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我家小脚老太太,从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她当家的大半个世纪

  一、她原本也是大户人家的女儿,据说她小时候家里有数百亩田地,县城的四条街里都有她家的铺子,家里的银元和铜钱都是用水缸盛。如果和平年月,她或许会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公子,衣食无忧的度过一生。
  可惜生不逢时,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人在中原地区见男人就杀,见女人就抢。奶奶的弟弟碰见两个日本兵,差点被杀死,藏在乱草堆里才躲过一劫 。
  兵荒马乱的时节,能活着就很奢侈,更遑论婚嫁。家里为了防止姑娘死在自己家里,趁着夜色,用一把椅子把奶奶抬到了爷爷家,算是嫁出去了,从此出了事也能算到夫家头上。
  爷爷家那时候家徒四壁,连炕都没有,是打地铺。
  她出生在民国时期,裹小脚的要求已经不太严格,只是她从小乖顺,小脚裹得一板一眼。
  那双脚我小时候见过,四根脚趾,齐齐折在脚底,压得平平的。脚背弯曲着高高隆起,仿佛一双短短的,尖尖的人肉做得小高跟鞋,看上去触目惊心。时代一直在变,她的脚却再也变不回原来的样子,这双小脚为她的一生带来了无数的痛楚。
  那年奶奶16岁,从嫁过来那天起,就开始迈着颤颤巍巍的小脚,操持起这个家。
  往后的日子里,她渐渐显示出超出常人的细致和周密,不仅把自己手里的活干的很好,还帮爷爷把活计安排的妥妥当当,慢慢下来她就当起了家。
  从此,她当家的工作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她像一辆老牛车一样,拉着一大家子人,一路坎坷走过了那段最泥泞的岁月。
  二、
  奶奶的勤劳能干很快在整个生产大队都出名了,一双小脚走路摇摇晃晃却步伐很快,地里农活也没有落下。
  从地里回来也不能闲着,夜里还要纺线织布。
  那时候布料是稀缺品,普通人很难买到,也买不起。还点不起灯,只能点三炷香,借着香头的微光竟能织三尺布,凭一己之力解决了一家人的穿衣用布问题。
  再后来几个伯父纷纷娶妻成家,织布机作为财产不知道分给了哪个伯父,那辆小小的纺车不起眼,奶奶才能留了下来。
  我小时候和奶奶住一个屋,她纺线我是见过的,昏暗的灯光下,只见她把一根搓好的棉条连接在纺车上,右手摇动纺车,左手轻握棉花条缓缓扬起,伴随纺车轻微的嗡嗡声,棉花条里抽出一根细细的线来,仿佛变魔术一般。
  那时候她已经七十多岁。纺车的嗡嗡声伴随了爷爷,父亲,直至我的童年。
  到了新中国建国以后,曾经连张床都没有的家里,已经置办了两挂大车和一挂水车(大车和水车我没见过,按照现在的标准大概相当于有两辆货车,田里有一套灌溉系统。)评阶级成分的时候,评了个中农,按照原来的条件本来是贫农的,真是世事无常。
  1958年加入公社后,大车,水车也都充公了。
  到了1960年,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大灾之年,人命卑微。据说我们村没有身份证是1960年的人,不是那年没有人出生,而是那一年出生的人没有能活下来的。
  我不知道爷爷奶奶是怎么度过那几年的,至少家里没有人饿死。
  听我奶奶说是用自己小麦换别人红薯,甚至红薯蔓和草糠,最后是吃野菜和树皮,才没断粮。
  她很少提起,但是从我三个伯伯矮小的身材,我大伯甚至驼背成了罗锅可以推测,当年他们受的灾难是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
