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还是说说榜样曾国藩,他在历史上被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虽然是第一完人,但他在年轻时也是心直口快,比较冲动,为此吃了不少亏。后来参悟老庄思想、佛学,悟到为人处事一些道理,此后青云平步起,一发而不可收拾。 向榜样学习,既可以学习榜样的为人处事之道,亦可以参悟教育的奥秘。仔细琢磨,会发现为人处事之道与教育孩子之道亦有相通之处,仅需灵活一些,学会横向迁移即可。 曾相在为人处事中,少不了这十二个字:言慢者贵,性柔者富、德厚者旺。 一、言慢者贵 俗话说:"水深而流缓,人贵而语迟"。意思是,越是水深之处,越是水流缓慢;越是厉害的人,越不会太过张扬。 说话心直口快,虽然性情真挚,但往往不过大脑,容易得罪人。在生活中的确要注意,有时候说话不过大脑,明明没有恶意,却在不经意间伤到了人,过后又懊悔不已,却于事无补。 这方面我做得尤其不好,说话不会迂回,有什么说什么,不会藏着掖着,有时感觉像开玩笑,实则戳到了别人的痛点。故而,要少说、慢说,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思考后再说。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尤其避讳说话过于直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做学生工作时,不要主观臆断,先倾听、再判断。说话慢一点,也能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 二、性柔者富 老子说过:"太刚易折,柔者长存"。为人处事要柔和、宽容,凡事不要上纲上线,太较真的话反而容易折损。 我个人感觉是为人不要太过强势,生活中不不泛有事事都想压人一头的那种人,最后大家都敬而远之、见而避之。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家长过于强势,教育出的孩子有可能过于柔弱,也可能出现另一个极端,就是叛逆。 从过往的一些家庭悲剧上来看,过于强势的家长在处理亲子矛盾时,往往易怒、言语激烈,总是要求孩子听自己的,最后激怒了孩子,让孩子冲动地做出错误的选择,真所谓一失"言"成千古恨。 说通透点,家长不懂得以柔化刚,退一步刚柔并济亦可,但遇事无论占不占理都咄咄逼人,反而坏事。正验证那句警言:"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战争,若家长胜了,就是悲剧"。 性子柔一些、退让一些,让事情留有余地,处理起来自然富足而有余。 三、德厚者旺 清华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的意思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承载万物生长。 顾名思义,德厚者旺意思是做人要厚道,害人之心不可有,也不要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地玩转手段。厚道之人看似吃了亏,实则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与尊重,长远来说是旺了自己。 记得上师范时,对师范二字的解释是"学高为师,身正是范"。为人师者或为人父母者,应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孩子时,要有一颗包容之心,要诚实厚道,要脚踏实地的为人处事。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好榜样示范,孩子才会信服,才会不令而行。 慢言、柔和、敦厚,既是为人之道,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或家长在教子中可以遵循的教育之道。 在教育过程中,不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做言语上的矮子,行动上的巨人。如此,教育更胜一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