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双重上市,中美竞争进入转折点
在7月26日,阿里巴巴发布了2022财年的年报,截止到2022年3月31日,阿里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约13.1亿,国内年度购买用户超过10亿,提前了两年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阿里还发布了双重上市公告,要将香港新增为主要上市地。
阿里的年报和双重上市意味着什么?
我认为这是中美"三大战役"出现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今天我和大家分析为什么会是转折点?我们企业能从阿里年报的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中学到什么?
中美"三大战役"出现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从2018年特朗普政府提高关税、对华为等公司制裁,到最近拜登政府的中概股退市威胁,中美之间经历了贸易、科技、金融的"三大战役"。
在贸易战上,拜登政府过去一直保持了特朗普实施的高关税政策,但迫于美国CPI指数创纪录的达到了9.1%,
最近拜登政府已经在讨论取消关税的问题。
在科技战上,美国对华为、中兴、商飞等一系列公司的制裁,在芯片这样的高科技领域围追堵截,但从荷兰光刻机巨头阿麦斯的年报里看到,今年光刻机出口量大增,华为、中芯国际在芯片上隐约取得重大突破。
在金融战上,美国通过持续加息控制高企的通胀,2022年股市出现大幅下跌,最大跌幅24%,也就是达到华尔街进入熊市的标准。
最近多位华尔街机构预测,美股持续下跌可能性非常大,而从5月份以来,中国股市出现明显反弹,出现我年初预测的从"美火中冰"到"中火美冰"的转折。
中国股市没有像2008年那样被美国次贷危机所波及。
金融战的第二个方面体现在中概股退市问题上。
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在美股上市,虽然京东、美团都在香港二次上市,但还是会受到中概股退市的威胁。
这次阿里宣布双重上市不同于二次上市,它在香港具有独立的上市资格,美股股票可以转移到港股流通,不受退市的威胁。
并且,阿里2.2万亿港币的体量也会为港股带来巨大的流动性。
所以,阿里年报显示的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持续增长和双重上市,是中美"三大战役"出现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那么,对企业家来说,从阿里的财报里,我们能学到什么?
我在开头说,以投资人格局看企业,从企业家角度选投资。
从企业家角度看什么?我感觉是看战略,看趋势、看文化;投资人看收入,看占比,看增长。
我们很多中小企业家、经营者非常务实,脚踏实地埋头干活,但是面对疫情这样的重大转折,感觉非常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未来还有什么前途。
这个时候就需要抬头,仰望星空,借力阿里巴巴、腾讯、华为这样的巨头公司,看星空、看未来,打开自己局限在细分行业中的格局。
阿里的年报中透露了阿里的战略格局:
2022年年初,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三大战略:消费、云计算和全球化,作为阿里巴巴面向未来坚定不移的方向和指引。
这三大战略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瞄着地里 。
消费是阿里"碗里"的基本盘,全球化是阿里"锅里"的成功模式的复制,云计算是阿里已经种在"地里",深耕十余年构造的"第二增长曲线"。
渡过生存期的企业家,有了碗里的,就必须想想我们锅里的,还有地里的,这就是企业家要向顶尖企业学习的格局。
那在消费领域,阿里是如何保持持续发展?
1、围绕客户需求持续迭代;
2、通过新零售触达新用户群体。
一方面,淘宝、天猫正在迭代产品功能、流量分发策略以及品类策略,开始从搜索电商向直播、短视频的内容电商靠拢,稳住零售商业的基本盘;
另一方面,阿里进行下沉,通过淘特、淘菜菜这些新零售模式触达新用户群体,打造多维的流量入口,提升转化。
年报数据显示,淘特超过3亿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当中,有20%从未在淘宝天猫上买过东西,淘菜菜的年度活跃消费者中,有超过50%的用户是首次购买生鲜。
在全球化方面 ,由于物流、支付这些基础设施的原因,很多国家的电商渗透率还比较低,中国成功的电商模式无法全盘复制。
阿里过去一直在建设菜鸟的全球物流网络,跟关联方合作打通海外的线上支付,同时采用资本收购战略,收购了海外电商公司Lazada、Daraz、Trendyol。
像聚焦东南亚市场的Lazada就拥有东南亚领先的物流网络和支付能力,营收持续维持在50%以上的同比增长,配合阿里巴巴国际站和供给侧柔性生产能力的提高,拥有超过1.5亿名活跃用户,享受到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红利。
讲到全球化,南京的希音公司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背靠广州上千家服装供应商,在海外年度销售过千亿,让无数的女孩为之疯狂,比ZARA、H&M便宜还好穿,APP的下载量超过了亚马逊,在2022年有望冲击世界500强。
无论是阿里还是希音公司的全球化,都能给我们企业家打开格局,找到增长的方向。
作为种在地里的云计算 ,是阿里深耕十余年,通过核心技术壁垒构造的"第二增长曲线"。
大家都听说过阿里云负责人王坚博士痛苦的故事,"第二增长曲线"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创始人长远的眼光和强大的魄力。
不看数据真的不知道,钉钉虽然在社交上输给了微信,但是基于阿里云计算能力的"云钉一体"战略,在企业办公上,遥遥领先企业微信。
日活用户数量:钉钉>企业微信>飞书;人均使用时长:钉钉>飞书>企业微信。
从阿里财报的三大战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结合自己企业的行业、业务,找到新的增长方向?
最后,我再从管理和企业文化上看。
在管理上,阿里财报中说,公司更大范围地推广了OKR,从"数字导向"走向"价值导向",做到"上下同欲、左右对齐"。
可能还有很多企业老板还不知道什么是OKR?
OKR也叫做"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是一套明确和跟踪目标,以及完成情况的管理工具和方法,由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葛洛夫发明,被引入谷歌后发扬光大。
上个月我参加万科股东会,发现万科也开始实行OKR,在单仁行的文章中,我们和大家也分享过OKR和传统的KPI区别,大家可以看看。
在文化上,我把阿里年报发给我的基金投资者和学员们,大家说这是"最美的年报",除了颜值非常高之外,阿里每年年报的开篇,都会要阐述一遍自己的企业文化,也就是使命、愿景、价值观。
我对比2021/2022年年报,虽然背景不一样,但是传播的使命、愿景、价值观都是一样的,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留言"财报"或者是进入社群,看看阿里的年报文件。
今天看阿里的年报,我没有看收入、占比、增长,而是从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的企业家角度去看,就是希望帮助大家打开格局,在脚踏实地的同时,有机会仰望星空!不要过早地将自己的思维锁定在低层次的思维习惯和格局中。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