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全国教育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上海市虹口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张琼老师以上海教育工会先进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后,她专程去中南海拜会毛主席。 毛主席一见到她,就紧紧地握住她的手不放,激动万分地说:"舜华,你还活着呀! 幸运! 幸运呀!" "润之哥! 不,主席,我还好,还好……"张琼的眼圈泛红,声音有些哽咽,说不出话来。 主席一边把张琼迎进门,一边招呼她在沙发上坐下,拉起了家常,说:"不容易啊! 算起来, 我们有二十七年没见面了,你现在家里还有几口人?" 主席不问这个还好,这一问起,张琼再也控制不住,悲从中来,泪如雨下,说:"我原有五个孩子,可都被国民党反动派害了,爱人贺恕很早就被捕关押在上海监狱,1947 年释放后,患病去了,现在家里就我一个老太婆了……" 张琼原本不姓张,姓朱,名叫舜华。湖南省汝城县城郊乡津江村人,生于1902年,父亲是个官僚出身的大地主,家庭富贵优裕。 张琼19岁那年,在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与进步学生何宝珍等人朝夕相处,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五四运动,结识了杨开慧,与杨开慧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与刘少奇等著名人士结识后,加入新民学会,走上革命道路。 面对父亲以断绝经济的威胁,张琼大义凛然,公开宣称:"我不希罕荣华富贵,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决不后悔!" 从此改名张琼,彻底脱离封建官僚家庭。 1922年5月,张琼与何宝珍等人到长沙清水塘(时为中共湖南支部驻地)进入湖南自修大学学习,经刘少奇、杨开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的毛主席多次教诲张琼,说:"干革命不容易,要吃得千辛万苦,你受得住就干下去,受不住就回你家那个大花园去。" 张琼毫不后悔地说:"要是受不住,我就不跑出来了。" 1923年3月,经杨开慧介绍,张琼与耒阳人贺恕结为了革命伴侣。 左为张琼,右为贺恕 贺恕原是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生,很早就着手组建湘南最早的革命团体"沙子会",探讨"改造自己,改造社会"的真理。后来又和蒋先云、黄静源、夏明翰等发起了湘南学生联合会。 1920年8月,毛主席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时,贺恕与主席结识,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后设在三师的分社就由贺恕负责。 设置在长沙清水塘的湖南自修大学,也是贺恕协助毛主席创办起来的。 1921年10月,贺恕由毛主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改年1月,以湖南党员代表身份与任弼时、夏曦、罗亦农等,参加了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期间受到列宁接见。 贺恕与张琼结婚后,被派往水口山矿工作。 1923年11月,张琼在参加水口山工人俱乐部成立一周年庆祝会时,被反动派逮捕,遭受酷刑。 反动派威逼张琼交出党员名单,张琼来来回回只回答一句:"我是教书的,只有学生名册。"敌人便对她残酷折磨,并将其腹中胎儿踢死。 张琼本人后来经工人冒死救出,也已是奄奄一息。 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后,张琼在衡阳北乡庙溪山领导农民武装斗争。敌人多次抓捕未果,恼羞成怒,将张琼年仅三岁的男孩砍死,一女婴被奶妈抱走下落不明。 1926年9月,张琼在衡阳任中共湘南特委组织部长,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毛主席当时正在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衡山县城遇上了张琼。 1927年12月,张琼与丈夫贺恕一起到宝庆(今邵阳)工作。其中,张琼担任中共湘中区委组织部长。 1929年5月,张琼下山生小孩,不幸被捕入狱。 敌人对张琼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酷刑拷打,并将她年仅两岁的幼儿开胸剖腹,这还不算,还丧心病狂地把小尸体当成帽子,强套到她的头上。 张琼悲痛欲绝,几次昏死,被敌人当成尸体抛到了荒野。 这样,张琼被前来收尸的农民救活,背了回去。 1930年2月,张琼将新生下不久的女儿托付他人抚养(后失散),与丈夫沿途乞讨到上海找党组织。 在上海,张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联络员;而贺恕被派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不过,贺恕在赴任途中得知江西省委已被敌破坏,不得已,又折回了上海。 1934年10月,贺恕在上海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困禁于南京。 贺恕在狱中受尽酷刑,造成终身残疾,虽经组织营救出狱,还是在1947年因积劳成疾去世。 临终前,贺恕满怀深情对张琼说:"看起来我们要分手了,我们的五个孩子都没有了,今后,只剩下你孤单一人了,我有许多话要对你说,上海即将解放,新中国也要诞生了,解放后一定要见到润芝同志,把我们的事告诉他,希望你跟着党,一不为名、二不为利,革命到底!" …… 听了张琼泣不成声的叙述,毛主席深深地叹息说:"你失去的太多了!" 当晚,毛主席与张琼共同晚餐,席间,又十分关心地问张琼当下的生活,说:"根据你的情况, 就别回上海了吧!留在我这儿工作好吗?" 张琼说:"三十年前,我是教书的,现在我仍愿做一个小学教师。" 毛主席听了,连连点头说:"你的想法好啊! 当教师也是革命工作,也是为人民服务嘛!" 饭后临别,毛主席亲自送张琼上车,叮嘱说:"回去后,有什么困难,可直接写信给我!" 但是,张琼回去后,一直过着默默无闻的简朴生活。晚年,抱病撰写了大量回忆资料,为编写革命史、烈士传提供素材。 1981年9月28日上午8时,张琼在上海虹口区病逝,弥留之际,她欣慰地对守护她的干部说:"我……不为……名利……一生交给革命。……我心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