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边 这个问题想了太久,不是想社会,而是想想我自己,毕竟,作为一个高级城镇,从一个小地方通过高考到现在,严重超出了预期,看看我周围的人,也是一样的,如果没有高考,应该去建筑工地,但现在可以在皇帝定居,也是不可思议的。你觉得放松,压力很低吗? 并没有。 现在想想,根本原因主要是在童年,当时条件太差,当然,不是我的家庭不好,是整个社会不好,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教育不努力学习必须放羊,从那时起,在意识形态固件羊品牌,主动牺牲当前的生活质量,似乎为未来而生活。 从长远来看,这种心态可能是一种奋斗心态,对个人发展相对有利,但必然会牺牲当前的幸福感。有一天,当我回头看时,我惊讶地发现我没有做我想做的事。现在我终于有条件做了,但我不年轻,也不想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健康的爱好。 而且我发现这种心态并不是我们独有的,但是如果我们穷了,基本上情况。 几年前,当我不限制出国的时候,我经常到处跑,因为我的工作原因不得不和外国人打交道。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在欧洲外国人中,与我年龄相似的人通常更安全,因为当时欧洲非常发达,他们从小就无忧无虑。 但是,70多岁的人,比如70多岁的人,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那些人,无论是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德国人,都有不同于80年代出生在欧洲的人,但有点像我的想法。 因为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不是现在的样子,他们当时也不是很富裕。战争摧毁了这个国家,直到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才恢复。因此,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并不富裕,这导致了后来的安全感。这些老人比年轻人精打细算得多,娱乐活动也少得多。不是他们老了不想出去,而是他们年轻的时候觉得要攒好钱,攒够了以后就不用过小时候的生活了。 小时候,或者年轻时候的烙印真的是伴随一生。 我经常和周围的人交谈。从理性上讲,我们认为我们不应该回到以前的贫穷状态,但我们心中真诚的恐惧几乎无法克服。我们总是想存钱。只有有了存款,我们才能有安全感。而且习惯性地推迟享受,很多人甚至觉得享受生活有一种内疚感。 当然,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大多数成年人的痛苦都是比较的。 我以前说过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毕业后刚加入公司,几个月就赶上了公司的奖金,给了我7元K,那时候我很开心,觉得简直是白给,毕竟培训还没结束就给钱了,真的很过瘾。 然后和我关系最好的哥们伸出三根手指,我以为是3K,没想到是30K,那种痛苦到现在都能隐约感受到。现在我已经爬上了我当初的领导。每次看到他,我还是会想起当初的不适。我经常想问他是否生病了。 但后来,我的小伙伴离开了,因为有一年,公司给了我很多股票期权。与我相比,他看不见。他告诉我,任何比他赚得更多的人都可以理解和接受,但他不能接受我。如果有人想让我成为他的兄弟,我就是他的锚点。如果偏差太大,它就会崩溃,然后离开。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比较的人,在当今社会的透明度下,生活中这种持续的压力基本上是不间断的,因为无论你有多强大,你在你的社交圈中处于中间状态,你坚持这也比较,那也比较,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真的没有多少快乐。无论你赚了多少钱,与你周围的高层人士相比,有很多人有自己的起跑线,出生在绝大多数人的终点线上。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向老北京学习。北京人是见过世界的人。朱皇帝自杀了,李自成来了。几天后,我听说李自成也跑了,八旗王子来了,屠杀了满城天黄贵族的朱家子孙。后来,八旗王子像狗一样改姓,夹着尾巴,所以北京人的心态很好。怎么说呢,看到他起高楼大厦,看到他宴请客人,看到他的菜市场。内库烧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所以,即使老北京人一个月三四千,他们仍然每天都很开心,不是现在的开心,而是随时的美德。 当然,更重要的是安全感。我们没有太多的未来经验可循。我们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我们没有太多的现代生活经验。 因为我们目前的生活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只有20年。如果我们把加入世贸组织作为中国的转折点,那将是21年。