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英雄到众叛亲离,哈萨克斯坦大汗的不体面结局
1、
哈萨克斯坦"大汗"倒下了
2022年6月5日,哈萨克斯坦就宪法修正案举行的全民公投结束,结果显示,修正案获得了77.18%的赞成票。
这个修正案针对的,正是哈萨克斯坦的独立之父、民族英雄,有着哈萨克斯坦"大汗"之称的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
从1991年开始,纳扎尔巴耶夫担任哈萨克斯坦总统,一直到2019年才辞去职务。可是他继续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仍然是哈萨克斯坦的最高领导人。
2022年1月27日,在全国持续爆发的抗议之下,哈萨克斯坦议会上院通过法案,取消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终身主席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终身主席的职务。
而这一次的全民公投,也真正意味着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彻底终结。
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有着极高的声望。今天的首都努尔苏丹,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纳扎尔巴耶夫连续5次连任,每次的得票率都没有低于80%,第一次和最后一次的得票率更是高达98.9%和97.75%。
这样一位在民间有如此高支持率和声望的领导人,是如何被今天的哈萨克斯坦民众所抛弃的呢?
2、
"大汗"的崛起
纳扎尔巴耶夫,1940年出生在苏联阿拉木图州,也就是今天哈萨克斯坦的旧都阿拉木图。
要说清楚他的经历,就不得说简单介绍一下哈萨克斯坦的历史。
哈萨克斯坦,是1991年才从苏联独立的,在此之前,它叫做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而在更早的时候,它是沙俄、蒙古、突厥乃至大清纵横捭阖之地。
在哈萨克斯坦这块土地上,先后出现过突厥汗国,蒙古帝国旗下的金帐汗国,哈萨克汗国。后来又分裂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三个汗国。
到17世纪,蒙古草原又崛起一位英雄,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发动了对三个玉兹国的侵略战争,而中玉兹和小玉兹干脆加入沙俄接受保护,大玉兹则被准噶尔吞并。之后准噶尔又被大清打败,大玉兹因此成为了大清的附属国。
再到鸦片战争之后,沙俄趁着大清国力衰落,吞并了大玉兹,至此哈萨克全境都归俄国所有。被沙俄统治的哈萨克人也曾经发生过反抗,爆发了一系列的冲突,还在沙俄的后期宣布独立,建立了阿拉什自治共和国。
不过这个国家仅仅建立了几年就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加入苏联的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加入苏联之后,苏联非常慷慨地将一大块原本属于俄罗斯的土地划给了哈萨克。哈萨克一下子不仅恢复了原来的国土,还扩大了自己的疆域。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国土面积达到272万平方公里。
苏联将俄罗斯的大片土地送给哈萨克人,除了表示对这位新成员的欢迎之外,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更好地同化哈萨克人。 哈萨克本来就长期分裂为三个玉兹国,民族统一的意识不强,这一下苏联送来大片的俄罗斯领土,同时也送来了大量的俄罗斯人,改变了哈萨克的人口结构。
可是苏联千算万算,没有算到自己有解体的一天。
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
此时的纳扎尔巴耶夫,身为前苏联哈萨克的第一书记,面临的是一个怎样的摊子呢?
身为主体民族的哈萨克人,只占总人口的39.7%,俄罗斯人占到37.8%。想想后来的乌克兰乌东地区,就是因为大批俄罗斯人想要回归俄罗斯,搞得国家分崩离析。哈萨克斯坦虽然独立了,但纳扎尔巴耶夫如果处理不好民族问题,那也免不了这样的命运。
纳扎尔巴耶夫是怎么做的呢?他立即出台了《移民法》,吸引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哈萨克人回归祖国,只要来就给政策,给补贴,帮助就业。另一方面,他也鼓励境内的俄罗斯人回俄罗斯找他们的祖国,只要愿意走就给路费,帮忙搬家。
这样一来,此消彼长,境内的哈萨克人占比逐渐增加,到了2009年,已经占到了总人口的63.1%,成为名符其实的主体民族。
另外,纳扎尔巴耶夫还主持了迁都,把首都从他的家乡阿拉木图迁到了更北边靠近俄罗斯的努尔苏丹(当时还叫做阿斯塔纳)。
要知道阿拉木图可是哈萨克人口最多的城市,而且气候宜人,设施完善。相比起来北边的阿斯塔纳地广人稀,冬季温度经常在零下40度,居住环境恶劣。迁都到这样的地方,很多人是想不通的,但纳扎尔巴耶夫以"金刚不能夺其志"的决心毅然这么做了。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震慑北边的分裂分子,有一种"天子守国门"的感觉。
除此之外,纳扎尔巴耶夫还最被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自愿销毁了苏联时期的一笔遗产——1410枚核弹头。
要知道这个数量已经是世界第四大拥核国家了,有这么庞大的"杀器"震慑世界不好吗,为什么主动销毁呢?
