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通话后,中国外交又有大动作,分别与两个地区大国通电话
7月28日晚上8点30分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了长达2个多小时的视频通话,紧接着中国国家领导人又在7月29日下午分别与波兰总统杜达、伊朗总统莱希通话。短短两天时间内中国国家领导人分别与拜登、杜达、莱希通电话,足以说明中国大国外交的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外交日渐自信。
第一,从一连串的主场外交行动可以发现,中国大国外交的多元格局已经形成。虽然此前曾强调中美关系是中国首先需要处理处理的头等关系,但也必须指出,中美关系不等于中国所有外交关系,也不能取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此次中美两国元首举行通话后,7月29日中国紧接着又分别与两个地区性大国波兰及伊朗举行通话。这表明,目前中国在与美国进行外交沟通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拓展更多的外交关系及网络,中国塑造、构建的外交网络越发庞大且严密,也就越发具有足够的力量冲抵中美外交可能出现的风险。短短两天时间内,中国领导人分别与美国、波兰、伊朗举行元首外交,多元外交的好处在于,使得美国在对中国施加压力并企图遏制中国时,中国仍然具有足够的反击能力及强大的战略回旋余地。
第二,中国领导人在两天时间内分别与拜登、杜达及莱希举行通话,也足以说明如今中国在开展大国外交时,既注重原则性又非常注重策略性,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概括,可将中国外交的这种新趋向称为支点外交。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杠杆,便能够撬动整个地球",反映在外交战略层面的"支点"实际上是指,中国可以在全球各个地区寻找主要合作伙伴,通过合作伙伴影响力的发散及渗透,达成中国自己的战略目的,从而实现自己的战略利益,这便是所谓的支点战略。
此次,中国领导人此次与美国总统拜登谈完后,立即与波兰总统杜达及伊朗总统莱希通话。翻看正式新闻简报能够发现,中国与波兰谈论的是中欧合作,中国领导人非常清楚地表示,希望波兰能够在促进中东欧合作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在"一带一路"计划、推动中国企业赴波兰投资方面与中国相向而行。波兰总统杜达也做出了十分清楚的回应,波兰已经与中国形成战略互信关系,而且波兰也愿意推动中东欧合作,同时也希望"一带一路"能够在欧洲生根发芽。
从新闻简报反映出的内容可知,此次中波两国元首通话,中国希望借助波兰在欧盟的地位与影响,让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以及中东欧投资协定得到更快发展。尽管中间存在着许多困难,但凡事都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微之处着手,只要波兰仍然愿意维持与中国的总体战略关系,中波两个能够结成共同利益,作为中东欧国家代表的波兰,必然也愿意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尽管波兰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国内盛行政治正确,但在现实的利益面前一切都可以谈,这是中波两国领导人通话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国的欧洲支点战略的重要体现。
另外,中国国家领导人还与伊朗总统莱希举行通话。在新闻简报中也可以看出,中方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与伊朗在核心利益问题及各自所关切的问题上,向来互相支持、互相信任,同时双方也希望进一步加强中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中伊合作25年计划的落实。伊朗总统莱希十分清楚地表示,伊朗一向与中国站在一起,共同反对单极主义、霸权主义、长臂管辖,并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如果中波两国重点谈及经济合作,中伊两国更多地讨论战略合作,无论如何,必须注意到的是,在全球棋盘当中,通过波兰、伊朗,中国地外交力量拥有了可以撬动地区格局的支点。在短短两天时间内,中国领导人分别与三个国家元首通电话,中国在欧洲及中东的支点外交战略已经形成,下一步需要让这一战略更加充实,更加具有战略合作底蕴。
第三,两天时间内中国领导人分别与三个大国元首举行通话,因此也可以进一步坚信,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性大国,并且正在朝着世界性强国发展。一个国家取得的外交成绩大小,归根结底由国家自身实力决定,而这种实力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方面,经济实力。国家的经济实力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普惠至合作国家,能够让合作伙伴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这便是硬实力。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以及自己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发展势头,对全球能源进行吸收并且增加需求,还对全球供应链阐述影响,深深地将世界各国与中国捆绑在一起,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引擎为中国外交带来的最根本支撑。
另一方面,中国大国外交的实力还体现在软实力领域。所谓的"软实力"的核心就是价值观,以便更好地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治理问题,并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变局,而俄乌危机引发了全球格局的动荡,各种力量正在持续进行分化组合,整个世界呈现出乱糟糟的混沌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等国家为了一己之私抱残守缺,而更多的国家则显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只有中国非常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也能够理性对待全球动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中国至少在两个方面为全球治理提供了蓝本。
首先,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化发展至今,俄乌冲突原本只是地区之间的冲突,却硬生生地演变为全球危机,这足以说明当今世界生活在"地球村",通过将一个大国逼入绝境,从而为自身换取更大生存权与发展权的零和游戏注定无法长久。人类更应该结成一个整体,谋求更深层次的内外发展,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希望,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提出后,在世界持续动荡之际也显得尤为珍贵。为动荡不定的世界与迷茫的人们提供了一盏明灯,这确实是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提出的重要价值之一。
其次,中国提供的另一个解决全球问题的方案是,普惠性、发展性、和平式、共享式的经济发展理念。从"一带一路"计划到稳定全球供应链,足以证明中国已经通过自身的影响,在这方面为解决全球治理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也是这几年中国外交力量增强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中国在两天时间内开展三场主场外交,已经向动荡世界释放出强烈信号:只要中国稳定,世界便能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