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点海底捞外卖被炸伤眼睛,企业如何品牌突围?
据北京广播电视台报道,8月19日,浙江杭州的一大三学生称在美团外卖点了海底捞外卖,吃的时候突然炸锅致眼角膜上皮剥脱。该同学表示,煮了也就十几分钟就爆炸了,炸的到处都是辣油,眼睛直接充血,眼睛、脸部、身体火辣辣的疼,立马挂了眼科急诊,到医院冲洗眼睛。海底捞工作人员表示,查看监控发现是因为先放的底料,再放的水,再加上没有搅拌,就出现了炸锅的情况。目前正在联系当事人处理。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海底捞回应记者称,在事件发生后,他们与当事顾客取得联系,了解身体状况,承担就诊费用,退还餐费,并将持续为顾客提供必要的帮助。根据核实发现,顾客备餐时先放了底料,之后再加水,且没有搅拌,出现了热油喷溅的情况。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海底捞表示,"由于外送火锅套餐由顾客自行配置锅底,我们在出品和底料外包装上都明确设置了使用说明和安全提示,指导顾客在调配锅底时先加水、后加底料,并提供建议的配比。恳请大家按照提示操作,避免出现热油喷溅或干锅,带来意外伤害。"会对提示流程进一步加以优化,并持续关心客人的健康情况。在此真诚感谢各方对此事件的关注和监督。
不少网友看到这一幕后纷纷表示,热油不放水是生活通用常识,离开了火锅店也是常识,就像微波炉不能叮完整的鸡蛋,就……突然明白了小学课程加入烧菜课程的用意。还有网友表示,这个,是不是先放底料没搅拌导致固体沾在锅底,后续加热十几分钟受热不均匀导致的爆炸啊……那,属实是,要培养一下安全意识了。
(来源:微博)
此次事情发生后一天,8月20日,话题"大学生点海底捞外卖被炸伤眼睛"登上热搜,累计阅读量达4.6亿次。
(来源:微博)
当天,海底捞做出回应,承担就诊费用,并退还该学生餐费。在海底捞做出回应后,舆情逐步趋缓。
(来源:人民众云)
纵观此次事件,舆论场中,网民关注的焦点主要争议集中在海底捞是否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不少网民表达了对于大学生缺乏生活常识的感受。"AI财经社""每日经济新闻"等则盘点了海底捞在此之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来源:微博)
旧闻缠身,如何冲出火锅这片红海
不少媒体发文对此事进行点评,并做出安全提醒。如"上观新闻"借此机会向公众科普了外卖火锅以及自热火锅所蕴含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媒体关联到之前海底捞涉及的舆情,包括给客人打标签、菜品涨价等,对涉及问题做了回顾。
早在2020年4月,海底捞就曾因其"报复性涨价"被网友痛批,如一片土豆1.5元,一碗米饭7元。今年3月,"41元半份毛肚仅7片"再度登上热搜。
8月15日,微博话题"人们为啥不爱吃海底捞了"引发热议。该话题下,网友不爱吃海底捞的原因几乎都可以概括为一个"贵"字,并纷纷表示对海底捞的负面印象。
(来源:微博)
"贵"成为了近年来大众对于海底捞的第一印象。然而原本应该与贵相对应的高品质服务不仅跟不上,反而曝出负面舆情。今年2月,"新浪科技"就因海底捞被爆给客人打负面标签一事评价,称这种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海底捞这次"过界了"。
口碑下滑,
海底捞陷入"中年危机"?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难以再有好感或许比单纯的负面舆情更值得警惕。在本次海底捞外卖爆炸事件中,大量网民并未苛责对回应本身进行苛责,但其价格、服务、分量乃至老板话题,都成了网民吐槽的对象。
从以往"品质高""服务优"的代名词,再到现在,叠加多种影响因素,海底捞的口碑和品牌形象下滑严重。据新浪新闻报道,继去年大幅亏损41亿余元后,近日,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继续亏损2.25亿元至2.97亿元。
"钛媒体APP"以《市值跌去3297亿元!海底捞遭遇"中年危机"?》,指出目前海底捞存在的问题包括由于客流量减少、"啄木鸟"计划关停餐厅导致亏损、"师徒制"争论等问题。"钛媒体APP"做出了大致统计,海底捞去年登上热搜榜的次数超过35次,且负面话题偏多,比如"海底捞牛肉粒变素了""郑州海底捞72元200克毛肚实际只有138克"等。
舆情点评:品牌突围,
须注入新的诚意与活力
作为早期火锅的头部品牌,海底捞正在流失顾客。有网贴直言海底捞难自救,消费降温等多重危机下,海底捞的"老毛病"更加凸显。如果海底捞的问题仅仅是"贵",那似乎开启更便宜的"外卖"路线已然能够挽回颓势。然而在"人们为啥不爱吃海底捞"的热搜话题下,惹得消费者频频吐槽,除了"贵",背后还有"不值"。
对于跨省直营餐饮企业而言,海底捞早期通过"服务"差异化的竞争策略从一众火锅中实现了突围。然而仅仅依靠"服务"却难以守住火锅一哥的宝座,"给顾客打标签"等过度"服务"反而遭来了舆论吐槽。而与小众火锅相比,品牌容易陷入"平平无奇"的困境中。对此,海底捞需要思考的不仅仅是一次舆情事件的回应,还应对品牌注入新的诚意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