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十年代,有这么一句话:"北有牛群冯巩、南有奇志大兵"。 当时冯巩齐名的搞笑艺人不是赵本山、潘长江,而是一个叫"奇志大兵"的组合。 作为相声界的标杆组合,"奇志大兵"在九十年代初就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那时的郭德纲还不知道在哪里玩泥巴,奇志大兵率先用相声打响名声,成为了红极一时的相声演员。 如果他们按部就班地往前走,也许相声界就没郭德纲什么事了。 可惜,他们只能在走红前共患难,没法在走红后共富贵。 2003年的组合"裂穴",让奇志和大兵走向天差地别的极端。 这些年,他们到底发生什么了? 01 "奇志大兵"的诞生 1991年大学毕业后,大兵成为了一名部队政治部演出人员。 在三年的军队生涯中,大兵表现及其优秀,斩获了不少奖项。 但这不是大兵的追求。 他离开了军队,在1993年回到了家乡长沙,进入了长沙广播电台,以"大兵"为艺名成为了一名播音员。 得到任职书的时候,大兵兴致勃勃想要在播音这一行大展拳脚。 可真正开始工作,他就发现自己不喜欢这份工作,碍于待遇福利不错,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他都学着适应。 可最后他发现,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是"适应"两个字就能改变的。 1994年,大兵自动解聘,放弃了旁人眼馋的高薪职业,在家待业。 就在大兵陷入迷茫的时候,他遇到了曾经的相声老师奇志。 在大兵十四岁那年,在公园见到了正在练习相声的奇志。 大兵对相声很感兴趣,便鼓起勇气上前搭话:"您可以教我相声吗?" 奇志觉得大兵生得伶俐,便教了他一些基本功,算是大兵在相声路上的引路人。 后来大兵考上大学,师徒俩便逐渐失去联系,没想到竟在此刻又重逢了。 这些年奇志为了妻子一直留在湖南打拼,赚得不多但也能养活一家子,可一身相声本领却无处施展。 师徒俩凑在一起秉烛夜话,一边喝酒一边聊着自己的不得志。 也不知道谁先说了一句:"我们可以一起讲相声啊。" 两人之后的话题就变成了"合作"。 他们越聊越起劲,觉得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提案。 彼时的长沙还未成为网红城市,但在湖南卫视的影响下,文娱行业已经初具雏形,每条街上都有大量的KTV、歌厅。 师徒俩一番合计,决定去娱乐场所讲相声,"气质大兵"组合就这么诞生了。 首场秀是最为关键的,直接决定下一场能拿多少钱。 他们俩都清楚这一点,故此对第一场相声非常重视。 他们博览百家之长,精心设计了相声的每一句台词、说话时的每一个表情,他们反复练习了上千遍。 一个笑话讲一遍能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讲十遍就会变得无聊透顶。 在一遍一遍的练习中,奇志和大兵的台词和表情都成为了机械化的表演。 这样的情况下,相声怎么会精彩。 首场秀结束,奇志大兵鞠躬下台的时候,现场只有一些稀稀拉拉的掌声。 老板很不满意,但也给了三十块酬劳,谢绝了他们第二次演出的要求。 摸着这皱巴巴的三十块钱纸币,师徒俩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中。 奇志对自己的相声水平很有信心,为何不受观众喜爱呢? 要是换做别人,不被观众喜欢,必然早早就放弃了。 可奇志不是一般人,他拉着大兵一起研究节目为何不受人追捧。 经过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北方的相声在长沙有些水土不服,长沙老百姓很难get到北方相声中的幽默。 于是,他们决定改变相声的表演方式,用长沙本地方言来讲台词。 他们不再一股脑的模仿相声大师的段子,而是创造贴近长沙人民生活的段子。