高宗朝才名声大振。
武德年间,苏定方曾经投靠在窦建德帐下任职,并被窦建德的大将高雅贤收为义子,窦建德兵败被杀后,苏定方又投靠了刘黑闼。李世民即位后,苏定方被启用,开始崭露头角,不过都是作为配角出现的。
贞观三年,苏定方跟随李靖参加了北征东突厥之战,以战功授左武候 中郎将,后改任左卫中郎将。此后在贞观朝苏定方就再也没有得到升迁,就这样默默地度过了二十年。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苏定方开始大放异彩,永徽六年(655年),苏定方率兵援救新罗,大败高丽军,杀俘一千多人,战后被授予右屯卫将军,封 临清县公。
邢国公苏定方
显庆二年(657年),苏定方以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率部征讨西突厥,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战后回朝后苏定方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另封其子苏庆节为武邑县公。此后两年苏定方经营西域,使大唐西边的疆域到达了咸海。
显庆五年(660年),苏定方以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率领大军征讨百济,最终平定百济。同年11月,苏定方又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参加了灭亡高丽的战役。
苏定方一生驰骋疆场数十年,北击 颉利,西灭 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六岁,朝廷下诏追赠苏定方为 左骁卫大将军、 幽州都督, 谥号"庄"。 4、闻喜县公裴行俭
裴行俭,山西闻喜人,隋朝左光禄大夫 裴仁基次子, 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 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
上元三年(676年),吐蕃入侵,裴行俭离京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又改任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用计俘虏了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 阿史那都支,回朝后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一人身兼文武两职。
闻喜县公裴行俭
永隆二年(680年),裴行俭率部大破东突厥 阿史那德温傅及 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可是由于侍中裴炎嫉妒,朝廷只封了他一个闻喜县公的爵位。
永淳元年(682年),十姓突厥的车薄叛乱,裴行俭又任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准备领兵出征。但还未出师,裴行俭便于四月二十八日在长安延寿里的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四岁 ,高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 谥号"献"。 5、平阳郡公薛仁贵
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北魏河东王 薛安都六世孙,在民间有很大的名气。贞观十八年(644年),薛仁贵参与征讨了高句丽的作战,在辽东安地战场上, 郎将刘君邛被高句丽军围困,无法脱身。在此危难时刻,薛仁贵单枪匹马、挺身而出,直取高丽一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高丽军观之胆寒,于是撤军,刘君邛也获救。此役过后,薛仁贵名扬军中。
平阳郡公薛仁贵
薛仁贵的战功也大多是在高宗李治时期立下的,自贞观末年从军后,薛仁贵前后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丽,击破 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 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佳话。
至唐高宗时,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终年70岁,朝廷下诏追赠他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6、燕国公黑齿长之
黑齿长之,百济人,在本国曾担任达率兼郡将,相当于中国的刺史。唐 显庆五年(660年), 苏定方平定百济后,黑齿常之率领自己的部落归降唐朝,因苏定方纵兵劫掠,黑齿长之又反唐。
龙朔三年(663年),唐军彻底平定 百济复国运动,唐高宗李治派遣使者前去招抚,黑齿常之率领部众到 刘仁轨处投降。
仪凤三年(678年)九月,跟从洮河道行军大总管 李敬玄征讨吐蕃。于夜间率领敢死队袭击吐蕃军营,吐蕃军溃散。因功升任 左武卫将军,并检校左羽林军,并充任 河源军副使。
