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10日,原解放军二野名将、开国中将王近山因癌症晚期去世。此时距离他重回军队时间不久,去世前王近山挂职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原本还想在军队再干一番事业,却抱憾与世长辞。 建国后王近山因为沸沸扬扬的离婚官司,被中央严厉处罚,免去了北京军区副司令的职务,下放农场劳动,军衔也从中将降为了大校。应该说在人生的后半段,这员虎将遭遇了不少挫折,也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改正。1969年,在老友许世友同志的仗义执言下,毛主席重新给了王近山机会,让他到南京军区担任副参谋长职务。相对于他战争年代的过人履历而言,这个职务显然是偏低的,但好在回到了将军钟爱的军队体系中。 好景不长,1974年王近山被查出患有癌症,虽经治疗仍然扩散。1978年将军去世时,南京军区的领导犯了难:因为讣告上写王近山为军区副参谋长,对于这位战绩彪炳史册的名将而言,实在有些不中听。于是南京军区给邓公打了报告,希望能临时给王近山追加一项职务,比如大军区副司令或者参谋长,以全将军的一生名节。 为何南京军区要请示邓公?因为王近山一直是他的心腹爱将,在八路军129师和二野受过邓政委的长期教导。而邓公在王近山病重的几年,也多次关照过他,不远千里亲自到医院看望。邓公主持大局,原本希望对王近山委以重任,但他的病情显然已经不允许了。1975年邓公到南京军区视察,军区司令准备汇报工作时,邓公直接摆了摆手:我这次不听工作汇报,就做一件事,来看看王近山。在场众人听后,无不感动心酸。由此可见,王将军在首长心中的特殊地位。1978年得知噩耗,邓公非常心痛。 不过看了南京军区申请给王近山"提升职务"的报告后,邓公却非常不高兴,说了一句:人都已经没了,还搞这些假名堂?瞎搞。于是,驳回了这个请求。并不是邓公不近人情,王近山在他心里一直是非常珍视的战友。但邓公的一个重要品性,就是讲究"实事求是"。此时王近山既然已经去世了,就不应该再搞一些虚头巴脑的做法,安排他没有担任过的"假职务"。 但邓公思来想去,心里还是十分不好受,他舍不得这位老战友。邓公又重新看了看南京军区递上来的报告,斟酌之后批了两个大字:顾问。意思是在讣告上,称呼王近山将军为南京军区顾问。因为"顾问"两个字很有学问,虽然未必有多少实际负责的工作内容,但担任顾问的人,却往往具备很高的军内地位,相当于是资历深厚的老干部。这是邓公权衡之下的一种做法,用意也很明确:维护老战友的功绩和名节。至于王近山原先担任的南京军区副参谋长职务,则被邓公从悼词之中划掉。这个职务太低,不要念了。 王近山身患癌症过早去世,确实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因为在他去世后,很多有二野、红四方面军背景的将军,都获得了中央的空前重用。王近山如果没病逝,在客观机遇上可能即将迎来军事生涯的反弹,包括79年对越反击战,再立新功也不是奢望。像他早年的二野战友秦基伟,在80年代成为国防部长,还担任了副国级的领导干部,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后来王近山将军遗留下的文字被整理出版,邓公特意为其题词:一代战将。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