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日记
8月26日 星期五 晴
转眼到沙洲实习已经一个多月了,现在依旧能够回忆起当时来到沙洲这片热土的激动。
来到沙洲,放眼望去,路的两旁都是硕果累累的奈李,沉甸甸的挂在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一阵风起,把树叶吹落,飘飘然似蝴蝶在空中飞舞。
沙洲的这个季节,每一次日出都像太阳给予天空最好的馈赠。大片的阳光像金黄的毯子盖在沙洲每一片土地上,美丽的画卷就此展开,远方油画一般的蓝天白云,往下看便是层层叠叠绵延不绝的青山,再往近看便是白墙绿瓦的小桥流水人家。
沙洲有这样的秀丽美景,游客自然也不少。不久之前,我看到了一个特别的游客团队,他们都是外国人,来到沙洲打卡并体验红色文化,其中一个来自尼日利亚的黑人小哥还用中文"你好"和我打了个招呼。据后来了解,这一支特别的留学生考察团是由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国际教育学院组成的,他们来自也门、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和尼日利亚,与中国学生一道,来到沙洲,追寻中国的红色记忆。据悉他们此次活动感悟颇深。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中,来华留学生了解红军过境汝城时"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真的非常艰苦,红军真不容易"来自也门的莫兰说,"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难怪中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在与徐解秀后人朱中雄座谈时,"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来自阿富汗的李佩玲用略显生涩的汉语,一字一顿地重复着这句话,她感慨道,"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实在是太幸运了。"在路观民俗广场时,"这是我第一次吃奈李,好吃!"来自土库曼斯坦的罗玫说,"这里真的很棒!干净的街道、富足的村民,共产党把中国的乡村建设得这么美,这么好!"在参与奈李文化节活动时,来自尼日利亚的孙博含学会了一个新词——军民鱼水情;"鱼来自于水,鱼离不开水,水也不能没有鱼。"激动不已的他在社交账户上写道,"它完美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的党。"
经过此事,感慨万分,沙洲这几年的变化同时也是我们国家这几十年努力的成果。我们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共进退;创建"一带一路",加速经济一体化。现在的中国已经焕然一新,外国人在中国游玩、学习已经见怪不怪。现在更有外国人来沙洲参观红色景点,学习红色教育,感受"半条被子温暖"。
相信将来,我们也会持续不断的输出中国红,会把沙洲的名片擦得更亮,叫得更响,让中国红色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