调露二年(680年)七月,吐蕃侵扰河源,黑齿常之率军夜袭吐蕃军营,斩吐蕃军首级两千,因功升任 河源军经略大使。
燕国公黑齿长之
垂拱二年(686年), 后突厥侵扰唐朝,黑齿常之率军抵抗,因功进封燕国公。
垂拱三年(687年),后突厥 阿史那骨笃禄等侵扰昌平,朝廷任命黑齿常之为燕然道大总管反击后突厥,黑齿常之在黄花堆大败敌军。
永昌元年(689年)九月,酷吏 周兴等人诬告陷害黑齿常之谋反,将其逮捕入狱。十月初九,黑齿常之自缢而亡,享年六十岁。 7、江夏郡王李道宗
李道宗,唐太祖 李虎曾孙,北周 梁州刺史李璋之孙,东平王(追封) 李韶之子, 唐高祖李渊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弟。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后,李道宗被封为左千牛备身、略阳郡公。而后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参加了唐统一天下的战争,参与攻打了刘武周、王世充、刘黑闼等战役。武德五年(622年)因功被封为任城王。
李道宗影视形象
贞观三年(629年),李道宗以大同道行军总管的身份跟随大将军李靖北征突厥,胜利回朝后被任命为刑部尚书。贞观八年(634年),再次跟随李靖参加了攻灭吐谷浑之战。
贞观末年李道宗又参与了攻打高句丽和薛延陀的战争,唐太宗晚年,评价李道宗是与 李勣、 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
李治即位后,李道宗被加授特进,永徽四年(653年),卷入 房遗爱谋反案,流放 象州,病死于途中,后来追复官爵,以礼改葬。 8、凉国公契苾何力
契苾何力,甘肃武威人,铁勒族,本是铁勒部可汗,贞观六年(632年),契苾何力与母亲率领本部落一千多家前往沙州投降唐朝,被授予左领军将军一职。
贞观九年(635年),契苾何力参与攻打 吐谷浑,回朝后迎娶了 临洮县主。
贞观十四年(640年),契苾何力跟随 潞国公 侯君集消灭 高昌国,贞观十九年(645年)跟随 唐太宗攻打 高丽。
契苾何力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契苾何力带领 阿史那社尔打败 龟兹,俘虏龟兹国王 白诃黎布失毕,因攻打 西突厥有功,升任 左骁卫大将军,册封郕国公。
龙朔二年(662年),契苾何力安抚 铁勒九姓叛乱。 乾封元年(666年),讨伐 高句丽,攻城略地。 总章元年(668年),联合司空 李勣灭亡 高句丽,加号 镇军大将军,册封凉国公。
唐高宗 仪凤二年(677年),契苾何力病逝,被朝廷追赠为 辅国大将军、并州大 都督,陪葬于 昭陵,谥号为毅。 9、乐城郡公刘仁轨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汉章帝 刘炟之后,中国最早的抗日名将。
刘仁轨自幼家贫,但是他恭谨好学,成年后博涉文史,在 唐太宗时以直言敢谏闻名,累官至 给事中。
龙朔三年(663年),倭国将领毛野稚子等率二万七千人攻 新罗,朝廷令右威卫将军孙仁师率军渡过渤海到来,与刘仁轨等会师。在白江口,倭国军队与唐军相遇,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大败。
刘仁轨
在高宗李治时期,刘仁轨一路高升,先后担任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宾客等职。
垂拱元年(685年),刘仁轨逝世,享年八十四。朝廷追赠他 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 唐中宗即位,加赠为太尉。 10、太原郡公王方翼
王方翼,山西祁县人,唐高祖李渊同母妹同安长公主的孙子。 唐太宗时被任命为为右千牛, 唐高宗时以副将的身份跟随 裴行俭讨伐 李遮匐,而后修筑了碎叶城。
王方翼
永淳初年(682年), 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啜带兵围困弓月城,王方翼率军与其在 伊犁河交战,大获全胜。突厥军援至,又在热海交战,杀敌七千,擒其首领300人,西域震服,王方翼因功被封为太原郡公。
因王方翼与王皇后是本家,所以武则天当政后就将其流放到崖州,途中病逝,终年65岁。
小结:
初唐名将很多,上述10人堪称他们当中的翘楚,
李靖、李绩和李道宗均为开国名将,前有削平隋末群雄之劳,后有屡灭外族之功;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裴行俭孤身万里复西域,又屡破突厥叛乱,堪称儒将典范;黑齿常之先有屡克吐蕃之功,后又重创后突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灭高句丽败后突厥;契苾何力为唐初异族将领之佼佼者,效力四十年屡建奇功;刘仁轨为中日首次大战的唐军总指挥,又平百济挫新罗,绝对的抗日第一名将;王方翼控西域破突厥,独挡一面。
初唐诸将中,王方翼为裴行俭门生,裴行俭为苏定方门生,苏定方为李靖门生,李世勣、李道宗、契苾何力也曾效力于李靖军中;李靖年老退隐后,初唐诸将大都随李世勣出征过;二李之后,裴行俭御下诸将各为大唐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