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暴雨冲出奇石,40年后秘密揭开,竟与消失的中山国有关
前言
在河北省博物馆有一块河光石颇为有名,它就是"监囿守丘刻石",这块石头长90厘米,宽50厘米,厚40厘米,在石头上刻着19个字:"监罟有(囿)臣公乘得,守丘(其)臼(旧)(将)曼,敢谒后贤者"。
连日暴雨冲出了一块"奇石"
事情发生在1937年,河北平山县三汲乡接连下了几天暴雨,当地的村民都为地里的庄稼发愁。因为雨势很强,很多农田都遭了灾,雨停了之后弄被冲垮的人家都到田里去进行修整。当地一位姓刘的村民家里也受灾了,为了把自家农田的缺口堵上,刘老汉找了一块大石头,然而这块石头却非同一般。
当时刘老汉只觉得这石头上有些凹凸不平,等他再仔细辨认,感觉石头上像是写了字。只不过这些字笔画奇怪,刘老汉虽然不知道石头上写得是什么,但直觉告诉他这块石头肯定大有来头,于是就把这块石头拿回家中,就这样一放就是几十年。40多年后"奇石"上的谜团得以解开
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战乱等原因,很多文物都散落在民间。到了70年代,河北省文物局开始组下乡征收文物,当文物局的工作人员来到三汲乡,这块上面刻着奇怪文字的石头也备受文物专家的关注。
为了揭开"奇石"上的秘密,也是请来了古文字专家李学勤先生,经过专家的研究确定石头上的文字是战国三晋书体。而这19个也为考古界带来了惊喜,原来这19个字说的大致意思是在这块石刻周围有一座神秘的皇家墓葬。墓葬是战国中山国的王陵区
既然这里有墓葬,那么对墓主人的身份考古专家们也是非常好奇,于是专家们开始专心研究,在查阅了很多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后,专家们给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座皇家墓葬或许就是在2000多年前消失了的古中山国。
中山国是由白狄鲜虞建立的诸侯国,历史记载上中山国曾与晋国、魏国等都交过战,曾被魏文侯所灭复国后最终被赵国彻底灭掉。为了证实猜想,考古队对墓葬遗址展开了挖掘工作。这项工作持续了4年之久,墓葬中出土了青铜器、金银器、玉石器等随葬品,墓葬中可以确定身份的有中山桓公、中山成公、中山王厝。
总结
墓葬中出土了一些青铜器,有些青铜器上有铭文,中山王厝墓中发现的九鼎中的首鼎,器身有469字铭文,这些铭文对了解中山王厝有一定的辅助作用。这些随葬品无疑不诉说着曾经古中山国的辉煌,让后人对神秘消失的中山国有了更多的认识。
【图片来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