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汉奸"和"卖国贼",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汪精卫。 的确,在充满屈辱的近代史中,汪精卫不但没有帮助国人抵御外国侵略,还背弃了国家民族。 正因为如此,新中国建立以后,人民自发地修建了汪精卫夫妇的跪像, 就安放在汪精卫故居旁边。 跪像中汪精卫夫妇被绑着,承受着无数人的唾骂和鄙夷。 "做错事,就应受到惩罚。" 这是汪精卫之子汪文悌于2005年回乡祭祖时,在汪精卫夫妇跪像前所说的。 汪精卫与陈璧君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其中只有最年幼的汪文悌,多年之后回到家乡祭祖过。 汪精卫为何被称作"头号大汉奸"? 汪精卫子女的下场怎样? 汪文悌回到家乡祭祖时,有何感想? 汉奸头子作恶无数 汪精卫原名汪兆铭,笔名精卫,年轻时以才学出众而出名。 汪精卫年轻时,因不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投身革命,为国家谋求更好的发展道路,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报效祖国。 他初到北京,便策划暗杀清朝末代皇帝之父, 也就是清朝的载沣。 这份魄力,当真是让人佩服。 刺杀失败,他身陷囹圄,孤勇有名,得到了天下有识之士的赏识,名声大噪。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一时间传唱不绝。 汪精卫也曾经积极参加过同盟会。 经过自己的努力与拼搏,他渐渐成为了国民党中的骨干,这也使他的爱国之心愈来愈旺盛。 汪精卫的人生,可以说是前半生是个英雄,后半辈子是个狗熊。 在他早年拜访孙中山时,便认同三民主义。 孙中山对这个年轻人颇有好感,所以汪精卫很快升迁。 甚至汪精卫还为孙中山写了一份《总统就职宣言》,并追随了孙中山二十多年。 在孙中山病重的时候,汪精卫还去记录孙中山的遗书,深得孙中山的信任。 孙中山去世后,汪精卫曾是国民党的领袖, 但最后却被更善于阴谋诡计的老蒋击败 。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老蒋在庐山作了著名的演说,并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口号。 汪精卫这时虽嘴上也叫嚣着要打,但对战况的看法很悲观,说:"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 自全面抗战爆发至南京沦陷,汪精卫在老蒋面前"进言和平"多次,并为此给老蒋写了十来封信。 汪精卫、周佛海、陈公博于1983年12月由重庆逃至越南河内。 开始了媚日卖国之路,并在日本支持下,建立南京伪国民政府。 汪精卫为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一方面在占领地区搜刮平民,另一方面又组织伪军到处搜捕抗日人士,同时又积极地开展诱降国民党军官的工作。 在汪精卫的诱惑下,许多文化界人士纷纷加入汪伪政权。 汪精卫没有像他年轻时一样,选择为国家民族牺牲自己的生命,却做了日本人的叛徒。 抗日战争期间,汪精卫堂而皇之地成为日本人的走狗,也就是所谓的"卖国贼"。 汪精卫本人认为,向日本投降是一种好办法,在当时的敌人强大而我方又弱小的环境中,他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免遭屈辱。 但在外人看来,这是一种背叛行为,是绝对不能饶恕的。 汪精卫在国家大事上犯下了大错,但他对自己的妻子却忠贞不渝, 这一点值得称赞。 他一生中仅有一位妻子,若有人看过汪精卫夫人陈璧君的相片,便会觉得他们不像是一对,许多人把他们比作"俊男丑女"。 不过,他从不嫌弃自己的妻子。 不管是荣华富贵,还是危难之时,他的妻子也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一直到他死在日本。 说起来,国人对汪精卫的仇恨由来已久,1935年汪精卫通过"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同意了卖国条约,激起了国人的愤怒。 斧头帮帮主王亚樵有意除掉这个汉奸,于是派出了孙凤鸣义士,想要找到一个击毙汪精卫的机会。 汪精卫当时虽然死里逃生,但他的身体内却留着一颗子弹。 1943年,日军医生确诊他患有多发性骨髓肿大,后来病情加重,于1944年11月在日本去世。 享年61岁。 虽然他死在了日本,但按照他的意思,他要把自己的遗体安葬回国,并且叮嘱自己的家人,葬礼能省就省。 