  妈妈给我讲过,她的爷爷当时还是他们村的村干部,天天靠着墙根安慰大家:"再等等吧,等等开春榆树发芽了,就有救啦。"可惜他没能等到榆树发芽,饿死在了1961年的早春。
  三、
  几年后,光景略好,至少能吃上饭的时候,我爷爷去世了。
  除了大伯成亲,姑姑出嫁了。还有三个儿子没成家,最小的儿子那年只有6岁。
  郭德纲相声里说过"穷生奸计,富长良心。"人越穷的时候往往越显得计较,因为东西就那么多,别人抢了,你就没有。
  加上爷爷过世,一个带着三个半大孩子的中年妇女,似乎成了人人可欺的对象。
  "没有雪中送炭,只有雪上加霜。"人性似乎总是这样,往往在脆弱无助的时候帮助的人少,欺负你的人变多,而有时候对你最凶狠的还是自己人。
  最先发难的是爷爷的亲弟弟,二爷虽然和爷爷分家了,但是正值壮年的他依然能指挥他嫂子和几个侄子一家人干活。
  因为那个年代拳头大是硬道理。村会计可以凭着他五个二十出头,如狼似虎的儿子称霸全村。二爷也可以凭他年富力强,欺负他的老嫂子和几个年少的侄子。
  有一次和奶奶吵架,奶奶被二爷薅下过一块头皮,而十来岁的小儿子因为和二爷顶嘴被一巴掌打得满脸血。
  二伯和三伯更是不济,天生的怯懦让他们在任何人群里都是被欺负的对象。
  爷爷有弟兄三人,随着爷爷和他三弟去世,老二想独占老三的家产,奶奶不答应,就被二爷告上了法院。
  二爷人脉广,在法院疏通了关系。把明显不占理的官司拖得无比漫长。奶奶应诉去了法院二十七趟。
  奶奶曾回忆说:"我被衙门传唤了二十七趟,去了二十七趟县城,我不会骑自行车,那时候也没有自行车。每天天不亮就往县城走,下午回来天都黑了,一天下来连口水都没地方喝,还要耽误一整天的工分。那时候三个孩子都还小,我不挣工分他们也都得饿着,后来只好忍了。
  "三爷是个光棍,所谓的家产就是七根房梁。二爷怕这七根房梁被奶奶抢走,把房梁放到生产队的会计家里藏了起来。后来为了讨好这位生产队会计,这七根房梁就就没拉回来。我这位二爷很有点"宁与友邦,不与家人"的意思。
  大伯已经结婚,大伯母在二爷两口子的挑拨下天天闹着要离婚,嫌弃三个小叔子挣工分少,嫌弃这一家子穷,嫌弃奶奶管得宽又抠门儿,对奶奶恨入骨。
  在还没和奶奶分家的几年,每年的大年初一,大娘都会大喊着奶奶的名字,叫着"老不死的你听着!"然后"碰!"的一声巨响,把一个搪瓷盆摔碎在奶奶门前。这在农村是诅咒人早死的意思。
  奶奶常说"成家容易拢家难"或许奶奶觉得,以当时的条件大伯能找到媳妇已经不易,只要他们两口子能过下去,儿媳妇骂几句也不算什么。
  奶奶只是默默地把碎片收拾掉,一声不吭。
  爷爷刚去世的时候,二爷曾经张罗着把奶奶最小的儿子卖掉,换三袋麦子。奶奶说:"如果把他卖了,我就活不到把这三袋麦子吃完,我活不了剩下俩孩子也活不了,你这是要逼死我们一家!"最后在奶奶极力反对下才算作罢。
  这个最小的儿子就是我的的父亲。
  四、
  或许老天看这个女人太受委屈,专门派人来保护她。父亲截然不同与三个哥哥的体弱怯弱,异常的勇猛强壮,从小就是孩子堆里的王,等到他十五岁左右,步入青少年时期,他的凶猛强悍已经全村皆知,敢欺负他们母子的人大大减少。
  即便二爷也不再敢轻易招惹自己这个气血方刚,力气过人的小侄子。
  二伯和三伯结婚后,没有人愿意照顾这一老一小,两个伯母纷纷要求分家。
  奶奶没有多做争执,就带着父亲单过了。此后二十多年,这一老一小相依为命,一直到奶奶生命的最后时刻,也在父亲的陪伴之下。
  三个伯母也都是穷苦人家出来的,可能苦日子过得太久,已经忘记了,真正的财富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不是争抢来的。
  家里东西少的时候,任凭她们抢得死我活,也不过是家里那点不值钱的家底。蛋糕不够大的时候,你怎么算计都分不多。
  她们都怕这一老一小成为拖累,早早分了家,其实小瞧了这一老一小,属于奶奶和父亲的峥嵘岁月才刚刚开始!
