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5月 的一个夜晚,国民党陆军上尉连长林正义 纵身一跃,跳入了金门岛和大陆之间的海里。 在3个多小时后,27岁的林正义游到了距离金门2.2千米的福建,从此改名叫做林毅夫。 台湾省政府因为林毅夫的突然失踪而乱做一团,毕竟他可是驻守金门的军官 ,又曾经因为弃笔从戎、自愿参军的做法,而成为了台湾省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名人。 林毅夫的这一离去,可真是在打国民党的脸。 林毅夫 多年以后,林毅夫成为了北京大学著名的教授和世界银行的副行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改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么,林毅夫为什么突然选择到大陆发展? 林毅夫的一生又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接下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林毅夫在台湾省的经历。他本以为参军就可以报国 1952年10月 ,林毅夫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父母给他取了这个名字,是希望他能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正义之士。 林毅夫是家里的第四个孩子,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是在父母的教育下,兄弟姐妹都能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因此,林毅夫也从小就有一颗博爱的心。 1971年,林毅夫考上了台湾大学,这是台湾省最好的学校,此时林毅夫学习的是农机专业。 在台湾大学,林毅夫不仅认真学习,还经常参加课余活动,当上了学生会的主席。 可是林毅夫却在大二的时候主动服兵役 ,要求从台湾大学退学。 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媒体也纷纷报道,毕竟一般在台湾省服兵役都需要强制性的,很少见到名校大学生主动来当兵的。 国民党也非常重视此事,毕竟林毅夫是台湾省本地人,对于宣传国民党在台湾省的统治非常有利。 因此,蒋经国亲自接见了林毅夫,还将他安排到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评选他为"十大杰出青年"。 林毅夫早年照片 林毅夫之所以退学,是因为在学校学到了很多近代史相关的知识,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台湾省的出路,而当兵无疑是报国的一个好的方式。 1975年,林毅夫从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了,他的成绩很高,全校排名第二,这一年他娶了妻子,叫做陈云英。 1976年,林毅夫在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并且在1978年成功拿到了硕士学位。 就是这一年,林毅夫返回到军中,当上了金门马山播音站的陆军上尉连长。 林毅夫在金门呆了一年,每日偷偷地听着大陆那边的广播 ,广播中播报着大陆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国家将要大力发展经济,说不激动是不可能的。 更重要的是,大陆离金门只有2.2千米,他抬头就能望见远处大陆那巍峨的山脉,辽阔的土地,自然对大陆的风景更加向往。 台湾省的未来是什么样? 这是林毅夫一直不断思索的问题。 这些年来,他见识到了国民党军队里的贪污和腐败 ,认为当兵并不能救台湾省的人民。 他认为,台湾省2000万人的未来发展还是需要靠对岸那十亿人帮助的。 虽然他的父母、长官和妻子都对他很好,他继续留在这里也能享受到更为优渥的生活,可是他并不贪图这种世俗的东西。 因此,他偷偷地计划安排好了一切,利用手中的权力,下达当晚的宵禁令,命令士兵们夜晚不许出来。 林毅夫非常细心,他选的这一天,恰好能不连累自己的同事和上级。 巧合的是,当天晚上正好有一个士兵想要向林毅夫请假,发现连长失踪后,急忙报告给了上级。 当天半夜,全连队的士兵都在找林毅夫,可是他们翻遍了整个金门岛,都找不到林毅夫的身影。 鉴于林毅夫的身份证件都被他带走了,海边还有一些行走的足迹,他们有一个大胆的猜测:林毅夫这是游向了共产党那边。 这件事情被国民党内部给瞒了下来,如果媒体报道出来这个,那岂不是让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出了个叛徒? 更重要的是,如果让台湾省原住民发现,原来还有从金门岛游到福建的这条路,那岂不是更不利于自己的统治? 与此同时,身在台湾省的林毅夫的父母、孩子和怀着二胎的妻子,正在对林毅夫的安危日夜担忧。 其实,林毅夫在离开之前,已经和妻子有意无意地聊起过,王宝钏苦度寒窑18载的故事了。 如今自己的丈夫没有了消息,陈云英也能猜到林毅夫大概是去了哪里,她和丈夫互为知己,自然是支持丈夫的决定,此时只在心中祈祷:自己的丈夫能够实现理想。 那么,林毅夫到了大陆后,一切都会顺风顺水吗? 陈云英他成为了第一个海归博士 游到了福建后,林毅夫被驻守的士兵给发现了,我国政府非常赞赏林毅夫这种弃暗投明的行为,查看了他的简历后,惊喜地发现这是个人才,又问道:"(在大陆)你想要做什么?" 林毅夫表示,希望能够去念书,以林毅夫的学历来讲,进我国的大学念书是没有问题的。 本来,林毅夫最想去的学府是中国人民大学, 但是该学校对林毅夫的动机和身份还保留怀疑态度,因此政府将林毅夫安排进了北京大学。 林毅夫也为了防止家人遭到国民党的迫害,而从林正义更名为林毅夫,这取自曾子说的一句话:是不可以不弘毅。 林毅夫在去北京大学读书前,先来到了四川的都江堰,因为他崇拜的李冰父子 ,曾经在这里治水,造福了当地的百姓,他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1979年9月,林毅夫正式进入北京大学学习,考虑到自己曾经是工商管理硕士,他选择了攻读北大经济学专业的硕士。 林毅夫的基础较好,学习又很努力,在北京大学也成为了成绩最优秀的人。 这时候,他还没有想将经济学当做自己可以一生奋斗的职业,直到他遇到了自己命中的贵人舒尔茨。 舒尔茨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1980年,来到北京大学讲座。 由于舒尔茨不会中文,而我国当时缺少既懂得英文、又有经济学基础的人才。 