还别说,长沙人民挺吃这一口。 就这样,"奇志大兵"组合逐渐在长沙打开了知名度。 02 迎来事业巅峰 奇志大兵名气上涨,商演也就越来越多。 相声讲究的就是一个新意,一直翻来覆去的表演同一堂相声,观众会失去耐心和期待。 为了维系观众的热情和支持,奇志和大兵只能不停想新点子。 没有演出的时候,师徒俩会凑在办公室七嘴八舌地讨论一天,这个段子讨论到那个包袱。 要跑演出的时候,大兵会骑着摩托车去奇志家接他,随后师徒俩一起去现场演出。 最忙的时候,他们要跑五六个场子。但无论多忙,大兵都会坚持去奇志家接师傅。 彼时的大兵是发自内心地尊敬这个带他入行的领路人。 在一场接一场的演出中,两人的名气水涨船高,成为了长沙街头最火热的艺人。 湖南台从中看到了商机,果断地向奇志大兵抛出了橄榄枝,邀请他们上《幸运731》。 在娱乐场所表演哪里比得上正统的电视节目,奇志大兵忙不迭地答应了邀请。 就这样,奇志和大兵完成了"街头艺人"到"明星"的转变。 初次登上荧屏,师徒俩的表情非常亮眼,赢得了观众的好评。 湖南台见效果不错,立马为师徒俩量身打造了许多节目。 不出意外,收视暴增。 湖南台的综艺一直很成功,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超高的收视率,借着这股东风,奇志大兵在国内打出知名度,五湖四海的观众都知道长沙有这么一对会讲相声、演双簧的搞笑组合。 1991年,名气大增的奇志大兵组被春晚导演看中,收到了春晚节目组的邀请函。 他们知道若能牢牢把握住这次机会,人生将打开新的篇章。 于是,奇志大兵放下了手中的所有工作,全心全意备战春晚,抱着极大的热情和期待仔细雕琢作品。 在春晚前的一审、二审中,奇志大兵的相声节目《白吃》很顺利地通过了审核。 朋友都纷纷恭喜他们,觉得已经十拿九稳,谁料在第三次排练的时候被刷下来了。 没办法,他们只能带着精心排练的作品回湖南。 就在他们收拾好行李即将登上返程的火车之际,传来了一则好消息:春晚节目组决定留下《白吃》。 在当年,小品是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相较而言,相声的受众少很多。 节目组害怕相声反响不行,便决定刷掉奇志大兵。但导演事后又将两人的节目反复看了好几遍,觉得相当精彩,不能出现在春晚舞台上很是可惜,于是就留下了这个节目。 事实证明,春晚导演之所以能成为导演,最重要的特质是"眼光好"。 奇志大兵的相声得到了观众相当热烈的响应,在当年获得了最佳节目二等奖。 对于一个初次登上春晚舞台的组合来说,这是相当不多的成绩了,奇志大兵也因这个节目火遍全国。 甚至有人将他们和牛群、冯巩两位老师放在一个天平上,称"北有牛群冯巩,南有奇志大兵"。 奇志大兵成了相声界的新贵,成了行业的标杆,成了娱乐圈炙手可热的笑星。 在世人眼里,他们是最合拍的搭档,是亦师亦友的知心人。 可他们真的有那么亲密无间吗? 03 分歧 有人说,奇志大兵关系最开始分化的时间节点是在1998年左右。 当时两人在湖南走红,在全国小有名气。 比起奇志,更加年轻活泼、幽默搞笑的大兵享受着更高的人气。 年轻又有天赋,大师李金斗很欣赏大兵,将他收作了弟子。 大兵喜出望外,连连磕头递了拜师茶。 对于大兵而言,这是天大的机遇。 大兵的"毫不犹豫"无疑是对奇志最大的讽刺。 在相声这条道路上,奇志是大兵的领路人,说是"全力帮助、倾囊相授"也不为过。 再加上奇志大兵身处同一个组合,或多或少会有点竞争关系。大兵比奇志红,又率先被大师收为徒弟。 无论明面上说得多好看,奇志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许不痛快吧。 奇志在2000年拜入侯耀文门下,也许有一小部分因素是想"争口气"。 可惜在世人眼里,奇志仍然比不上大兵,昔日的"奇志大兵"组合成为了"大兵奇志"。 大兵越来越红,投资商们闻着利益的味道,一下就围了上来。 