  父亲虽然才十六七岁,早已显示出过人的精力,不输和壮年汉子力量,干活能扛起180斤的麻袋,打架摔跤更是同龄无敌手!
  最初分家两人只有一处宅基地和两间土房,家里的五间红砖正房是父亲干农活回来,晚上抽工夫盖起来的。
  奶奶虽然年过六十,但是依旧头脑清晰,精力充沛,干活利索,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奶奶虽然没上过学,但是当年她家有私塾,她弟弟念书的时候常在窗外偷听,竟然也认识不少字,三位数以内加减法,两位数以内乘除法全凭口算,几乎分毫不差。
  一直到我父母结婚后好多年,依旧是奶奶当家作主。
  1984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奶奶和父亲分到的六七亩田地,完全不够两人发挥。
  父亲又做起了杀猪卖肉的生意。父亲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用自行车驮着一百多斤猪肉去八十里外的市里去卖,下午六点赶回来。吃了饭收拾家里农活到晚上十来点,还要去村里看会儿电影,回来了不睡觉,自己拉土盖房,一直忙活到凌晨两点,第二天早上五点又去卖猪肉。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天天如此,却从不知疲倦。
  1986年父母结婚后,先承包了一大片果园,又承包了二十亩农田。那是忙到不分昼夜的日子,也是蒸蒸日上的日子。
  奶奶精力丝毫不减当年,比起父母还要忙碌,事无巨细地安排从春耕、播种、果树修剪、浇地、施肥、打农药、麦收、秋收。
  她不仅把自己力所能及的全部承担过去,还把父母每天干啥,干活的先后顺序,春种秋收的时节,安排得明明白白。
  哪怕已经接近七十岁,她依旧是家里的劳动主力。
  秋收过后二十多亩地的玉米棒堆在院子里,像小山一样。父母负责从地里掰下来,拉回家,然后要尽快去犁地,施肥、种冬小麦和浇灌。
  家里的玉米要剥皮,扛到房顶上晒干。奶奶除了给父母做饭,其余时间几乎埋在了玉米堆里。我每天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起床的,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睡觉的,仿佛就在玉米堆里一直剥,一直剥~~~
  那时候的秋收会一直忙活到入冬。到了冬天村里人才能闲下来,偶尔去邻居家串串门儿,打打牌,休息一下,而奶奶又开始张罗着做一家人的衣服。
  那时候我们全家的棉袄、棉裤、棉靴都是她一针一线缝起来的。我妈针线活不如奶奶,只有给她老人家打下手的份。
  如今我妈也当了奶奶,有一次想给孙女缝制一件小棉袄,折腾了好多天,最终还是在邻居大婶的帮助下,才最终完工。
  她不禁感叹:"还是你奶奶当年针线活好,想当年她做一家老小的棉衣,也没见她费力。"
  幸好如今物资已经比当年丰盛不知多少,想要穿什么都能轻易买到,若不是为了表达一下她对孙女的爱意,我妈完全不用如此大费周章。
  在近乎不眠不休的劳作下,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从最初的家徒四壁,到我父亲有财力不借钱娶上我妈。从最初分家产,孤儿寡母分到的口粮几乎不够吃到来年,到家里的粮食院子里、房顶上都放不下,屋子里的十几个盛粮食的大瓮,都装的满满的。
  家里还养过鸡,养过猪,种过葡萄,西瓜,还种过烟叶等等,总之家底日渐殷实。
  等到我出生后,家里的条件已经在村里属于较好的了。母亲讲,我小时候父亲经常让我骑在他脖子里,然后去村里小卖部,看我伸出胖嘟嘟的小手,指哪个父亲就买哪个!
