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总当一把手,三板斧砍得奇葩趣事
我来公司快9年了,公司的发展也是起起伏伏。这几年总结出来一点经验,公司运营好不好,看管理考核就知道。运营好的公司,管理考核少,考核松;相反,公司运营不好,考核开始加码,这时候你就可以考虑后路了。不要抱有幻想和希望,运营好了会取消考核,一旦考核制定了,基本上就固定了,除非公司倒闭了,否则没有人会去更改或删除。原因就是费力不讨好,没有人会去干。
2020年,我们集团老大突然被离职了,原本以为二把手能顺利接任,但是很意外,集团任命了一个人事总接任。
人事老大暂时称呼为老A,上台之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从人事的日常事务,如会议、考核、出差、报销、福利等等都进行调整;实行更加严厉的考核,每月互相打分,末位淘汰;各分公司重新设置考核指标,由单一指标,增加到25项指标,涵盖所有部门,所有方面;加大廉政建设,设立多种举报通道,如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等一系列措施。
一套组合拳下来,公司汰换了很多人,尤其是高层领导。那个时候很动荡,人心惶惶。年末对公司架构进行调整,又走了一部分人。公司变化很大,是好是坏,只能由时间证明。
老A身份当老大合不合适,这里面又回归到一个选择,就是外行领导内行,还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作为变革中的一份子,对公司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不管大小公司,都会设置一个企业文化,好像国外的优秀的公司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那么我们设置了企业文化,就能成为优秀的公司。都是这个逻辑,那么我们公司也不例外。核心就是要做国际企业,百年企业,敢于创新。和很多公司都是一样的,没有特别的。我个人觉得这不算企业文化,更像一句口号。很多公司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一句口号,而且会不断的更换,很不严肃。而且大多数公司, 只是对外的宣传形式,根本没有贯彻与执行。我们公司也一样,最近几年关于这方面,很少培训了,只有新员工入职的时候会讲一讲,很多在这工作时间长的人反而说不清楚。
其实在中国大多数公司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公司创立者或者一把手的喜好,他们的想法决定了企业的最终方向,你可以细细品读。我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公司的灵魂,一旦定下来,几乎不可改变,除非公司倒闭了。所以一家优秀的公司,其企业文化也是优秀的,否则造就不出优秀的企业。
我们的老A非常喜欢佛教,每次开会都说一个佛家偈语,或者是预言小故事,都与佛教有关。他倡导因果循环,利他与奉献,要求我们不要做坏事,多次强调,人在做天在看,要做对公司有利的事情,要敢于奉献,因此要求我们上班提前15分钟,下班晚走30分钟。而且经常提出一些口号,如把今天当作最后一天工作等等。在中国信仰是自由的,所以这种宣贯和培训,没有什么不对。吸收一些优秀的经验,这无可厚非。但是,他好像是一个党员,对佛教的这种推崇,我觉得不怎么合适,信仰是唯一的,我们国家的文化,虽然包容万象,但是你在一个公共场合,宣传执行,这真的好吗?就如同你在一个伊斯兰教徒面前,说基督教的优点,你觉得会有什么后果。
因为老A的喜好,我们大会小会的报告与总结,都会把老A说过口号作为结束语,就像个人崇拜,不管对于错,语言通不通顺,只要你做了,就是对的。而且老A特别喜欢一件事,开会没说三句话,就会让总部人事把他说的话写进制度里,言出法随,我已经跟不上制度的更新进度了,可能你自己不知不觉就已经触犯了。
老A的理念宣贯,效果怎么样,不是很清楚。但是我的感觉很不好,作为唯物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对佛教的一些教义特别反感,尤其是因果循环,如果按他们的说法,我们什么都不用干了,坐等因果循环,像印度。有些东西,有些理念都是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就说"把今天当作最后一天工作",这句话,可能领导本意,是要珍惜工作的机会,要全力以赴,但是员工会怎么想,朝不保夕啊,随时都被开除的可能,都最后一天的机会了,是不是可以摆烂。
利他与奉献——我觉得他的核心是讲责任心,责任心这个东西,真不是讲出来的,想让员工有责任心,我觉得最主要还是要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其次是薪资待遇,再次付出和回报成比例。
说其他的都是扯淡,一个月薪百万要求一个月薪几千元的员工,对公司要像他一样的责任心,这可能么?月薪几千元的员工,能够完成本职工作,能够按领导要求完成其它工作,这就是责任心的体现了。要求我们上班提前15分钟,下班晚走30分钟。就这样的要求,就能看出来一个公司的成就,和现行观念的冲突。
而且做得最绝的是,第二次开会(每月),直接按总部,按公司开始排名,直接卷起来,结果就是所有人开始执行,据听说只用一个月,南方的各个分公司就被举报和投诉了,劳动局介入,这个事就不了了知,北方推行下去了,尤其是东北的分公司,执行更彻底,侧面反映经济的不景气,现在下班大家都不走,就比谁晚,这就是职场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