电视剧、广告、商演······ 数不胜数的邀请让大兵的钱袋子越来越重,也让他忙碌不已疲于奔命。 他挤不出时间去和奇志商量新的作品,没法用之前纯粹的心态讲相声。 奇志能够容忍昔日的弟子压自己一头,却无法容忍搭档忘了初心。 他知道作为一个相声演员,是靠作品安身立命的,而非广告、电视剧。 这份"不爽"就像是一颗定时炸弹,埋在了两人的心中。 在2002年的一次相声比赛中,这颗炸弹爆发了。 在据悉,两人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产生了很激烈的争吵。 令奇志没想到的是,大兵发了一通脾气后,竟然摔门走了。 这是对观众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奇志为了撑住场面,只能独自单口相声、不时和主持人互动,才算是演完了一场节目。 大兵的所作所为让奇志很是恼火,在仔细斟酌要不要散伙。 另一边的大兵却觉得自己更红,理该分更多的钱,不如散伙算了。 于是,呕着气的两个人短暂的"分手"了。 很快有圈内人士听到风声,立马来劝和两人。 "奇志大兵"组合的分手可比普通情侣分手要麻烦得多。 巨大的利益纠葛让奇志大兵无法轻易散伙,牵一发动全身,损害的远不只是他们二人的利益,与他们有关的电视剧、综艺节目、广告代言都会受到的影响。 考虑到这些原因,奇志叹了口气,给大兵打了个电话,递了个台阶过去。 就这样,奇志大兵和好了。 他们就这样走向happy ending了吗? 04 裂穴 当然不是。 奇志大兵表面上和好了, 但内里的龃龉却是与来越深。 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在创作方面发生了冲突。 奇志大兵组合是以"方言"为卖点,在湖南走红。 彼时的他们已经走出湖南,在全国范围都享有名气。 大兵觉得既然面向全国,就该为全国人民服务,不该局限在"湖南方言"上, 而奇志却觉得不能忘本,"方言"是他们的特色,不能够抛弃。 他们对于创作的看法,一度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奇志和大兵在那段时间里,可谓是互看对方不顺眼。 但他们心里很清楚,离了对方自己红不了。 故此,他们都尽量忍让对方。 这导致两人在那段时间的状态非常别扭,明明心里憋着事,但谁也不说。 那种感觉让他们很难受,却毫无解决的办法,只能一直拧巴着。 在"社交相处"上,人是可以妥协的。 但在艺术的追求上,大兵无论如何都不会妥协。 大兵说:"我一定要坚持我认为正确的东西。" 一步都不肯退让的两人,没有意外的走向了决裂。 2003年2月的最后一场演出落幕后,他们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一躬。 观众还以为是例行的鞠躬,殊不知这是组合"奇志大兵"的告别。 当天夜里,大兵喝了一口酒,给奇志发了条短信:"别忍着了,散伙吧。" 收到这条短信的时候,奇志沉默良久,心中思绪万千,最后回了一个字:"好"。 这对合作十年的黄金搭档就这么各奔东西。 自那以后,奇志大兵再也没有同台说过相声。 之后的大兵找上赵卫国当新搭档,在2004年登上了春晚的舞台。 赵卫国无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相声演员,但他和大兵的搭配远不如大兵和奇志来得默契。 但有着之前累积的名气,大兵没有糊,反而是事业多面开花。 其实"奇志大兵"组合的分崩离析对大兵的影响很小,只要他按部就班的熬资历,往后也能成为一位人人尊敬的相声大师。 可惜他自己作死,把自己的事业作没了。 2009年,大兵参加一档综艺节目,有位嘉宾唱黄家驹的歌曲。 可在介绍的时候,嘉宾不慎将"黄家驹"念成了"黄家狗"。 作为主持人的大兵第一时间注意到了嘉宾的口误,立马纠正对方的读音。 到此为止,大兵的处理方式还算正常,但之后的操作就很令人迷惑了。 模范黄家驹的嘉宾在舞台上积极表现,一蹦一跳很是活泼。 