  后来还买了拖拉机,电视机,甚至装上了电话。
  五、
  生活渐渐奔小康,再也不用为一点吃喝发愁,可是奶奶依旧保持往日的节俭,以当时家里的条件看来,她的节俭已经到了吝啬的程度,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摘不完的棉花,抖不完的芝麻。"是奶奶常挂在嘴边的。
  而她是"捡不完的黄豆,挑不完的煤块。"在放杂物的西南屋里,常年放着一大堆黄豆秸。是在灶火上做饭,蒸馒头时候用来引火的,奶奶不忙的时候就去那堆豆秸里扒拉,有时候能扒拉出小半碗黄豆,奶奶就会很开心的冲洗干净,然后出现在晚饭的米汤里。
  冬天烧炉子,掏出来的炉渣灰里会有一点黑色的小煤块,奶奶也经常坐在炉子边,把小煤块一点点翻出来,然后扔进炉子里。
  我十分怀疑这一点煤块能增加多少热量,认为这是一种效率极为低下的行为,有时候刚掏出来的煤灰还会烫着手,奶奶乐此不疲。
  奶奶做饭有规矩:炒菜放油不许超过两小勺,放盐不能超过多半勺,父亲也忍不住抱怨她:"瞎省检,人不吃油盐哪有力气干重活。"
  出门必须关电视,经常我开着电视去上个厕所,回来就被奶奶关掉了,无论我如何解释启动一次,耗电超过开机五分钟,奶奶完全不为所动。
  我妈曾提起,她坐月子的时候,奶奶随身带着一小瓶香油,每次我妈吃饭给滴上两滴,就揣在身上,一个月子坐下来,二两香油还剩一半多。
  我一直猜测,我妈这些年炒菜放油越来越多,或许是那个时候留下的心理阴影,产生了"报复性行为"。
  我上小学的时候,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拾荒,去村外的垃圾堆里捡玻璃瓶,废铁丝什么的,慢慢积攒了一大堆,打算着卖掉后,买一辆四驱车,惊艳小伙伴们。结果有一天突然被奶奶卖了,不顾我哭闹把钱"据为己有",让我记恨了很长时间。那时候在我眼里奶奶就是十足的女版葛朗台。
  她也有大方的时候,从我上初中起,偶尔给我五块、十块钱,那时候十块钱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我一周的生活费。
  我很困惑她为什么要给我钱,她告诉我"在学堂别饿着,要吃饱才有力气学习,当然也别买些菜霍霍的(包子之类有馅的),要买干的(馒头之类)才便宜又顶饿"。我对此嗤之以鼻,都什么年代了吃个包子都不让!
