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转自V:何家三公子 免事件背景归纳,直入主题。 想当年,郑强上任贵州大学校长后,要砍掉老校区的参天大树,修几条笔直敞亮的马路,据他说:这才有现代大学的氛围。 此举遭到师生反对,并赐号"光头强"。以我直觉,砍树修路的行为,一定是浙大紫金港给他的灵感,但他忘了,或许工科出身的人不明白:对一所大学而言,历史感比现代感更重要;厚重的氛围优于金光闪闪的华而不实。 同样地,曾经,师妹到学校报道,一进门,就看一推着三轮买猪肉的,据她说:瞬间,对这所理想中的大学倍感失望,没想到百年名校居然如此市井。 我笑而不语,只说:往后你就会明白了。 更同样地,听说重庆大学要出资斤千万在老校区建墙,原因是老校区规划失当,教学区与生活区界限不明,对疫情防控多有不利。 看此新闻,我下意识地摇头,联想起了上文两则故事,继而感到可笑:这种习惯做拍脑袋决策的,不懂教育,更不知大学是什么。 首先,感叹重庆大学的富有。明目张胆地斥资近千万就为鼓捣几圈栅栏。因此,可以试想:重大该校区的所有道路一定是铺了实木地板,还定期上油保养的那种;教学区的装修、设备不说国际一流,至少国内翘楚;学生住宿条件,一定是单人间,集中供暖,中央空调,独立卫浴,窗明几净,陈设雅致;餐厅一定是比肩于五星级酒店的规格,南北八大菜系皆名厨掌勺,世界美食应有尽有,24小时都能吃到地道火锅,西班牙火腿....... 更不用说弟兄姐妹们入学奖学金、论文查重、答辩等诸费用,自然全包了。图书馆图书藏书与中外文献采购,更是没有你找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羡慕重大的人! 其次,对于此次疫情的未来,太悲观了! 试想,一场抗日战争的正面会战才打了八年,这场疫情难道就没完没了了?假如年底就结束了呢? 三年都过去了,这小小病毒还能蹦跶几天! 那这近千万干的事儿意义何在? 到时候把铁栅栏拿去卖废铁? 可见:财力跟眼界严重不匹配,有赚钱的能力却没花钱的修养,难道这钱是大风刮来的? 要不然,这一出就是在做给谁看,借此机会表现点什么,去讨个好? 如果是这样,那就更不对了!对一所大学而言,师生才是其服务的核心,要说让谁满意,或者要讨好谁,除了全校师生,实在找不出还有谁比这更重要的! 这行为的逻辑,前后矛盾,不可思议啊!并且,根据常识,一个行为必然存在数个后续行为:今天墙建了,明天是不是会通上电网?再过几天就要专人持械24小时巡逻值守?......然后变成校规,成为办校特色? 其三,重大校训别具一格,尤其是"振导社会,启佑乡邦"八个字,让我印象深刻,比五道口技工学校的"厚德载物"更让人瞩目。 重大先是重庆的,其次才是中国的,然后是世界的。换句话说,只有具备了世界眼光与广博的胸襟,才是重庆人民的福祉,重庆的地标,也才彰显"振导社会,启佑乡邦"的建校精神。 这个意义上说,重大此举不明智,没远见,却眼界,让师生失望,让重庆人民不齿,让其他院校笑话。 再者,做为中国广阔的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985大学,应具备的胸襟与气度,还要要有"榜样示范"的自觉与勇气,不要只图几个人的痛快。 若不然,要臊脸皮!这不是开玩笑。基于对大学的热爱,言尽于此! 回到文首,师妹毕业后,理解了我说的话,后来,她去哈佛交流,哈佛常用的校门就一铁大门,跟国内最不入流的学校都不能比。但与同行的人相比,就她没觉得诧异。这不错。 ——————- 2022年,手机,夜凉,八月将尽未尽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