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怪谈,颠覆你的语文课。 关注@刘云怪,怪论古今文,慧眼开奇门! 作者:刘云怪 22年语文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借用了《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段。如图所示,作文的出题者将三个名字的区别解释为:一是移用、一是化用、一是独创,并以此为标准,将三个名字相互比较,给出很明显的"虽各美其美,但独创更佳"的价值导向,并让学生在作文中去阐述厚积薄发,推陈出新的哲理。 这国考作文题出得如何?说实话,我个人认为很扯淡。当然,出题者也许就是想借用一下《红楼梦》,故意断章取义,故作泛泛之解,无非是蓄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云遮雾罩,故作高深,好让考生们泪洒考场,让全社会望卷兴叹罢了。毕竟难度低了,分不了层;另外,若考试不难,那么多教辅书,那么多真题卷,那么多绝密辅导材料,那么多补习班怎么卖? 言归正传,抛开作文题本身,只看作文题里提到的这个"试才题对额"的情节,其实远远没那么简单。这个情节有几个必须要了解的故事背景—— 第一,荣国府为什么修大观园? 荣国府的家长是贾政,贾政的嫡女是贾元春,贾元春被皇帝升了贵妃,然后宫里又出了政策,允许其在特定的时间段出皇宫回家探亲,即"省亲",所以,贾府花费甚巨,划地赶工,修建了大观园,以此作为贾元春回家探亲的"省亲别院"。 第二,大观园为什么要修那么大? 原著中,贾家虽然架子还没倒,但是经济财政早已捉襟见肘了。按理说,若只从经济上考虑,一个省亲别院,利用率也不高,没必要修得那么大那么豪华。但问题是,元春被皇帝从"女史"升为了"贵妃",做个类比,相当于从区文化馆馆长直升为文化部副部长,这极其诡异!极不寻常!表面上,天恩浩荡;背地里,天心难测;所以,贾家即使不考虑自己的面子,也必须要给足皇帝面子。 第三,贾政为什么要让贾宝玉来题对额? 贾政作为父亲,想试探宝玉近来学得如何,这仅仅原因之一。贾政和正妻王夫人只生了三个孩子,嫡长女贾元春,嫡长子贾珠,但可惜贾珠早夭而死,第三个嫡子贾宝玉。换言之,贾元春是贾宝玉同父同母的亲姐姐,她从小是看着宝玉长大的,姐弟两关系十分亲密。贾政让贾宝玉试题对额,也是希望姐姐元春能看到弟弟宝玉的才情,欣慰宝玉的成长。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那么,贾政在综合考虑各景点的取名时,是以什么作为评价标准呢?是像高考作文题里写的,以谁是移用,谁是化用,谁是独创为标准吗?或者仅仅是以文学之美作为标准吗? 贾政和贾宝玉 同行大观园的这一群人,其实各怀心思。 先说贾政的一群门客:他们心里很清楚,他们根本没资格为各景点定名,因此,他们取那几个名字,根本不是帮忙,而是帮腔。如果贾宝玉不在场,那他们起的名字就是为了衬托贾政的才学;而贾宝玉来了,他们起的名字就要更降一个水平,要衬托贾宝玉的才学。 再说贾宝玉:贾宝玉在此行中的心理是有变化的。最初,贾宝玉是战战兢兢,只是想揣测着父亲贾政的心思,取几个贾政满意的名字而已。不料到了后来,因为门客们的一通吹捧,又因贾政的宽容默许,渐渐胆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放飞自我,开始高谈阔论,这是另一回事。 最后说贾政:贾政可不是一个无脑文青。虽然贾政也热爱文学,但他对大观园名字的评价标准一直都很清晰——文学考量固然重要,但文学考量一定要为政治考量服务! 贾元春回家探亲,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随行那么多太监宫女,一语不慎,便可能引祸上身。因此,如何用即应景,又脱俗,又吉利的对额来颂恩,求全,祈福,就是重中之重! 那么,用这个没有摊明的标准来看这三个名字,就能理解贾政的选择了。 第一个名字——翼然。这个名字的问题不是不美,也不是移用,而是根本犯了大忌! 为什么?因为贾家的两位先祖——贾演和贾源!当年,两人都是出身行伍,随太祖征战沙场,并有护住救驾之功,所以后来受封了宁国公和荣国公。