不过,他的部下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思去做,或许是日本人想要笼络人心。 汪精卫的遗体最终埋入了今天的南京梅花山。 但是在战争时期,作为南京的中心,梅花山也成了一片废墟。 汪精卫的坟墓也被炸了,从此再没有人关心他的坟墓好坏。 因为汪精卫是一个卖国的人,所以他的后代也很少有人知道。 身为罪人之子,尽己所能为父辈还债。 汪文悌于1946年出狱后,到香港与其三姐汪文恂相依为命。 家里的财产,大部分都被哥哥送到美国了。 他们的生活很是困窘。 没过多久,就有人发现了汪文悌的真实身份,对他进行了侮辱。 当他们得知汪精卫安葬在了南京时,就问汪文悌:"你的父亲,觉不觉得愧对中山先生?" 据说74师用150公斤的炸药炸掉了汪精卫的坟墓,他们又跑过来质问:"你母亲不是在坟墓里加了钢筋吗?为什么在炸弹面前一点作用都没有?" 这些话,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悬在了他的头上。 但汪文悌的心中,却是无比的坚定:尽己所能为父辈还债。 回乡祭祖,有情有义 2005年,汪文悌应邀回大陆参加桥梁工程,77岁高龄的汪文悌,在离开大陆数十年后,首次回国。 汪文悌这些年虽然也去了不少地方,但却从未回过自己的老家。 汪文悌回到家乡,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去祭祖,他的心中百感交集,他不能否认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血缘关系,但是自己的父母确实做出了背叛国家的事。 汪文悌1944年被审讯的时候18岁,初中毕业,许多事都说不清楚。 可是他却没法洗白,他确实从汪精卫那里得到了好处,十七八岁就进了官场,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个叛徒父亲。 有人猜测,在此之前,他一直没有去祭奠自己的父母,或许是觉得自己的寿元将尽,想要在临死前再来看一眼自己的父母。 他看见了跪在地上的双亲雕像,默然不语,跪在了双亲的跪像面前,默默地哭泣。 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父亲会出卖祖国人民,他的罪行,自己没有办法抹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接受万人唾骂。 祭祖完毕,他独自坐在一旁的沙发上,沉思良久。 有人询问他怎么样了,他说:"我知道我的父亲做错了,他是国家的罪人,是历史的罪人,这是他应得的惩罚。" 汪文悌慢慢地起身,抹了把眼泪,走出家门,向前来探望自己的同乡和长辈们深深一拜,然后匆匆地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前往香港度过自己的余生。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在历史上那些普通人,往往能恪守道德,忠于国家,而那些博学多才的读书人,却经常会做出违背良心、背叛祖国的事情来。 汪精卫身为昔日赫赫有名的才子,面对强敌,竟然与国家和人民作对,实在是可悲可叹。 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年轻时的爱国热情荡然无存,被所有人唾弃的叛徒所取代。 这种对比,实在是太让人可惜了。 毕竟,那个时候的中国,就算是女子,也是非常有骨气的。 可悲的是,这个曾经的热血男儿,却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巨大的转变,让人忍不住叹息。 但正如他儿子所说,做错事了,就必须要受到惩罚, 虽然他曾经是一个爱国的年轻人,但他背叛了民众,这是不能原谅的。 结论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每个人的都是没有选择,身不由已的,但这并不是叛国的理由。 在国家的利益面前,没有任何的狡辩可以推卸责任。 正如汪精卫之子所言:做错事就应该受惩罚,汪精卫的跪像,是对英雄的一种忏悔,对人民的一种忏悔。 也是对自己辜负国家的一种忏悔。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删除) 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喜欢文章就请点赞关注,在下方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欢迎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