那是因为纳扎尔巴耶夫算了一笔账,光是养这些核弹头每年就要耗费国帑无数,根本承担不起。那还不如借此机会表达自己的和平主张,多结交点朋友呢。美国人听说了,立马愿意帮哈萨克斯坦把这些核武销毁,并且还送来了经济援助。这对于刚刚建国的哈萨克斯坦来说是雪中送炭。
纳扎尔巴耶夫还展现了他天才般的外交技巧,在国际上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不管是对俄、对华、对欧、对美,都坚持友好相处的外交方针。
在纳扎尔巴耶夫的领导下,哈萨克斯坦的经济迅猛发展,在2013年之前,GDP增长率平均在8%左右,成为了中亚最大的经济体。
所以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的威望不是白来的,威望最高的时期,他就像是哈萨克斯坦的"突厥大汗",受万民拥戴。
可是,如果纳扎尔巴耶夫懂得激流勇退,或许他这"突厥大汗"的威名将永载史册,成为哈萨克斯坦人民永远拥戴和景仰的领导人。
但偏偏,纳扎尔巴耶夫没有这样做,对权力的眷恋使得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寻求连任。
28年的总统生涯,也造就了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家族——纳扎尔巴耶夫家族。
纳扎尔巴耶夫有三个女儿,大女儿达丽嘉,曾一度担任参议院议长。二女儿狄娜拉,是哈萨克斯坦排名第四的富豪,她的丈夫库里巴耶夫排名第三,所以这夫妻两人加起来是妥妥的哈国首富。三女儿阿利雅,18岁就嫁给了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的公子阿卡耶夫,后来离婚了,目前的夫婿多萨诺夫,是哈萨克石油运输公司的董事会主席。
国家变得像一个家族系统,靠着裙带关系升官发财,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哈萨克斯坦人民的不满开始越来越多。
2019年2月4日,阿斯塔纳的一间寓所发生火灾,五个儿童全部丧生。看起来只是一次意外悲剧,但到15日,哈萨克斯坦发生了数百起抗议活动,民众高呼要求纳扎尔巴耶夫辞职。
这场火灾的背后,暴露出哈萨克斯坦的诸多问题。
阿斯塔纳冬季的气温非常寒冷,但这户人家的社区竟然没有安装暖气,只能点炉子取暖。而且这个炉子并不符合安全标准,发生爆炸引发了火灾。
在全国群起抗议的压力之下,已经做了28年总统的纳扎尔巴耶夫只能宣布辞职,总统的位置由他一手培养的后辈托卡耶夫接任。
但是,他还保留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职务,掌握着军权,实际上依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托卡耶夫一直将纳扎尔巴耶夫视作导师,也非常配合,甚至还在纳扎尔巴耶夫辞职之后,立即将首都的名字改为努尔苏丹,以此来表彰纳扎尔巴耶夫对国家的贡献。
有一个这么崇拜自己和配合的继任者,军权又被牢牢抓在手里,纳扎尔巴耶夫本来还能继续掌权,但是,2022年年初,因为油价涨了8毛钱,让纳扎尔巴耶夫彻底退场。
3、
因为涨价8毛钱引发的"变天"
2022年年初,哈萨克斯坦宣布石油涨价,加油站的液化石油气价格从每升60坚戈翻倍到120坚戈,涨了60坚戈(约合人民币0.88元)。
哈萨克斯坦的经济本来就高度依赖能源出口,这两年国际形势动荡,国际油价下跌,再加上疫情,人民的日子本来就不太好过。人均收入连年下降,从2013年最高的的人均13891美元下降到如今的9056美元。
这8毛钱,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民众又开始像2019年那样上街抗议,而且这一次的规模更大,冲突也更为激烈。
民众和防暴警察大打出手,还将纳扎尔巴耶夫的铜像推倒,总统托卡耶夫不得不请求俄罗斯派了2000名维和人员来协助防暴。
一直对纳扎尔巴耶夫非常配合,乃至崇拜的托卡耶夫,此时展现出了他的"雷霆手段"。
托卡耶夫先是宣布纳扎尔巴耶夫辞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由自己继任该职,把军权抓在了手里。
紧接着,又在议会上院通过法案,取消纳扎尔巴耶夫哈萨克斯坦人民大会终身主席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终身主席的职务。
托卡耶夫还将纳扎尔巴耶夫的一些亲信抓捕了起来,比如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马西莫夫,罪名为"叛国"。
最后,再举行了一次全民公投修改宪法。
即使是在卸任总统之后,纳扎尔巴耶夫仍然保留着宪法赋予他的"国家领导人"的头衔——无论他的正式职位是什么,这一角色都将使他能够对政策制定产生影响,而新的宪法将会取消这种地位。
短短几个月时间,托卡耶夫就全面清除了纳扎尔巴耶夫的影响力,带领着国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其实,不管是谁最终坐稳了这个位置,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抚民心,恢复秩序。"得民心者得天下"。让人民的生活有真正的改善,并能够带领着国家一路向前,那才是长治久安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