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抓过"娃娃"吗? 如今,在各大商场、电影院……我们总能看到"娃娃机"的身影。 它们"肚子"里装着各式各样的玩偶,吸引无数小小孩和大小孩的视线。 为了更好地迎合顾客需求,商家们可谓绞尽脑汁。 从最开始的玩偶,到现在的口红、香水、冰淇淋……应有尽有。 但你听说过,"活体"娃娃机吗? 大家好,我是三伏天。 7月18日,广州天河某商场出现了三台"特殊"的娃娃机。 之所以说它们特殊,是因为它们"肚子"里装的不是寻常的"娃娃"一类,而是活生生的小动物: 一台装满了乌龟,另外两台则全是金鱼。 起初听到"抓金鱼、抓乌龟",我的脑子里充满了疑惑: "这爪子能抓住那些滑溜溜的金鱼吗?" 事实证明我多虑了。 为了让顾客达到绝佳的"游戏"体验,商家们花费心思进行了改良:将抓夹换成了漏勺。 顾客们只需摆动操纵杆,就能操控漏勺的移动方向,从而抓到自己想要的小动物。 如此别出心裁的设计,自然吸引了很多顾客。 虽说只是试营业,但这三台活体娃娃机旁边还是围满了人。 看着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们久久不愿离去,一心想要带一只回家。 虽说"一次10元"的价格,相比普通的娃娃机"一次2元"要贵一些, 但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很多父母还是愿意掏这个钱的。 可事情并不是"花钱娱乐"这么简单。 如果你看到小动物成功抓捕的过程,会很直观地感受到两个字——残忍。 只见顾客摇动着操控杆,在瞄准"猎物"后按下按钮将漏勺放置到水中。 漏勺随着操纵杆的移动,在水池中不停上下搅动。 然后将目标对象——一只乌龟捞出水面。 到这里并没有结束,漏勺载着乌龟来到了投放口, 随后漏勺在机器的作用下不断向下弯曲,最终乌龟被狠狠甩出掉落在投放口。 虽然投放口有装着水的塑料桶,可视频中还是听到了乌龟在掉落时发出的巨大声响。 乌龟有龟壳保护尚能侥幸存活, 那些金鱼少了这层防护,掉入塑料桶后恐怕凶多吉少。 除了抓捕过程"简单粗暴",这些小动物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娃娃机的水体里有明显杂质,投放口也是锈迹斑斑。 当然,小动物面临的最大危险,还是来自于顾客。 由于操作水平不一,小动物离开水后会挣扎,并不是所有顾客都能将它们准确地摔到桶里, 再加上顾客操纵下的漏勺,会在水中来来回回多次捕捞, 所以每天都有小动物,因为顾客"无心"的搅拌或摔打致死。 很多顾客都反映: "缸内和机口都有死鱼。"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幸运地活下来被带走的金鱼或乌龟,想必少之又少。 讽刺的是,即使面临如此高的"死亡率",商家们依旧乐此不疲。 可见为了讨得顾客欢心,小动物们的死活一点都不重要。 可怕的是,娃娃机只是冰山一角,更多活体交易正在显现。 你听说过"宠物盲盒"吗? 盲盒,顾名思义,是指消费者在购买某产品时并不知到其具体款式; 而宠物盲盒便是盲盒的"升级版"——你买了只宠物(最常见的是猫和狗),但却不知道它的品种、外貌。 商家们会以开到"纯种宠物"作为诱饵,吸引买家进行这场"赌博"。 只需要花费极少的价钱,就可能买到一只纯种宠物,何乐而不为? 要知道,纯种宠物的价格远远高于普通宠物,最不济还能获得一只普通宠物。 这对于预算不高,又想拥有一只宠物的来说,无疑是稳赚不赔的好事。 在这样的营销策略下,一时间宠物盲盒的下单量暴涨,商家和玩家皆大欢喜。 可对宠物们来说,这是灭顶之灾。 2021年5月3日,四川成都一快递点出现了大量活物包裹,里面是100多只猫狗。 这些活体快递的发货点是成都一市场,而它们都是商家售卖的宠物盲盒。 在被志愿者发现时,这些小家伙被困在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普通篮子里—— 每个篮子都被黑色的胶纸紧紧缠绕着,只留下几个小孔用来透气。 很难想象,在被送到卖家手里之前,它们要在这样密闭的空间里呆多久? 没有食物,也没有水……甚至还会遭受快递人员的暴力分拣。 所以,很多宠物在中途就已奄奄一息,能平安到达买家手里的,少之又少。 至于那些已经死亡的,最后会被草草了事。 这是一趟惊心动魄的旅程,稍有不慎,就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不可否认,一些善良的买家在看到宠物们的悲惨境遇后,会心生怜悯不再购买。 但也有一些买家,沉迷于"开盲盒"的新奇体验,以获得纯种宠物为最终目的,一次又一次地下单。 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宠物们的痛苦之上。 从"活体娃娃机"到"宠物盲盒"……商家们花样百出。 随着动物波及范围的扩大,商家们的目标人群也逐渐往低龄化发展,这是非常可怕的。 孩子们的是非观尚未成熟,这时候让他们参与这种游戏,并不利于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 既然这类的活体交易有如此危害,为何还能快速席卷各大娱乐场所呢? 这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活体娃娃机为例, 在事情被曝光后,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商场的负责人。 为了平息舆论,商场负责人对此事做出了回应,他表示: "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小朋友和动物有更多亲密接触,并不是虐待它们。" 为了小朋友和动物能有更多的接触? 这话乍一听是为了孩子们煞费苦心,但仔细想想却不是那么回事。 如果真是为了让孩子们和动物亲密接触,完全可以提供"买鱼、喂鱼"等方式, 不仅能增加近距离互动,还能教会孩子们爱护小动物,一举两得。 实际上,亲密接触是假,追逐利润最大化才是真。 "买鱼喂鱼"等方式,哪里有"一次10元"的利润空间巨大呢? 仅仅从噱头出发,"活体娃娃机"就已经完胜。 其实商家想通过新颖手段赚更多钱,大家完全可以理解。 但搞"活体娃娃机"未免还是有些过分。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商家完全可以通过"抓纸条换小动物"的方式来改进。 何必让这些小动物亲自"上阵"呢? 为此还要承担动物死亡所造成的"高损耗"率,未免得不偿失。 其实不然,商家之如此绞尽脑汁,就是为了迎合某些低级趣味。 因为确实有不少人,认为动物的命不算命。 "全世界每天不知道有多少小动物死掉,对这么点小鱼小龟上纲上线,至于吗?" "你平时吃猪肉吃鸡肉吃鱼肉的时候怎么没见你心疼呢?" 在人类社会的道德观中,"人"是俯视其他所有生命的存在,这一点无疑是事实。 但为了"吃"而宰杀动物,和为了"消遣"虐杀动物毕竟不太一样。 前者是对"生存"做出的取舍,而后者是对"生命"的漠视,是没有意义的牺牲。 当顾客操纵活体娃娃机捕捉那些小动物的时候,它们于顾客而言只是玩物。 成年人的思维固定了可能还好,但未成年人从小耳濡目染这些事情,总归是不合适。 一旦习惯将生命当作玩物,便会一发不可收拾。 他们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新鲜、有趣,到后来就会变得越来越麻木。 那是因为"快乐阀值"在不断升高。 他们不再满足于低级趣味,而是在寻求刺激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到那时,是否会发生什么更难以挽回的事情,谁都说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