  当然我也没有真拿这些钱买包子吃,这些钱后来我全部用来买了课外书。我中学期间买的一大箱子文学书籍,至少有一半是奶奶赞助的,包括《欧也妮.葛朗台》。
  奶奶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有个算命先生给朱元璋算命,说他能活64岁,结果64岁朱元璋没死,大怒之下要杀了算命的。
  算命先生向自己的仙人师父请教,是不是自己占卜之术不精。他师父告诉他,并非如此,而是有一天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去厨房,发现锅边上有七粒米,不舍得浪费,就塞自己嘴里吃了,上苍感于朱元璋贵为帝王依旧不舍浪费几粒米,为他增寿七年。奶奶说:"做人不能忘本,才有一点积蓄就忘记了当年的苦日子,那好日子也过不长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小时候在村西的沙坑边上,有一小块荒地,奶奶经常在那里槌谷子,收麦的时候碾麦子,后来越用越平整。由于那里全是沙地,种不了庄稼,所以也没人要。
  奶奶便让父亲没事拉点土往边上垫垫,扩大了一圈,再往边上用碎石围起来,然后她去村外的土坡上挖了许多小槐树苗回来,围着那片荒地种了一圈。
  当时我记得那些小树苗也就手指粗细,种上去当年只成活了一半,奶奶就来年继续移植,一直到全部存活。
  如今那里几十棵槐树都有碗口粗细,远远望去郁郁葱葱一大片,仿佛一个小树林,而那片荒地也成了我家另一处宅基地。
  80年代村里盖房子大都是红砖房,圆木房梁,木头椽子。除了一根红松圆木主梁是买的,其他的房梁、椽子大都是多年前奶奶植树的结果。
  几个伯伯和我家里有很多东西都是这么一点点来的,似乎是她凭空变来一般,其实"无中生有"的背后,是这位一家之主十几年如一日的提前筹划,精打细算。
  六、
  2001年,二爷去世了。由于当年二爷的霸道和欺负,两户已经多年基本不相往来。
  二爷爷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有两个女儿,二儿子人比较憨厚,一直打光棍。
  由于人丁较少,两位堂叔希望我们这一家能参加二爷葬礼。而我们这边已经是真正的一大家子人了,奶奶的四个儿子全部成家,有六个孙子六个孙女,连重孙女都有三个。
  大伯两口子和二爷家走的较近,大伯母主张过去参加。
  而我父亲极力反对,他忘不了母亲曾被二爷拽下一块头发,打官司跑了27趟县城,也忘不了他自己被叔叔一巴掌扇的满脸血的场景。他坚决不去,也不允许他哥哥们去。
  我伯母妯娌几个也各怀心思,意见不一。
  奶奶看着子女们争吵不休,沉默半晌说道:"上一辈人的事情上一辈了,既然他先走了,那么仇怨就结束了。我嫁到魏家的时候,他也不过是半大个孩子,我不跟他一般计较,咱们都去吧。"父亲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对奶奶极为孝顺,便是满腔怒火,也没有反对。
  一大家子人去参加了二爷的葬礼。从此两家在数十年后开始和解,到我结婚的时候,两位堂叔和婶子早早就过来忙里忙外,毫不见外。
  奶奶用她人生最后的退让,把这个大家族重新笼络到了一起,或许她不想把仇恨留给她的后人,又或许在她心里这个曾经嚣张跋扈的小叔子根本不算什么,总之,这就算以德报怨吧。
  2003年,我和父亲在家抬木头,然后把木头垛在墙角,奶奶在一旁指挥我们放到指定的位置。一根木头没放好,忽然滚落下来,奶奶立刻伸出小脚挡在木头前,似乎是想把木头挡住。
  碗口粗两米多长的木桩子,我和父亲都要两人抬,哪怕轻微滚动也绝不是奶奶的小脚可以阻挡的,奶奶被撞倒在地。
  奶奶还没坐起来,就连忙说道"没事没事,你们干你们的,我脚好像别着筋了,坐会儿就好。"父亲立即停下手里的活计,不管奶奶劝阻,开着拖拉机带上我俩,就去找正骨大夫,奶奶脚踝骨折了。
  老年人最怕摔着,一摔着就容易骨折,骨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骨折就要卧床休息,而长时间卧床会让老人的身体机能加速退化,很多人就此一病不起。
  探望的亲戚朋友络绎不绝,连续有两个多月,我家隔三差五来一堆亲戚朋友,有的我都不认识,还得赶紧去地里叫父母回来接待,亲戚朋友带来的礼品堆成小山。
  或许是奶奶就医很及时,更可能她身体素质本身就好,两个多月后,奶奶以不输于年轻人的速度恢复了。
  父亲给她买了个拐杖,用了没几天就扔墙角了,她说一辈子没用过拐杖,用不惯,那年奶奶82岁。
  虽然行动无碍,可父亲还是一阵后怕,之后就坚决不让奶奶干农活,甚至吼她:"你别在这给添乱了,赶紧回去歇着吧!"
