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即将进行为期5天的欧洲之行,先后参加G7峰会和北约峰会。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事务协调人柯比公开表示,G7会议和北约峰会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应对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其中就包括来自中国的挑战。 事实上,近日西方媒体已经曝光了北约峰会的部分议程,其中就包括"北约如何应对中国上升的影响力"。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一针见血地指出,北约是冷战产物,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的工具。它已经搞乱了欧洲,不要再试图搞乱亚太、搞乱世界。 北约当初成立时宣称自己是"防御性组织",目的是应对"苏联威胁",如今冷战早已结束,苏联早已解体,北约这个全球最大军事联盟应该消失才对。 然而事实是这个组织还在不断东扩,也正是因此才引发了乌克兰危机的爆发。重要的是,在中国逐渐崛起之后,北约又想将黑手伸向亚太地区,伸向中国。 据外媒报道,此次北约峰会预计将提出针对中国的新"战略政策",上一次北约更新所谓的"战略概念"还是在2010年,当时完全没有提到中国。 而这一次,北约不但把中国当成了主要的战略对手,还拉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个亚太国家参加北约峰会,执意推进北约的全球化。 这个从成立开始就带有极强扩张主义色彩的军事组织,已经成为了全球和平与稳定的最大障碍。 到目前为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已经在中国周边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反华包围圈,试图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共同反华。 在亚太地区有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美国的盟国,另外再加上与美国眉来眼去的印度,或许在美国看来,自己对付中国已经是胜券在握。 美国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但他的这些规划也只是看上去很美好而已。 现在的中国已经非20年前可比,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中国与美国都已经没有了档次上的差距,中国追平甚至超越美国只剩下时间问题。 而且美国在亚洲拉拢的这些国家也不一定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比如印度虽然参加了美日印澳四国机制,但自主性更强,并且更在乎经济议题而不是安全议题。 澳大利亚、新西兰位置太偏,与中国之间隔着东南亚,在围堵中国方面难堪大用。 韩国虽然在北约首次设立代表处,成了所谓的北约"准成员国",但他与中国每年有3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与日本则存在难以解决的历史问题,很难与日本形成合力围堵中国。 也就是说,美国在亚洲拉拢的这一帮狐朋狗友中除了日本最忠心之外,其他的都起不到关键作用。 尤其是美国试图祸水东引,让北约进入亚太地区的计划,直接遭到了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 东盟国家历来与中国关系友好,坚决反对在中美两大强国之间选边站。2021年美英澳三国联盟试图把核潜艇引入澳大利亚,就遭到了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强烈反对。 在前段时间的香格里拉对话上,印尼国防部长更是公开将中国称为反帝先锋,呼吁其他国家尊重"中国复兴"。 因此美国和北约遏制中国的计划,看上去气势汹汹,但实际上却有着极大的阻力。 要想遏制中国这个快速崛起的大国,首先自身要有非常强悍的实力,但现在的美国已经有点儿力不从心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场小规模的乌克兰战争,就为美国带来了原材料短缺、油价暴涨、通货膨胀飙升等各种问题。 想要对实力远远超过俄罗斯的中国发动全方位围堵,美国只怕会付出更惨痛的代价,这样的代价甚至会终结美国的霸权,而没有了美国这个主心骨,其他虾兵蟹将自然也会做鸟兽散。 因此不难发现,美国遏制中国的举动根本就是不得人心的。美国一天到晚渲染的所谓"中国威胁",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什么感觉,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干涉别国内政、真心帮助别国发展的中国。 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北约的全球化,已经让一些发展中国家想起以前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瑟瑟发抖的日子。 与中国合作,能够得到更和平的发展环境和更多的发展机遇;跟随美国反华,则会把自己国家绑在美国战车上,整个国家将永无宁日。 哪一种选择更稳妥、更有前途,相信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都能分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