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笃行佛教,很多地方大肆修建寺庙,杜牧在诗中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当时寺庙之多。 梁朝初年,南方某小镇上有户姓刘的财主家。刘财主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给当地寺庙捐赠了不少银两,颇受人们尊敬。 一天,刘财主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境中,有一条手臂粗的青蛇朝他扑咬而来,他惊吓得瘫软坐在地上。 危难之时,一道佛光蓦然现身,化作一个身材魁梧的和尚,他双手合十,嘴里念了一句佛语,那青蛇似乎受到了什么惊吓,立马消失不见了踪影。 逃过一劫的刘财主,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对和尚感激不已。 和尚笑了笑:"施主,你一生行善,将是大富大贵之人啊,不过,也得提防身边的小人。"说完,和尚的身子缓缓消失了。 醒来后,刘财主不解和尚话中之意。身边的奴仆都忠心耿耿,妻子冯氏贤惠,他实在是弄不懂哪里来的小人。慢慢地,他将此事淡忘了。 不久后,妻子冯氏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刘家上下都欢喜不已。 刘财主给儿子取名刘善,希望他以后也能够像自己多行善事,福荫后代。 年幼时的刘善,勤奋好学,还很懂事,口齿伶俐,很讨人喜欢。 然而,冯氏的突然重病,打破了一家宁静。 刘财主很疼爱妻子,为了给她看病,寻访不少名医,家里积蓄也花费一空,可冯氏的病情不见好转,半个月后去世了。 刘财主痛哭了一整夜,眼睛都哭红肿了,众人见了无不感动流泪,纷纷称赞他是个重感情之人。 妻子的突然对刘财主打击很大,他整天精神恍惚,生意上的事情也疏于照顾。 有很多好心人给他介绍年轻漂亮女子,刘财主连面都没见就拒绝了。 一天,他带着儿子给寺庙里进香,眼前走来一妙龄女子。顿时,刘财主呆住了。 眼前的女子,不仅仅貌美如花,竟然和他逝去的妻子冯氏有几分相像。 他连忙派管家打听女子身份,不一会儿,管家一脸兴奋说道:"老爷,小的打听清楚了,那女子名叫柳若曦,是邻镇柳家的千金,至今还未出嫁。" 刘财主听了微微叹息。原本柳家也是当地一方的大家族,如今早已没落沦为寻常人家。 话说,这柳家和当地陈家联姻。后来因为柳家没落,陈家爱面子竟然悔婚,结果,柳老爷一气之下卧病在床,不久后离开了人世。 柳若曦和母亲赵氏相依为命,最近一段时间赵氏身体不舒服,故而柳若曦来寺庙进香给母亲祈福。 "老爷,若是您点头,小的立马去给你将此事办妥。"管家是刘财主的远房亲戚,对刘家忠心耿耿,见老爷对刘若曦有意,他也是高兴不已。 刘财主没有说话,默认了此事。 很快,管家传来好消息,说柳若曦愿意侍奉刘财主,来刘家当小妾。 刘财主听了却眉头一皱,"不得委屈了人家姑娘。" 就这样,刘财主明媒正娶了柳若曦。婚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重新振作起来,对刘氏疼爱有加。 一年后,柳氏给刘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取名刘宝,寓意能给刘家招财进宝。 或许是母以子贵的缘故,柳氏在刘家的地位越来越高。 不过,聪明的刘善却看出了不对劲,因为她发现继母在暗中收买家里的丫环和护院。 他本想将此事告诉父亲,可刘财主平时忙于生意,加上对柳氏母子疼爱,渐渐有疏远他之意,所以刘善只得断了念头,一心想着尽快成长起来,给父亲分担些忧愁。 一天夜里,柳氏对刘财主说,她去寺庙进香时,寺里方丈说善儿有慧根,还和他有缘。 刘财主听了眉头微皱,思量一会儿才开口道:"那夫人的意思……" 柳氏露出妩媚的笑意:"此事全凭夫君做主。" 几天后,刘财主把刘善送去了寺庙,叮嘱他一定要听方丈的话。 不愿离家的刘善,心里虽然不快,但还是点头答应了。 