也不知道大兵是怎么想的,竟然随口说了句:"黄家驹当年就是这么蹦死的。" 大兵言语中对生命的漠视、对已故前辈的不尊重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受到无数粉丝的口诛笔伐。 对于粉丝而言,黄家驹离去本就是件令人伤怀的事情,节目嘉宾和大兵的行为无疑是在粉丝的伤口上撒盐。 而节目嘉宾的名气远不如大兵,故此大兵成为了舆论的风暴眼。 大兵对此相当不解,相声台上什么玩笑都能开、什么混账话都能说,他已经习惯了嘴上不把门。 可相声界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你能调侃搭档、调侃同行、调侃自己,但不能说无关人员,更别说黄家驹这样早早离世的天纵之才。 这件事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让大兵事业自此一蹶不振,在娱乐圈几乎销声匿迹。 直到2016年,大兵才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这一次,他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05 口碑分化 2016年年底,有网友曝光了一段大兵骂交警的视频。 视频中的大兵盛气凌人,大骂交警:"你算老几。" 这副枉顾礼法的嚣张模样看得网友火冒三丈,他再次被骂上了热搜,成为了舆论口诛笔伐的对象。 在舆论疯狂嘲讽大兵的时候,事情的真相终于曝光。 原来是一位老者闯红灯撞上了大兵的车,交警迅速赶来处理。 但大兵觉得交警的处理方式不够公正,才导致这一幕的发生。 这事的确是闯红灯者的过失。可在浪海涛天的舆论中,又有谁会关心事情的真相呢? 网友眼中只会看到大兵盛气凌人挑衅交警的模样。 为了平息舆论,大兵发布了道歉视频。 他陈述了事情经过,并为对交警不礼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道歉。 可大众并不买账,大兵的评价直接跌到谷底,昔年靠着"奇志大兵"打下来的口碑化为乌有。 比起大兵沦落至"人人喊打"的局面,奇志的状况要好上不少。 跟大兵散伙后,奇志低调了很多。 他在2004年调入了铁路的文公团,开始进行各种下乡慰问演出。 在2007年的时候,醉心公益的奇志获得了中国红十足授予的"爱心天使"称号。 他成了德才兼备的老艺术家。 这几年,奇志再次将精力和时间放回相声上。 他收一批徒弟,组建了"湘声喜剧社",跟郭德纲的"德云社"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是,湘声喜剧社在湖南地区发展,名气不如德云社。 可在湖南老百姓的心中,湘声喜剧社更受好评,奇志也比郭德纲更有本事,觉得奇志才是首屈一指的相声大师。 也许是看到了昔日搭档的风光,大兵幡然醒悟,为了挽救自己崩塌的口碑,他开始频频做慈善。 等到自己风评逐渐好转,大兵也开始收徒弟,将自己包装成"相声大师"。 如今的大兵,知道观众不买他的账,早就转换目标培养徒弟。 他只能缩在一个小小的天地内,早没了往日的风采。 从春晚舞台沦落到小小的剧场,不知大兵可有懊悔。 如果大兵当年不合奇志散伙,亦师亦友的奇志必然会关照提点他。 大兵也不会走到如此境地。 对于大兵而言,奇志不只是一个搭档,也是演艺路上、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指引者。 可惜,大兵不懂这个道理,为了眼下利益失去了良师益友,人生也就脱轨了。 至于奇志呢? 他在走红之后,未被巨大的名利冲昏头脑,仍然对观众、舞台保留着最原始的敬畏之心。 这也是在组合裂穴之后,奇志仍然能在相声界站稳脚跟的最大原因。 从组合裂穴,过去19年了。 他们的结局早已写完,之间的差距令人唏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