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并非美国说了算!普京持续加强对华关系,印度也成为俄方后盾
孤立与打压,一直都是美国人的看家本领,更是其维护自身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主要手段。而在孤立与打压俄罗斯相关议题上,欧洲与美国可谓臭味相投,积极筹备着对俄的第六轮经济制裁。殊不知,这样的手段不但无法消磨俄方阻止北约进一步东扩的决心,还让俄罗斯的经济与世界其他地区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显然,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已成为国际社会大势所趋的今天,欧美等国减少对俄罗斯油气进口的冷战思维,早已显得不合时宜,其孤立他国的结果只能是变相孤立了自己。
据媒体最新消息显示:尽管俄罗斯自今年2月24日对乌克兰发动"特殊军事行动"以来,就遭到了西方着越来越严厉的经济封锁与制裁。但事实却告诉我们,俄罗斯并非像西方想象的那样"没朋友",因为以中、印为首的世界发展中国家,都将成为俄罗斯经济强大的后援。而在今年5月,俄罗斯还正式成为了中国的最大原油供应国。随着乌克兰东部各大城市逐个被俄军攻陷,俄罗斯极有可能在西方下达新一轮制裁之前,就已全面解放顿巴斯地区。
1、这个世界并非西方列强说了算,普京在金砖论坛对欧美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个世界上,究竟何为"民主国家"、何为"专制国家"?不论世人对此给出怎样的答案,至少这个标准都不应由美国这样的霸权主义国家来决定,更不应以欧洲老牌的"西方列强"为标准。而在西方这种为了彰显自身制度优越性而定下的标准下,就连产自地球母亲的能源产品,也要在西方世界被划分出所谓的"民主石油"与"专制石油",这更让人感到可气又好笑。
说到底,这里的民主与专制,只不过是美国及其"欧洲鹰犬"为区分敌我而专门设置的标签罢了,目的就是防止中、俄、印这样的后起之秀与潜在对手,撼动了自身作为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心的世界旧秩序。因此从广义上来讲,北约势力新一轮的东扩不仅是对俄罗斯西部边境与国家安全的威胁,更是美国用以排挤中、印等"非民主力量"的主要手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曾在2020年爆发过加勒万河谷冲突的中印两国,会在阻止北约东扩一事上,与俄罗斯站在了统一战线上。
对此,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周三(6月22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还公开发表视频讲话称:"今年前三个月,俄罗斯与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的贸易额增长了38%,达到450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和印度的石油出口正在明显增长。只有在诚实和互利合作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寻找到摆脱因一些国家自私和不经意的行动而冲击世界经济造成危机局势的方法。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金砖集团国家发挥领导作用,以制定一项统一的、积极的政策,旨在建立一个真正的多极(世界)体系。"
地球是圆的,这意味着世界并没有明显的边界,更不应从政治利益角度划定界限。而代表着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砖五国(BRICS),就是反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割裂"世界的中坚力量,目前其成员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组成,也定将在未来邀请更多受西方孤立与打压的亚非拉美国家。这其中,阿根廷、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土耳其已对成为金砖国家的正式成员表示强烈兴趣,而埃及、伊朗、尼日利亚、苏丹、叙利亚和巴基斯坦也表示有兴趣加入金砖国家。
2022年,阿根廷确认应东道国中国邀请出席2022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表示希望永久加入该集团。毫无疑问,这些国家将成为俄罗斯坚实的后盾,帮助其抵御西方无休止的经济制裁。对于俄罗斯目前所面临的严酷国际环境,普京总统在金砖五国商业论坛上表示:"我们这些国家的商人被迫在西方合伙人无视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及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等基本原则的困难条件下,发展自己的生意。那些西方国家,还试图利用金融机制将自己的宏观经济政策错误归咎于整个世界。出于政治动机的新制裁接连不断,这些制裁与常识,与基本经济逻辑互相矛盾。
因此,俄罗斯正积极将贸易流通和对外经济联系,转向可靠的国际伙伴,尤其是金砖五国。在俄罗斯开设印度连锁店,增加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销售比例的相关讨论,正在进行当中。俄罗斯对中国和印度的石油供应正在增加。农业合作正蓬勃发展,俄罗斯向金砖五国出口肥料也是这样。同时,俄罗斯也将与金砖五国合作伙伴开发‘替代性国际移转机制’和一款‘国际储备货币’,以减少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
2、中印成为反抗西方联盟的中流砥柱,西方则无力改变乌克兰战败局面。
