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礼记》 这两天,广西柳州的一个家长群里的聊天记录,被人曝光,冲上热搜! 遭到全网的吐槽和谩骂。 被骂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家长给老师送礼。 这不教师节马上到了,有个家长群坐不住了,里面的家委会成员提议:给班级老师送化妆品,费用家长平摊,以此来感谢老师的付出。 且不说,礼品贵不贵重?送礼合不合适? 首先,这是一条提议,按理说,参不参加是自愿的事,出钱给老师买礼物也应该遵循每个家长的意愿。 愿意掏钱的就掏,愿意送的就送,不愿意的也不勉强,纯看个人... 毕竟不一定所有家长都想感谢老师,借此讨好老师。 所以,群里就有位家长直截了当表明:"我不参加!" 但没想到,仅仅因为这一句话,这名家长却遭到了围攻,直接将她逼退了群。 整个过程很是迅速且荒诞。 先是一些愿意凑钱的家长,扯什么集体,什么团结...各种怼她。 接着家委会的成员,在群里指名道姓: "虽然我们的角度不一样,但我理解你的想法。鉴于您不愿意参加,没必要一直在群里受我们打扰了,礼貌地请你退群。" 拒绝参加的家长很不理解,直接回复: "凭什么要我退群,因为意见不合?" 然后家委会彻底急眼了,摊牌表示: "大多数人都随大流,你不参加是你的自由,如果不随大流,请自己退群吧!" 就这样,这名家长以"不随大流"的理由被逼退了群。 家长群里这几段聊天记录,看得我既无语又愤怒。 这是什么狗屁道理!因为不愿意凑钱买礼物,不随大流,就被排挤和围攻,强行给人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拿着鸡毛当令箭,勒令清退他人,施以绞杀。 何其地霸道!何其地恶心! 事情涌上热搜后,很多网友除了愤慨,都在问什么是家委会?坦白讲,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有家委会。 我专门搜了一下,家委会的全称叫做:学校家长委员会。 主要目的是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反映家长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等。 说白了,就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一条线。 其实,家委会成立的本意是好的,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家委会渐渐变了味... 为了竞选,晒名校学历、海归背景、高管职位,比车、比房、比资源... 强制家长交班费,交水费,交运作费,交资料费... 以上这些现象,现实中屡见不鲜。 而此次事件中的家委会,就是"异化"的典型。 为了给老师送礼,讨好老师,不惜逼迫别人退群,牺牲一个家长的合理权益。 乍一看,他们所说的话,里面夹杂着各种微笑和握手的表情包,仿佛很客气,很委婉,实际上仔细扒开看一看,句句笑里藏刀,彰显着强硬的意味。 说是理解别人的想法,下面开始逼人家退群。 说是提议,下面连价格都计算好了,收款二维码都发出来了。 家委会和家长商量了吗?有问过家长的意见了吗?一顿操作下来,结尾一句"请大家及时支持,非常感谢",几乎不给人拒绝的余地。 这不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把个人意志强升为集体意志,只想着给老师献媚,完全忽视家长的权力。 打着"感恩老师"的旗号,绑架全体家长,谁要是不交钱,立刻扣帽子,站在道德制高点抹杀你。 哪里是什么家委会,就是一群趋炎附势的乌合之众。 事办的不多,送礼倒送的非常勤快。 那这些所谓的家委会是真心想感恩老师吗?我看也未必! 常言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如果真的想感恩,自己直接掏钱买了就是,还让其他家长集资买什么礼物。 明显是一些家长想要献殷勤,但又不舍得花钱,所以以"全体家长"的由头,去薅大家羊毛,表现自己。 典型地"我请客,你买单!" 最终,老师只记得起头家长得好,其他家长都成了人梯。 这种人不仅自私,还相当地坏。 送礼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送礼人和收礼人内心的真正想法,是一个人人品的外在表现。 但真正恶心的不止这些献媚的家长,还有那几位收礼的老师... 有人说这几名老师不在家长群里,并不知情,是无辜的。 但事实上,据这位家长爆料,送礼的事,不是一次两次了,去年教师节就买了几百块的水杯,买了好几个。 也就是说,老师不仅知道家长会送礼物,还收下了礼物,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默许,家长才会继续献殷勤。 这种为谋私利的放纵行为,在我看来,比那些送礼的家长的行为还要丑陋... 甚至可以说,事件根源在老师。 正如网友所说:"每个马屁精背后,都有一个昏庸者。"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家长。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 做老师最首要,也最重要的就是正直和良知。 如果,这几名老师从一开始就刚正不阿,就拒绝收家长的礼物,家长们还会继续送吗? 坦然讲,只要老师正气凛然,家长自然不敢出幺蛾子。 为什么大家都力挺那个不愿送礼的家长? 不仅是因为潜规则的恶心,让教师节,感恩教师的意义都变了味,更重要的是,这种恶性循环式的讨好,最终暗伤的是真正的好老师,害的是孩子自己... 想想看,家长无脑吹捧老师,老师不节制地收礼,最终会走向什么结局? 电影《女教师》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老师为了私利收钱和礼,只有给老师送礼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才会受到优待,被安排在靠前的位置。 不送礼的家长的孩子只能坐在后面,被老师故意训斥,出题刁难。 最后,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被关注,只好满足老师的各种要求,甚至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孩子得到更好的座位,从其他班转过来,给老师疯狂送礼... 但一切都有代价,教育也不例外。 老师满脑子光想着红包和礼品,上课敷衍了事,最后学生成绩不断下降,险些毁掉的孩子的人生。 虽然是电影,但反映出一些真实的现象和现实。 一个只会为自己利益着想的老师,就算给予了特殊照顾,也教不好学生,更别说对孩子多上心,多么好了。 什么样的老师造就什么样的学生。 说严重点,如果这几名老师因为家长的献媚,区别对待学生,那这些送礼的家长就是帮凶。 好在,因为那名家长的勇敢,事态及时挽回。 现在,柳州市教育局已经发出通知,严禁以各种名义向教师赠送礼金礼品。 但还做得远远不够,针对这位被逼退群的正义家长。 有关部门应该给予一个说法,必须严肃地调查送礼的行为,到底送了几次礼?以及哪些教师收受了家长的礼品? 都应该有一个事实调查结果,给那位家长和社会一个交代。 再回看,家委会在群里的提议开头:"我们二班历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 对此我想说,真正的尊师重道绝不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不是装腔作势的表演。 而是发自内心的,恒久的情感。 家长想要出头,让孩子多受到关注,可以理解,但不要太过头,最后适得其反。 少点献媚,多点理智。 家长最好的礼物,是对老师多一份理解,是孩子的成绩... 一个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孩子,比100套兰蔻都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