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年娟香的母亲段桂梅正在始发站正谊中学等车,她要去参加娘家侄女的婚礼。 "今天不是周末,咋还这么多人?"一群年轻人蜂拥而上,把她挤上了公交。 "大姨,今天是教师节,正谊中学汇演呢。"旁边的姑娘说。 就这样,两人攀谈起来。 "姑娘,我要到凯瑞饭店,是不是在五里街道这一站下车呀?我很少去城里,路况不熟。"段桂梅问道。 "真巧啊,大姨,我们几个也去凯瑞饭店,今天我们同事小菁举办婚礼。"旁边的姑娘边说着边回头望着她的同伴,喊到: "年娟香,咱们要去的饭店是不是叫凯瑞饭店?五里街道那个?" "没错,我问了小菁好多遍"年娟香答到。 段桂梅接着说:"小菁呀,真巧,那是我侄女......"谁知话音未落,年娟香便挤过人群,凑了过来。 "我突然有点儿身体不舒服,我先不去了"立刻喊停了公交车师傅,匆匆忙忙下了车。 "咋回事呀,刚才还好好的呢?"女同伴不解的说。 2
"姑娘,刚才你喊下车的同事年娟香是吗?真巧,我女儿也叫年娟香。" 段桂梅问道。 "对,她是年娟香,我们都是小菁的同事。"姑娘打量着大姨,猜测到: "您是不是小菁的姑姑呀,你们长得还真有几分相像呢?"姑娘接着说: "小菁在办公室跟我们说起过,她姑姑的女儿也叫年娟香。" 段桂梅觉得挺有缘份的,就想通过侄女小菁打听打。 但是,婚礼上亲戚多,侄女跟她说话的时间不长,就被喊去给别人敬酒了。 她只能带着疑问回到家中,跟家人谈起了这件事。 大家都没当个事儿,觉得同名同姓并不意外。 然而,两个月以后的一件事,彻底引起了他们的怀疑: 有一天,村长拿着一包药,来到了段桂梅家,说是公交公司送过来的。 药品包装盒上贴着年娟香的就诊记录,上面清清楚楚写着名字以及家庭住址还有一张照片。 村长说"年娟香上午把药落在公交车上了,真是女大十八变呀,光看照片,我都没认出来是你家小娟。" 弟弟年娟书接过药盒,仔仔细细读了5遍,生怕念错一个字。 "还真是,咋回事,我姐啥时候学的分身术?" 母亲仔细打量着这张照片,一下子想起了两个月前在公交上认识的年娟香。 一家人左思右想觉得不对劲,就算重名,怎么家庭住址也是重的呢? 村长随即说"名字重了,地址重了也不奇怪,我媳妇的名字和地址就被人冒名顶用过。" 这话立刻引起了母亲的多疑,难不成女儿年娟香的名字被冒名顶用了? 但是光靠着猜测去找人家难免唐突,毕竟那个年娟香还是侄女的同事,这样一闹,也对侄女不好啊。 所以,这事就这样被耽搁了下来。 直到2018年,弟弟年娟书无意间看电视上通报了20年前"荆高峰"冒名顶替案后,年家人才恍然大悟。 女儿当年学习很好,为什么没有通过考试?是不是同样也被人冒名顶替了? 母亲立刻拨通了侄女的电话,了解到: 这个同名同姓的"年娟香"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目前已经被提拔为年级备课组长了。 还听侄女说,有一次偶尔听到来学校找"年娟香"办事儿的老乡喊她的另一个名字"朱小英"。 母亲听完这些,便嘱咐侄女偷拍一张"年娟香"的照片,她想彻头彻尾打听清楚。 3
这事要从年娟香上初中时说起: 1992年,年娟香就读于三原县新兴镇初级中学。 那个年代农村上学读书的孩子很少,所以,像年娟香这样不仅自身学习好还被家里支持的孩子就更是凤毛麟角。 年娟香家境并不富裕,还有个亲弟弟,但是,父母从来都不重男轻女,看到 她愿意上学读书,父母便砸锅卖铁也要攻她。 年娟香很珍惜父母的支持,她刻苦努力天资聪颖, 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再加上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在同学中的人缘特别好。 1995年眼看着要毕业了,当时担任她班主任的桂麦金老师提出建议让她去读中专。 在当时的政策来说,只要能读完三年中专,毕业后国家不但帮你安排工作,而且, 每月还发给你一些补助金。 和现在相反,当时大部分学生都更加倾向于考中专。 但是,考中专的门槛 成绩优异的应届生。 班主任桂麦金很中肯的帮年娟香分析了这个选择,建议她去报考。 这也正符合年娟香的想法,考中专的基本条件她都符合, 这事对她来说胜利在望。 中考结束之后,班主任以学校要求将准考证收上去为由,扣押了全班学生的准考证,年娟香也跟着大家一起交了上去。 考完试的年娟香心里十有八稳的等待着好消息。 当时的中专招生要经过两轮考试才行,两轮成绩都通过了,才能被成功录取。 年娟香并不担心这些,她平时功底扎实,别说两轮考试,再多一轮也不在话下,但是,奇怪的是 其他同学都已经开始复试了,然而,自己却还没有收到通知。 年娟香开始有了心事,整天吃不下饭,她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岔子? 但是中考入取通知书确实没有年娟香的呀? 父母看她茶饭不思,很心疼,都劝她 中专考不上的话,还可以继续读高中,将来考大学。 然而,中考的失败就像一层阴霾永远笼罩在年娟香的头顶,他内心一直放不下这个心结,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是,她又不想让父母太操心太牵挂她。 为了向家人和亲戚证明自己的实力,她有时候挑灯夜读到半夜,但是效率并不高,相反很疲惫,以至于接下来的几天上课都能犯困,听不进课去。 她的学习成绩也开始忽高忽低,年娟香也变得郁郁寡欢,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和干劲。 读完高一的暑假期间,父母放心不下就带她去医院检查,竟然发现此时的年娟香精神出了问题。 父母安抚她,老师同学安慰她,但都无济于事,她的精神负担日益严重,巨大的压力如磐石一般压着她,最后居然双耳失聪 。 无法继续求学的年娟香万般无奈之下,只能被年迈的 父母接回了家,从此她想要走出大山村的愿望被无情的病情击的一地粉碎 。 4