  歇着是不可能歇着的,只有四处转转找点活干才行,不干农活就收拾卫生,我家那时候格外整洁干净。
  奶奶极爱干净,稀疏的白发梳的整整齐齐,挽在后脑一个发兜里,错襟的蓝布大褂还是老式的布纽扣,从最上边一个系到最下边一个。连裹脚布都裹得一丝不苟。
  用邻居们的话说,老太太干净的不像个干农活的人。然而我知道,衣服打扮能骗人,劳动的双手不骗人,奶奶手背的皱纹,手心的老茧,变形的关节和裂开的指甲,仿佛都在诉说着她一生的辛劳。
  七、
  奶奶曾经给我讲,有个南方过来的瞎子给她算过命,说她命好,能活九十多岁,去世的时候大地披孝,对此我只当做的故事听听。
  2005年刚入冬,奶奶感觉有些不舒服,开始卧床输液,几个伯父伯母和我父母开始轮流伺候她,说是伺候,也就是输液的时候在旁边看着,陪她说说话,输液完了记着拔针。
  因为奶奶有高血压,常年吃着降压药,以前也偶尔会输个液,所以大家并不是特别担心。
  奶奶虽然行动有些费力,但解手从来不在床上,坚持自己起来去厕所。
  有一天奶奶精神出奇的好,开始下床活动,甚至还把几件入冬穿的衣服拿出来洗了洗。
  那天晚上轮到父亲照顾,两人相依为命多年,自然比别人关系更好,一边看着奶奶输液,两人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奶奶忽然说道:"我这一辈子没说过狂话,今天说句心里话,我真觉得我的命挺好,就算今天我死了,我的命也能压过半道街的人了!"父亲哈哈大笑,表示何止半条街,压过一条街也没问题!
  这天夜里奶奶忽然惊醒,说道:"仁(我父亲名字),你快醒醒,我胸口疼。"父亲连忙起身,要去叫医生。奶奶又说:"别走!你握住我手。"父亲赶忙握住奶奶的手,奶奶的手却一点点垂落下来,然后就是父亲撕心裂肺的哭嚎。
  那年我上高二,一直到奶奶的葬礼上,我还一脸懵逼,觉得不可能,老太太那么健康的人怎么会说走就走呢?上个月我回家的时候还见她拎了半桶水呢。不应该呀?何况算命的还说过,她能活九十多岁,去世的时候大地披孝,什么算命先生!这个死瞎子、死骗子!
  入葬那天,是个大晴天,天热的不像冬天的样子。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村里的乡亲们,各种见过的没见过的亲戚、朋友,披孝的子孙们更是白压压一片。送葬的花圈真的摆了近半条街。
  那几天我一直有些恍惚和不愿意相信,奶奶就这么走了,一直到长长的送葬队伍快出村时,想到再也见不到那个颤颤巍巍的老太太,想到再也听不到她给我讲那些陈年旧事,悲伤猛烈的涌来,我难受哭了起来,怎么都止不住。
  入葬之后,回来的路上,几个伯母一个比一个跑得快,竞赛似的冲进奶奶的屋里,开始毫不顾忌的翻箱倒柜,把奶奶两个旧箱子的遗物倒出来,你争我抢的分掉,我作为一个小辈,冷眼旁观着她们愚蠢的行动。
  我就不明白,无非是两箱子叠的整整齐齐的旧衣服罢了。她们穿又穿不了,连做抹布都嫌硬,到底有什么可抢的?或许她们想看看老太婆还有什么压箱底的首饰什么的吧,可是她们应该比我更清楚,奶奶结婚时是一把椅子抬过来的,什么嫁妆都没有,就算是有,经历那么多苦难尤其饥荒年月,还有什么东西不换成一口吃的呢?