但古往今来,一旦天下平定了,哪个帝王能允许开国之臣掌有军权?在《红楼梦》中,皇家对贾家已然是仁至义尽了,虽然渐渐收走了贾家的兵权,但不但让贾家世袭爵位,也让贾家享了几代人的荣华富贵。如今,贾家出了个贵妃,贾家就给亭子取名"翼然",这是还不知足?还想振翅高飞?这是要夺权谋反吗? 第二个名字——泄玉。这名字不要说皇帝能不能接受了,贾政首先就不可能接受!因为这名字极其不祥! 贾宝玉之所以叫宝玉,就是因为他生下来时就含着一块通灵宝玉。按书中故事,当时在太虚幻境,警幻仙子说,以故的宁荣二公认为——如今的贾家后代根本没一个成才的,貌似只有贾宝玉或许还有那么一点点希望,让警幻仙子想办法点醒宝玉,不求能广大门楣,至少能或多或少延续贾家的气运。泻玉,那是泻谁?那不就是泻贾宝玉吗?贾家就那么一点希望了,还要泻掉,这名字取得有多混蛋呐!另外,玉不仅仅指代宝玉,也代表着德行,所谓"有德君子必佩玉"!对于君子而言,找块玉来戴着都来不及,还要"泻玉"?这是想泻掉贾家的祖德,泻掉贾家的气运吗?真是不知所谓! 第三个名字——沁芳。相较而言,贾政之所以认可这个名字,很可能是因为他对这个名字的理解和贾宝玉的本意出现了偏差。 贾宝玉的本意是什么?要知道,贾宝玉当时还只是个小孩子,而且他天天泡在一帮姐姐妹妹的圈子里,又天生厌恶孔孟之道,嫌弃经济之学,他能有什么政治敏感度?他说的"沁芳",其实是"沁于芳",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水上的亭子沁润在芬芳之中"。这很明确地暗示了后来贾宝玉住进大观园,整日流连于脂粉之中,沉溺于儿女情长。 那贾政对这个名字是怎么理解的呢?在贾政看来,沁芳应该有两重意思:其一,"芳"是指贾家,沁芳,意思是贾家为皇恩所"沁"。贾家享此富贵,元春又被选为贵妃,贾家当然啊是沐浴了皇恩浩荡。其二,"芳"是指贾元春,沁芳,意思是大观园是沁润元春的处所。 那么,即便按照贾政的理解,沁芳这个名字真的好吗? 其实,不管这个"芳"是指贾家还是贾元春,这个名字依然非常不吉利!借用阴阳玄学的观点来看,亭子高高而立,本属"阳";而亭子孤零零建在水上,水又属"阴"。如果,对亭子的命名偏重于亭子本身,那或许还能"阳胜于阴";而好巧不巧,贾政偏偏又说"还须偏于水",那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阳被阴蚀,阴盛阳衰" 的格局。 水上孤亭,名为沁芳,恰暗示了贾家和贾元春都立身不稳,身处险境,脚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原来,红楼作者用三个名字,做了三个暗喻! 翼然——暗喻贾家不知低调,飞扬跋扈,已成众矢之的; 泻玉——暗喻贾家祖德流失,气运流泻; 沁芳——暗喻贾家深陷坎境,无力回天。 所以说,红楼梦不可细读。因为越读,越会觉得处处都是暗喻,处处都是谜题;越读,越会觉得深不可测,越觉得沉迷其中。 另外再说一点,"沁芳"二字,还有可能暗示了元春真正的死因。 元春深夜省亲,又深夜而归,锦衣夜行,诡异非常 太虚幻境中的十二钗正册里,元春的判词上说"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个"芳",会不会就是指代元春?一些研究者认为,"荡悠悠"三字,也许暗示了元春是被吊死的,但从"沁芳亭"来看,元春会不会是被淹死的呢?上吊是"荡悠悠"的,如果被淹死,尸体最终浮上水面时也是"荡悠悠"的啊? 元春究竟是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楚。 为何有那么多人痴迷《红楼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红楼梦》中,有太多未解之谜!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书稿,不得转载、抄袭,若需引用,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收藏! 关注@刘云怪,怪论古今文,慧眼开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