舒尔茨 这时候,林毅夫便成为了最合适的翻译人选,而且,他早年在台湾省还学得了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 这场讲座后,林毅夫从舒尔茨那里学到了更深奥的经济学知识,而舒尔茨也非常欣赏这个优秀的年轻人,两人深度交流了一番,竟发现对方也对农业经济学 很感兴趣。 于是,舒尔茨私下里邀请林毅夫,去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因为舒尔茨是芝加哥大学的荣誉教授。 林毅夫欣然答应了下来,1982年,通过硕士期间优异的成绩和表现,他申请到了留学的全额奖学金,并在同年北大硕士毕业后,来到了美国芝加哥留学。 在芝加哥大学,他师从舒尔茨,学到了很多西方经济学相关的知识,以及现代农业对于经济学的意义。 在读博士期间,林毅夫的老婆也在1983年来到了美国。 林毅夫和陈云英终于相聚在一起,和妻子一同来到美国的,还有林毅夫4岁的女儿和7岁的儿子。 这些年,陈云英也很上进,先在爱丁保罗大学念硕士,又在华盛顿大学念博士,学习的是特殊教育专业。 在林毅夫博士毕业后,本打算立刻回到北京,却因为妻子的博士学位还没有拿到,林毅夫就在耶鲁大学当了一年的博士后。 在1987年,林毅夫夫妇拒绝了国外高薪的工作邀请,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国内 。 即便是在他主要研究西方的市场经济学理论方面的知识,而我国主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发挥不出他的优势的情况下。 因为他始终记得孙中山先生说的话:一个人有多少能力,就应当承担多少责任。 他已经有了渊博的知识,如今,该是身为一个知识分子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了。 那么,他会怎样大展身手呢?他想帮助更多贫穷的人 林毅夫是带着30多箱英文资料 回来的,这些都是宝贵的知识财富,在那个年代,他是第一个海归的经济学博士。 回来后,林毅夫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副所长,因为他想要研究农业的经济发展问题,就先要对我国的农业有一个真实的观察和了解。 在掌握了农业和农村的知识后,才能总结出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在这里,他没有同行可以交流,也没有相关的文献可以参考阅读,一切都要靠自己。 他也积极地向政府献言献策,不管政府是否会采纳,只要自己认为是对的,他都会向政府提出来。 在1994年,他和几个海归的经济学朋友,在北大创办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他也辞去了在国务院研究所的职务。 自从1993年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后,林毅夫有了更多施展的空间,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他也希望能够培养一批顶尖的人才。 林毅夫发表的《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等论文多次在国际上获奖,花了五年时间撰写的《中国的奇迹》一书 ,也将中国飞速发展的消息告知了全世界。 由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增强,连世界银行也开始重视了这个国家,也就是此时,林毅夫迎来了事业的另一个高潮。 2008年,林毅夫被聘为世界银行的副行长。 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一个重要机构,承担着发展融资和发展政策的作用,是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在世界银行任职后,林毅夫开始思考更有深度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世界上的贫困人口都过上小康生活。 其实,在美国的时候,林毅夫的生活较为清贫,夫妻两个都在念书,还有孩子需要照顾,这时候的林毅夫,在收到了父母从台湾省寄过来的钱,才能支撑下来 。 他认为,自己能过上如今衣食无忧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幸运因素存在,那么,怎样才能让所有的贫困人口都足够幸运呢? 2016年,林毅夫成立了"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并在此担任院长,在这里,有很多来自非洲国家的学生。 林毅夫将中国这些年发展成功的经验介绍给他们,他们通过在这里努力学习,回去建设国家,让他们自己的国家不再贫穷落后。 林毅夫的这种做法,大大地提高了非洲国家的人民对中国的好感。 除了教南南学院的学生,林毅夫本人也是北大的教授,每逢他的课,都被学生挤得水泄不通。 不管平日多忙,他都会准时上课,只要他人在北大,总会在办公室忙到12点以后,然后早上7点钟,又出现在了办公室。 他的妻子很关心丈夫的身体,也会时不时地亲自来催促一下。 陈云英在国内从事特殊教育行业 ,不会放弃每一个发展障碍的儿童,她让中国的特殊教育行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事业爱情双丰收,在外人眼里,林毅夫的一生应该是没有什么遗憾了,可是,他却也有一个心结解不开。 那就是林毅夫一直想要回台湾省祭祖,可是台湾省那边死活不同意。 在1996年林毅夫母亲去世的时候,林毅夫的申请就被台湾省政府给驳回了 ,在2002年林毅夫父亲去世的时候,台湾省还因为这事引起了很大的纠纷。 当时,林毅夫向台湾省申请的文件在机缘巧合之下,被媒体报道了出来。 台湾省的百姓也知道了,原来国民党的连长林正义竟然"叛逃"到了大陆 ,还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学家。 台湾地区恼羞成怒,严厉指责林毅夫当年的所作所为,军方首长 甚至直接放言:"如果他敢回来探亲,我就不干了。" 林毅夫为了平息此事,也只好忍着哀痛,在北京直播祭拜亡父。 陈云英带着丈夫的期待,回到台湾省祭拜林毅夫的父亲。 如今,林毅夫既是北大等多所院校的名誉院长、名誉教授,也是全国的政协委员,正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殚精竭虑,希望他能够在有生之年,实现回到台湾省祭祖的心愿。参考文献: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林毅夫:我是实事求是派》 中国台湾网:《陈云英:相信终有一天能和林毅夫一起回台湾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