问题是,在过去的21年里,我们不会一加入就过上更好的生活,可能要到2007年左右。 在这个过程中,它经历了持续的货币贬值。如果十多年前的富人没有果断地买房,他们很可能会被通货膨胀冲走。当每个人都意识到房子是最有价值的时候,房地产的眼睛就要结束了。接下来,通货膨胀会继续吗?没有人能说是最有价值的。每个人都有点困惑。一线房子可能保值,但门槛高到可以当鬼故事讲,不出意外。在接下来的几年里,80%的人的房子没有前景。 更可怕的是,父母的生活质量可能太低,对新一代产生了相反的影响。今天的生育困境或多或少与上一代的低质量生活有关。 我以前在知乎读过一篇赞美文章,但后来消失了,但文章中的想法现在活跃在几乎所有的社交平台上。这是对大学生的反思。他反思了父母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他们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突出的能力,没有享受幸福,没有深刻的思想和经验。他们努力工作,想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生活,但他们做得不好。他们不能给孩子任何有用的建议。他们尽力了,但没用。而且平时积累的负能量太多,不敢在外面表现出来,回家后留给家人。 作者认为父母不容易,但也说不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能力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把孩子带到世界上,他不感激,觉得他的生活没有优势,既不聪明也没有激情,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动机练习那些新技能,心太脆弱,无法忍受失败,害怕失望,视觉没有前途,唯一能做,就是不让孩子再受罪,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生孩子。 文末有句话,说得很扎心,他说谢谢父母这么多年的辛苦,只是下辈子别生了。 看到这一点,我想启发他几句话,但后来我发现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多年来,我联系了许多日本和韩国的年轻人,发现他们的思维基本上是这样的。我知道我不聪明,也没有内在的驱动力。我试过,发现它真的不好,所以我准备主动节育。我不知道这种国内思维是从日本和韩国进口的,还是中国的一些人意识到,无论如何,在东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这个想法,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被称为接受自己是一个浪费的现实,突然广阔的世界。 我发现没有办法解决他说的话。东亚就是这样。人多资源少,互相卷死。最后,除了少量的卷王,大多数人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到目前为止,同样的问题已经发展出来,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没有出生。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我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它。说实话,不仅我没有。我读了别人的文章,如何防止年轻人卷起来,如何防止年轻人不生孩子。说实话,我认为他们可能无法说服自己。 然而,在放弃寻找解决方案后,我发现很多事情都有改进的方法,就像你不能改变你的外表一样,但你可以瘦一点,干净一点,看起来不那么糟糕。 例如,为什么有些人很脆弱,不敢尝试任何东西。我观察到,很多人都有误解,总是觉得目标更高,最终可以实现二等结果,目标太低,即使实现了。 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要随意设定目标。如果你长时间处于目标无法实现的状态,你的精神会越来越缺乏动机和内在驱动力,你的心会像一个受到打击的孩子一样脆弱。你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退却和失败。 我甚至不敢尽我最大的努力,因为如果我尽我最大的努力失败了,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傻瓜,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困难的。有点像习惯性流产。设定的目标往往无法实现。慢慢地,我潜意识地陷入了一种习惯性放弃。更不用说大目标了,我甚至不能实现小目标。 同样,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种打击教育。他们认为高标准可以是高水平的,他们想要得到美丽,但成功率与在大a股上赚钱的可能性相似。 几年前,我看到了一位顶级教练的采访。他说他的工作有两点,分割运动员的目标,把困难的目标分成稍微困难的小目标,然后在训练过程中不断纠正运动员的小问题。人的信心和意志都是训练的结果,需要不断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来"喂养"。