目前看着女儿这些年的遭遇,心有不甘,顺着侄女提供的线索 四处打探进行了秘密调查。 一个月下来,总算有点儿收获,昔日同学亲口证实了朱小英冒名顶替这件事情。 母亲将朱小英的照片递给曾经教过她的老师看,老师立马认了出来: "没错,是朱小英,家是柏社村的,初三时转学的新兴初中,当时她家里人认识咱们三原县新兴镇初级中学的校长,特意嘱咐我给她安排个好点儿的座位,不过这孩子学习挺一般的。" 顺着这条线,全家人又奔走了3个月才查到了些许信息: 朱小英与年娟香是一级的同学, 朱小英其实大一岁,因为她曾经在柏社中学读书时还留过一级。 初三时,为了提高三原县新兴镇初级中学的中专录取率,校长特意招来了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 朱小英的一位"三姨"当时正在新兴镇初级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就借此机会将朱小英也招了进来。 中考时,朱小英也很想报考中专,但是,她是复读生不符合要求。 不过,她的一位姑夫此时正在新兴镇政府就职,就各种托关系找到了时任新兴镇初级中学的校长。 在关系的庇护下,朱小英用冒用年娟香的名字拿到了 咸阳机器制造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在校期间,朱小英还以年娟香的名字办了身份证,毕业后顺顺利利进入三原县正谊中学工作。 眼看事件水落石出了,弟弟年娟书气不过,立马查找了朱小英的联系方式,试图给姐姐报仇: "我是你弟弟,老姐,你现在吃香的喝辣的,怎把你亲弟弟忘了?"年娟书说。 "你是谁,小心我报警,哪来的疯子?"朱小英在电话那头怒吼着。 "你不是年娟香吗?我正是年娟香的弟弟年娟书。"年娟书理直气壮的回答道。 "我一会儿去学校找你,我们最好见面谈谈。你要敢躲着我,小心我找去你们校长。"年娟书说。 一听到要找校长,朱小英立马慌了神,语气变得温和了不少,说到: "别别,咱们有事好商量,你下午3点过来吧,我一会还有课,先这样。" 挂断电话年娟书就匆忙赶到了正谊中学,焦急的等了好久。 "朱小英,你为什么要冒用我姐的名字?" 年娟书逼问。 一听到朱小英这个名字,"年娟香"立刻吓得脸色仓白,她抚了抚鼻梁的眼镜,故作镇定的说: "谁是朱小英?我没有冒名顶替,你去看看我身份证,我就叫年娟香!" 朱小英非常谨慎,担心言多必失,丢下一句: "不信,你们就去查,我不怕。" 着急忙慌地离开了。 年家人隐忍多年,看到朱小英如此恶劣的态度,一气之下将维权书交了上去。 县教育局接到举报后便联系到了朱小英本人,同时嘱咐她想办法妥善解决好,不要闹大。 接到教育局通知,说要调档案了,朱小英才意识到纸包不住火了。 她先是找到了同事小菁的妈妈,就是年娟香的嫂子,希望对方可以看在是小菁同事的份上帮她给年娟香传话: 她很想通过 私了的方式解决这件事情。 年娟香的嫂子听后很气愤,断然拒绝到: "私了是不可能的,上次年娟书去找你,你干嘛去了?" 朱小英试图博取同情,她哀求道: "我目前也很困难,日子也不好过。这事还是不要闹大了吧?" 但是,年娟香的嫂子表态到:" 你们的事情我不参与 。" 朱小英无奈又托人给年娟香的丈夫带话,但是,对于年娟香丈夫提出的条件,朱小英并不接受。 反而威胁道: "大不了鱼死网破,你们以后也别想好过。" 5
在媒体记者的接连报道下,此事日益发酵。 校长田某留党察看一年;时任教导处主任张某,即朱小英的三姨,降低岗位级别;朱小英被停课,涉及的其他相关违法问题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最可怜最无辜的还是年娟香,她的人生被彻底改变,这 23年以来的痛苦该向谁索赔?这满地鸡毛的后半生又该如何过活? 据记者报道,2018年5月8日,年娟书已经再次前往三原县纪监委跟进案情进展,但是办事人员说: "年娟香的案子目前暂停,按照领导的指示,我要先去处理其他的案件"。 年娟书听完当场就急了: "那我姐的案子呢?就这样撂下了吗?" 办案人员详细安抚到:"此案件的一个重要证人也就是当年的班主任还在北京,要想办法让她回来,请您耐心等候公安机关答复"。 然而班主任迟迟未归,又赶上后来有了疫情,3年过去,此案毫无进展。 不过年娟香以及家人表示,他们会一直等下去。 除了对年娟书表示同情, 我们更要明白,人生不是由一场考试就能决定的,窃取别人身份的人也并不能就此完全改变自己的命运。 愿年娟香能早日走出阴霾,重获新生,开启下半生的崭新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