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立志,后复盘
阅读1000天挑战/DAY4*立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志不立,复盘也只是会是一盘散沙。
华与华创始人华杉这个人就非常的重视立志,他说,人一定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志向是什么,首先你的需要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可以为社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果你的志向是挣钱,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挣钱只是结果,不是目的。
这就让我想到了金惟纯先生的《人生只有一件事》,越长大我们面临的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也让我们不知不觉中用复杂的方式去面对这个世界,其实当你停下来仔细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抛开复杂的假象之后,就只剩下一件事了。
人生其实很简单,不要把它想得太复杂了,只要一件事,什么名和利都只是你做这件事带来的附加结果罢了。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世间万物就是这样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我们要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一"。
孔子的"一"是"仁"
老子的"一"是"道"
王阳明的"一"是"致良知"
毛泽东的"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任正非的"一"是"以客户为中心"
......
这些"一",他们虽然都有自己的个性,但是他们却有个共性,就是"利他"。
所以我们在立志的时候,你确定自己的志向是对社会的发展有用的,你对这个社会是有存在价值的,你做这件事对别人是有帮助的,坚持"利他"原则。
当确立志向之后,就要可以开始复盘了,复盘是什么呢?
是不是睡前想一下今天发生的事就是复盘了呢?
是不是写一下日记就是复盘了呢?其实不是的,复盘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学习与行动导向,强调从发生的事情中学到东西,指导今后该如何更好的行动。
*复盘误区
对复盘的理解很多人都存在一些误区。
复盘是不是就是总结,复盘是不是就是勤于思考,不是的。
复盘是不等于做总结的,复盘是总结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总结。
复盘是从结果入手,倒推原因,看结果有没有达成目标,结果好不好,思考当时做这件事的时候,做了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做。
复盘也是不纯思考,复盘是需要记录的,没有过去发生的的事情,就没有办法累计经验,唯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不记录就会容易忘记过去发生的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且复盘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
*复盘的层次
复盘至少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就是【反观】,反观其实就是回顾和记录,回顾自己一天都做了什么,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自己的情绪怎么样。
反观是复盘的起点,就是像过电影一样,让自己用观众的视角去看自己一天的生活。
做记录不要怕多,也不要怕自己没有文采,就老老实实的写就可以了。
做记录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看出自己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都在抱怨外在因素,从不把问题往自己身上想。
复盘的另一个重点是盘自己,而不是盘别人。
复盘也是给自己看的,也无需给别人看。
第二个层次是【反思】,为什么要写记录,反思的时候就会用上了,在记录中,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某种感觉,某件事会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要去寻找事件背后存在的个人问题,和我们处理事情的固有模式。
比如固有模式,孩子哭了,母亲每次都先责骂孩子。
反思才会看见固有模式,看见固有模式,才可以修正和调整模式,让优良模式更优良,让恶性循环的模式被终结。
第三个层次是【反省】,前两层更加关注的是"事",反省更加关注"人"。
反省让人的心越来越强大,反省也是反脆弱的过程。
书中,作者将复盘的框架分了微观,中观,宏观,我觉得这个特别有意思,培养复盘体系也可以像过关斩将一样,一层一层的升级。
微观就是我们日常需要做的日周月年盘,好好日盘才能好好周盘,好好周盘,月年盘才能好。
而年盘是了解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个转折点,有年盘做出的下一步行动计划,也才能好好的日盘,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如此往复就会渐渐有个螺旋上升的闭环。
微观里说我们需要做什么,中观就是告诉我们复盘的方法论
复盘七步
复盘三角
复盘六字诀
复盘心法
U型反思会
这些就是方法,这本《复盘》作为一本工具书,这些方法都是在指导我们的行为,也是需要让我们付出实践,才可以看出这本书的最大作用。
复盘做到最后就是宏观
宏观是战略复盘,在这里去找到自己的人生路径,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曲线,去找到自己的那个"一",然后去践行这个"一"。
最后
我个人觉得复盘的背后藏着的是自律,是不断的坚持,是日复一日的思考,是每个日日夜夜地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一件事情轻易的开始
也意味着有可能草率的结束。
一件事情既然决定要去做了,那么就要着手开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