方丈法号慧云,见刘善撅着小嘴,面目慈祥地摸了摸他脑袋,笑了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刘善自然懂方丈话里的意思,他咧嘴笑了笑:"多谢师父开导。" 此后一段时间,刘善除了跟随方丈修行,还研习经商之道。 五年后,他已经成为风度翩翩的公子。某天夜里,方丈慧云送他一串佛珠,说此物很贵重,要小心保管。 一天,刘善去后山挑水,碰到一老农,背着一竹笼,他面带笑意,嘴里哼着小调:白云悠悠有飞鹤,小河欢腾草青青。最喜今晚下酒菜,两杯浊酒到天明…… 刘善眼尖,一眼就看出竹笼里有一只受伤的白兔。白兔肥大,少说也有四五斤。此时,它眼巴巴的盯着刘善,像是在求救。 刘善顿时起了怜悯之心,找到老农,"大叔,这只白兔可以卖给小僧吗?" 老农望了望刘善,见他气质不凡,犹豫一番后才问道:"小师傅,你有银子吗?" 刘善听了一脸尴尬,他拿出一串佛珠,"小僧只有方丈师父送的这串佛珠。" 老农神色一动,问道:"你师父可是慧云?" 刘善点了点头。 "早就听说慧云师父是大善人,既然如此,老夫就答应了。"说完,他把白兔给了刘善。 刘善感谢不已,待老农走后,他把白兔放生了。 回到寺庙,刘善低声和师父说起了此事,他以为师父会生气,谁知慧云笑了笑:"难得你有此善心,这是好事,说不定你将来会得到厚报。" 话说柳氏,她很有心计,这些年来表面上装作柔弱女子,实际上她野心很大,想将刘家据为己有。 将嫡长子刘善"赶出"家门,是她计划的第一步,如今这一步已经实现。 接下来,她开始准备实施第二个计划。 刘财主这些年虽然忙于生意,可他平时注重保养,身体一向硬朗。最近这段时间,他去了趟外地回来后,竟然开始莫名其妙头晕,不久后病倒了。 柳氏慌了,连忙叫管家将附近名医都请过来,然而,刘财主的病情依然得不到好转。三日后,刘财主竟然一命呜呼了。 柳氏痛哭晕死过去,整个刘家也是哭声一片。 管家连忙去通知刘善,刘善听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后,差点晕倒在地。 慧云大师双手合十,面色凝重,叫刘善回家去处理后事。待刘善一走,他也悄悄来到了刘家。 刘财主为人心善,人缘很好,很多人到自发前来吊唁。一时间,刘府挤满了人。好在管家精明能干,把丧事办理得有条不紊。 而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刘善,一直跪在父亲灵柩前不肯起身。 继母柳氏苦苦相劝,他才终于肯站起身,准备进卧房去休息一会。 这时,一个黑影找到刘善,将他拉在一边,轻声对他耳语了几句,刘善听后大吃一惊。 半夜里,柳氏嘴上露出一抹不易觉察的笑意,如今刘府上上下下已经被她买通,她准备实施第三个计划。 早在前两天,她就派人在刘善卧房的床底下,放着一个小木人,上面刻着刘善的生辰八字。到了子时时分,小鬼会被吸引而来吸食他的阳气。 然而,到了下半夜,刘善卧房还没有动静。 柳氏心里有种莫名不安,她悄悄溜进了刘善的卧房,准备将被窝掀开。 谁知,被窝里之人不是刘善,她见了差点吓瘫,竟然是刘财主! "亏老夫如此疼爱你,你却恩将仇报,将我们父子置于死地!" "你……你怎么还活着?"柳氏惊吓得面色苍白,"老爷,你原谅妾身吧,是妾身一时财迷心窍,动了歪念,在你饭菜中下了毒……" 原来,刘财主觉察到身体不对劲后,恰好慧云大师来找他。 慧云大师很聪明,一眼就看出了柳氏心藏杀机,当时刘财主不相信,慧云大师无奈,只得让他服下一粒可让人昏死过去的药丸。 将刘善拉到一边的那个黑影,正是慧云大师。 事情败露,柳氏一脸羞愧。 心善的刘财主叹息两声,最终还是将他送去了官府,儿子刘宝留在了刘府。 经历此劫的刘财主,身心疲惫,不久后离开了人世。 刘善还俗,他挑起大梁,从父亲手中接下了刘家的生意。 刘家在他的经营下,愈发兴旺。 不久后,刘善被中正(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官员 )举荐为上品,最后还做了大官,造福了一方百姓。也应了慧云大师那句话,"你会有厚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