有些人总是有严重的失败主义情绪,这可能是自然的,但后天设定目标的可能性太高,没有人能完成,他们的情绪崩溃。 至于有些人想通过不断的购物让自己快乐,那就更不行了。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专注于幻觉,也就是说,当你下订单买东西的时候,往往会无限高估那个东西对你生活的影响,以为买了之后生活会大不相同。到了货,用了几天,慢慢忘了买了这样的东西。也就是说,消费能带来短期的期待和快乐,但长期效果很差。俗话说,游艇主人的幸福只有两天,买卖的那天。 但类似于阅读、散步、旅行,这些事情,短期幸福价值很低,但就像涓涓一样,慢慢积累成一个巨大的基础,经验是真正幸福的来源,而不是商品。所以去散步,交朋友,做你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以确保你有收获。 在我们许多人的观念中,没有黄金或垃圾,没有其他状态。如果你坚持这样想,你可能会脱颖而出,但你不会太高兴。更有可能的是,你把自己扫进垃圾堆,放弃自己。 所以我想说的是,人们应该学会接受,接受自己只是一颗螺丝钉,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能比较,你只对自己的幸福和幸福负责,蛋糕可以让你快乐,吃蛋糕,电影可以让你快乐看电影,但控制节奏,毕竟,太频繁可能是唯一的幸福。 而且,不要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奋斗。最好是八分力,剩下的两分是追求生活中的幸福和幸福。毕竟,这就是生活的目的本身。我的经验是,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跑很长时间,跑得很远。如果我们准备以牺牲我们所有的生命为代价追求某个目标,我们很可能得不到这两个目标。 当人们制定计划时,他们很容易觉得自己会是二八定律中的二,但结果往往是八。这并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悲观,而是为了弄清楚如果最终的结果是八,它是否可以接受。在我也想理解这件事之后,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所以,如果你成为卷王,恭喜你。如果你不能卷起来,不要太苛刻。毕竟,这是大多数人的结局。幸运的是,你可能不需要成为生活中的卷王。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慢慢来,降低期望和目标。例如,当你学习一些新技能时,问问自己一个普通人应该花多长时间。慢慢地,也许你能做到。我学到了很多新技能。 至于经济,不用太担心,担心也没用。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99%的经济停滞不前,只有近180年发展迅速。换句话说,经济停滞不前?还活着。 当然了,停滞是底线,现在情况也没那么糟,兰小欢有句话,他说经济是向前的,而且中国再也没法走向封闭了,只要一直向前和开放就没啥事,疫情会结束,信心会回来,你一旦接受了"一边走一边看"这个设定,你的人生也就没啥可纠结的了。 而且,资产升值不应该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应该每天考虑如何让资产跑赢通货膨胀。前几天刚看到一句话:很少有人因为通货膨胀而破产,基本都是为了跑赢通货膨胀。 近年来,我遇到了几起这样的事情。一些高管年纪大了,在工作场所混不下去。他们带着数百万退出,感到非常纠结。如果这几百万存入银行,他们担心二十年后不值钱,就像三十多年前的一万元一样。 最后,我忍不住投资增值。我很快就失去了一切。有些人一开始确实赚了钱,变得非常大胆和自信。他们觉得自己是股神,然后不仅赔了钱,还欠了一些钱。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钱差不多,然后继续找班。 在这些人赔钱后,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投资一根羊毛。他们把所有的钱都存到银行里,然后继续找一个班不比什么好?看,你不需要花钱就能学会这个关键知识。如果他们早点意识到自己会是大多数赔钱的人,结果可能不会那么糟糕。有趣的是,大多数人认为他们会是少数人,这是一个悖论。 文末再总结几句。 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但我们经常陷入无限比较和消费主义的陷阱。我们总觉得幸福是通过比别人强或者能买到更多的商品来获得的。这样想,我们既不会幸福,也不会比别人强。 普通人认识到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尤其是那些不再年轻的人。他们对生活更感激,对生活更苛刻,在设定目标时更低一英寸。如果你还年轻,你应该通过不断积累一个又一个小成就来重新获得控制感。 文章基本都是一口气写完的,经常有错别字。我自己也检查不出来,也不好意思麻烦别人找。让我们凑合着看。如果你觉得还不错,点赞或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