  我印象中,奶奶除了一个常年戴在手上的,快要磨透的不锈钢顶针,什么首饰都没戴过。
  唯有一根黄铜簪子,她让我看过,就是普通的一头圆一头尖的,约莫十几公分长的小细铜棍,上面布满黑乎乎的铜锈,从来没带过,也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如今,我也已经是而立之年,也多少经历了一些事情,也见过了一些形形色色的人。细数起来却再未见过如她一般:做人坚强而不失宽容,做事细致而不失长远,生活节俭而重读书。
  以前我以为《金刚经》应该是一条一条的包含宇宙至理的经文,读过才明白,佛陀的举止就是修行,和须菩提的对话就是真经。
  其实她的遗产早已经给了我们,只是她的子孙们可还记得她的谆谆教诲,可还记得她的言传身教?
  她入葬后那天夜里,突然变天,渐渐下起小雪,然后越下越大,足足下了有半尺来厚,仿佛大地也在为她披孝一般。
  奶奶属狗,按照属相和各种事情的时间线推断是1922年生人,今年正好是她诞辰100年,谨以此文纪念她,我们家族的缔造者,我家的一家之主。

德国队对西班牙,一只脚踏入悬崖的德国队不容有失首战日本,德国队输球,让日耳曼人的一只脚掉在了悬崖边上。在这组被称为死亡之组的小组里,原本都认为德国和西班牙会携手出线,但没想到,德国人为自己的傲慢买了单。西班牙在70大胜哥斯达尼甘肃夏河,拉卜楞寺,一座规模大过县城的藏传寺庙图文黛瓦粉墙在青藏高原,时光似乎不再匆匆。高寒抵御了外来强势文化的侵蚀,藏民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因而几十年上百年乃至千年,没有多少变化。当你走进农牧民的家里,酥油桶牛皮绳转国内一座特殊的寺庙,有武警兵官把守,地位不输少林寺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自从引入我国之后便逐渐成为我国很多民众所信仰的一种宗教,佛教之中的轮回观念以及因果报应观念是人们希求一种美好希望的精神寄托。而佛教之中的淡泊宁静以及看淡尘世之中(游记)长城脚下拿子峪头条创作挑战赛图文为原创站在长城上拍摄拿子峪村拿子峪隶属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距市区35公里,走秦青公路过了义院口桥左转即是。拿子峪成村于明万历初,最早的村民是长城守军,当时来自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前十比亚迪飙升,长城沦为守门员11月23日,中汽协发布今年110月汽车销量前十位的厂商。相较于去年,民营三巨头之一的比亚迪排名上升至第5位,而华晨宝马跌出前十。上汽一汽东风仍牢牢占据一梯队,长城排名下滑至第10长城汽车的发展史长城汽车一个本可以继承父业,却选择自主创业的富二代艰辛创业故事。其父是太行集团老板,他的叔叔创办了长城工业公司,后来因车祸去世,长城公司被河北保定南大园乡政府接手。从小就喜爱汽车的长城汽车在巴西重磅发布GWM品牌哈弗H6PHEV四驱车型海外首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史歌当地时间11月23日,以Tomorrowison为主题的长城汽车巴西GWM品牌发布会和哈弗H6PHEV最强动力版全球首发仪式,在南美大陆桑巴国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盛2023年银行开门红在即!各大银行政策调整提前出炉随着2022年临近结尾,该完成指标的银行已经早早完成了指标,没有完成指标的银行今年也不再有想法,着力为明年考虑了,在市场蛋糕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提早发力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大部分主流银成风化人凝心聚力齐河创建文明城市有力度更有温度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翟岩董良坤秦雅琨通讯员陈璐齐河报道初冬时节,漫步齐河街头,全民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火热氛围,让人心头一热。