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姓始祖叫"张挥" 我河北老家的老辈儿人讲,我们这支儿的张家人是西汉张良的后。今天参观河南濮阳县城东关的"张挥墓园",才知道,这张挥老先生可是比张良还早两千多年的张氏老祖宗。园中说明牌介绍:张挥乃黄帝的孙子之一,因为发明弓箭助黄帝战胜其他部落,遂被赐张姓(弓长张,由此而来)并封于清河一带(今属河北邢台),此后渐渐四扩,绵延于各地。濮阳市政府近些年在张挥陵墓周边扩制并建起了一个大祭殿,形成了宏大的张挥公园。在园内参拜,脑中突生飞跃之感,由张良而张挥,跨度够大!几十年来,我入庙祭陵从不燃香叩首,今天却点燃了三炷香,叩拜先人,算是认祖吧! 深度寻根问祖并崇祖,乃国人文化特征之一。我特意赶来张姓老祖宗张挥墓前,很是觉得亲近。这哪里是来旅游景点参观,分明是给自己祖宗上坟 双层庑殿式拜庙和在高台上的手持弓箭的张挥雕像:壮观宏阔 张挥拜殿里的挥公塑像 张挥园内展示的张氏名人的墙,估计有百余人,此为张良幅。我家上辈老人说我们这支张姓人家是西汉张良的后裔。张良比张挥又晚了近2000年。 张挥拜殿里的侧墙上挂有"百姓万家一脉承"的图示表 于园内起《祭挥公》一首 挽弓拉箭弦必长, 上古群雄角洪荒。 流脉四千春秋过, 三支香柱借祖光。 2、古戚城:春秋时代"峰会"旧址 濮阳市区内有个戚城公园,建在春秋卫国重镇戚城旧址之上。园内有个巨大的夯土台子,据专家考证,这是春秋时期各国到卫国会盟的会盟台。土台边介绍牌写着:据《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到公元前531这九十五年间,各诸侯国在卫国会盟14次,其中7次是在戚城这座台子上进行的。春秋时乱,诸侯林立,各国合纵连横,遂常开"G…"峰会,商议外交政事。无疑,卫国是主办峰会的高手。 春秋时期卫国的重要城镇——戚城遗址,在今濮阳市华龙区内。现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时期各国诸侯开会商议大事的"会盟台",看着就是一座夯土为主的台子 戚城文物景区内的"戚城历史陈列馆" 起诗一首留记: 诸侯合纵善捭阖, 卫地戚城峰会多。 烽火春秋三百载, 终归一统大联合。 3、子路墓祠 子路是孔门高材生。他的墓就在戚城文物景区东北两华里的一条街上。 濮阳市内的子路墓园大门。"仲夫子"指子路,子路是其字,其名"仲由"。我们来时,逢内部修葺停止开放,经向施工方门卫恳请,终于开门让我们入内参观一刻 子路效忠卫国大夫孔悝,被内部反对孔悝的政变一方的人杀死。记得读鲁迅杂文,他曾不无讽刺地描写子路临死前,大喊:"君子死,冠不免",一面扶正头上的簪缨官帽,一面被砍成了肉酱。依我看,子路实乃实践恩师教导的一位忠义之臣,难怪他的孔老师曾说:"哪一天我点儿背,不得不乘一条破船下海逃亡,跟随我的,恐怕也只有子路一个人喽"(我把《论语》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译作白话)!也有记载:孔子听说子路牺牲的消息后,当即就在院子里大哭不止......《二十四孝图》里有一则"子路负米",说的是子路自己吃野菜,却在天寒地冻的季节或火辣辣的骄阳下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给双亲吃,这是说子路的孝亲。站在子路的墓前,想着他身体力行地孝亲和忠君,便觉他颇有些殉道的悲壮,不由一阵酸楚...... 子路墓,正在修葺当中 子路墓园内的子路祭殿,横批和对联歌颂了子路悲壮的一生。上联:"弹剑高歌桃李三千君尚勇";下联:"结缨赴难贤哲七二子为刚";横批:"义气云天" 起句曰: 孔门弟子三千多, 惟有仲由演悲歌。 负米双亲从孝道。 舍身取义奏金铎。 201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