说着冠冕堂皇的话,做着见不得人的事,近日西方为维护乌克兰的"民主人权",而置俄罗斯国家安全于不顾的行为就是这样。这就好比古代西方中世纪的教皇,通过"洗脑"他人招募信徒来扩大自身势力范围,最终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谁要是不听从他们的"信条教义",就会被打成世界的"异端分子",而遭到欧美等"教众"的排挤。对于西方不断借乌克兰问题而打压俄罗斯的行为,中方也在22日的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致辞时,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俄罗斯总统普京、南非总统马塔梅拉·拉马福萨(Matamela Ramaphosa)和巴西总统雅伊尔·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一道,明确表达了联合对抗美国霸权的意图,并强烈抨击了西方把世界经济"武器化"的行为,警告其"利用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肆意制裁,终将损人害己"。
而事实证明,中印两大发展中国家在"金砖五国"中的表态,并不像虚伪的西方各国那样,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根据Rystad Energy的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中国国有炼油巨头中石化和国营的振华石油在内的中国公司增加了对俄罗斯石油的采购。同时,大部分额外的石油还流向了印度。今年3月至5月,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同比增加了六倍。从之前的不进口俄罗斯石油,到现在进口量直超德国,印度一跃成为了仅次于中国的俄罗斯原油第二大进口国。对此,能源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的高级副总裁穆克什·萨德夫(Mukesh Sahdev)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直言:"更多的原油流向中国和印度,无疑为俄罗斯能源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缓冲和支持。一个明确的信号是,中国和印度将退出中东、非洲和美国的石油供应。原油市场的重新洗牌将减轻对俄罗斯的影响。"
俗话说得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目前乌克兰政府军在俄军"特殊军事行动"下的节节败退,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及北约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的末路。这种政治立场上的不得人心,并不是西方列强通过"坚船利炮"就能有所改变的。依照卢甘斯克州州长盖戴6月22日在社交媒体贴出的最新声明显示,乌东工业城市北顿内茨克的情况无异于"地狱",而俄军正在包围一河之隔的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
盖戴表示:"4个月来,我们所有的阵地都遭到俄军所有各式武器攻击,我只是想强调这一点。俄军企图包围利西昌斯克,但乌克兰军队仍控制着这座城市。利西昌斯克正遭到大口径武器猛烈炮击,该市蒙受巨大破坏。利西昌斯克民众正稳步撤离,我们正慢慢将人们送出去。但在北顿内茨克阿佐特化工厂(Azot)避难的数百名平民,因战火猛烈无法离开。若能达成最高层级协议,达成停火和有明确路线,撤离就有可能。"令人深感讽刺的是,就在乌克兰军队正在试图逃离北顿内茨克之际,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Charles Michel)则在23日推文写道:"欧洲理事会刚刚决定把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列入候选国"。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候选国身份只是成为欧盟成员的第一步,乌克兰加入欧盟的程序可能需要很多年,并且不能保证成功。在那之前,考虑如何在与俄方的停战协议中讨价还价,显然对乌克兰来讲更为现实。因为未解决领土冲突的国家,已被明确规定不能成为欧盟正式成员。除非俄乌战争结束,否则乌克兰难以真正融入欧盟。而在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和土耳其5个欧盟候选国的"反面教材"中,土耳其成为欧盟候选国的时间已经超过了20年,却迟迟无法踏入欧盟一步。按照俄军目前对乌东地区的进攻速度,留给乌克兰入盟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多了。
中印两国对俄原油进口量稳步攀升,西方对俄制裁计划或将全面失败。虽然俄罗斯石油在西方压力下进行了"含泪大甩卖",但全球能源价格的飙升仍然为俄罗斯带来可观的石油收入。总部设在芬兰的能源和清洁空气研究中心估计,西方的施压运动导致5月俄罗斯能源出口总量减少15%,但高燃料价格为其在过去4个月带来970亿美元的收入。另据国际能源署上周在其月度报告中估计,俄罗斯5月的石油出口收入增加了17亿美元,达到200亿美元左右。
对此,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的国际制裁和能源专家玛丽亚·沙吉娜(Maria Shagina)表示:"中、印和俄罗斯仍然可以用美元进行能源交易,因为大多数与能源有关的交易被美国豁免于制裁。北京和新德里能在多大程度上减轻西方买家带来的损失,则取决于价格折扣、物流挑战和长期石油需求。"
对于拜登政府为何要在能源交易上给中印等国开绿灯,沙吉娜并未解释这是美国人为了变相给本国经济"松绑"。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经济通胀已达40年以来新高之际,美国总统拜登已经打算缓和中美经济,并正在计划同中方举行会谈。在美国白宫周二(6月21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拜登已亲自证实了这项"大胆的计划"。那么,在有着"世界霸主"之称的美国都向中国"服软"的背景下,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和对乌克兰的军援还能持续多久?恐怕我们只能用孔乙己的那句经典的"多乎哉、不多也"来加以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