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交通路口井然有序,大街小巷干净整长白山天池火山两千年内喷发威力最强的火山,被监测到活动频繁2022年的首个意外应该就是汤加海底火山的喷发了,根据新西兰国家水与大气研究所在同年11月21日的报道来看,他们完成了对汤加火山喷发情况的全面调查,确认它此次的喷发规模创下了100上市的亚朵酒店,还值得加盟吗?作者石皖嘉编辑贾乐乐1971年,酒店大王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建了他的第一间豪华酒店,取名香格里拉,它源自英国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寓意恬静祥和殷勤的服务。41年后,刚
猜猜无线耳机我的娇宠是谁?是它是它就是它耳机是很多人的必需品,不只是手机。我个人是一个耳机的发烧友,今天给大家讲讲现在市面上的无线耳机,本人亲测了几款!其中既实用又设计精良的无线耳机HIKX3S真无线蓝牙耳机以其时尚的设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办公娱乐全都搞定,华硕PN64MiniPC使用体验前言我的生产力工具是笔记本电脑,但笔记本屏幕小,键盘难用,所以为了提升效率和使用体验,我在公司和家里常常是把笔记本外接显示器和键盘鼠标来使用的。最近考虑再装一台台式主机,满足居家办20倍光学变倍高清远程摄像头TLCIPFNDITLC300IP20FNDI集成了特力科自创的NDI芯片,采用新的NDI,在低宽带的网络环境,也能提供令人印象深刻的高质量图像。一条电缆就可以提供电源视频控制和Tally。1080别迷信日货!动辄几千的低糖电饭煲,国货九阳卖几百,还是0涂层说实话,日本的电器确实做得好,像智能马桶低糖o涂层电饭煲都是从他们那里开始流行过来的,但是,没办法,东西好是好,价格也是真的贵!低糖电饭煲做出来的米饭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当然如果是iPhone14Pro叹号可显示为药丸!而且还能这么玩根据MacRumors最新爆料,苹果iPhone14Pro机型之前传说中叹号形状的物理挖孔,将设置为连成一个药丸形状的视觉挖孔。这眉清目秀的样子,可以说是果味十足(也终于把强迫症从iPhone5S66S请尽快升级苹果发布安全更新iOS12。5。6时隔1年时间,苹果本周三再次发布了iOS12新版本12。5。6,主要修复了存在于系统中的一些高危漏洞。如果你依然在使用iPhone5S66S,那么非常有必要进行升级。通常情况下,苹不用真的很吃亏的网络电视盒子,真的是久久难忘一到假期时候小编是很喜欢看电视剧的,真的很解压,而且无聊的时候看看电视剧也是很打发时间的,所以电视真的对喜欢看剧的宝贝们很重要,对于看电视剧所挑选的网络电视盒子也是很有研究的,小编16TB氦气硬盘1899必抢价文万怡飘责编吕东兴总编唐迪氦气硬盘以超大容量,性能更高和充氦稳定性三大亮点受到很多玩家关注,西部数据的UltrastarDCHC55016TB企业级氦气硬盘京东售价降至1899元,IQOOZ6x机型IQOOZ6x系统OriginOSOcean处理器天玑810制程工艺6nmCPUA7622。4GHzA5562GHzGPUMaliG57内存LPDDR4X闪存UFS2。2后置5红了30年,这块表有什么秘诀?喜欢八卦兔的读者,怕漏过新文,欢迎设为星标大家应该记得,之前我推荐过一块NOMOS艳丽的深粉色ClubCampus腕表,结果撩动了一群汉子,大伙们纷纷各处去找它的踪迹,但无奈僧多粥宏远新变化!2人离队,7冠王退役,周鹏替身回归,杜锋争冠很难今天是北京时间的九月一号,在进入九月份之后,我们cba的交易通道已经正式关闭了。所以广东队的阵容也是正式确认了。今年广东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调整,因为杜锋也不在国内嘛,除了选秀大会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