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密码
说历史是一座大山,是因为它上有密林,下有宝藏,你永远也看不透、挖不完、识不尽。说它是一面镜子,是因为社会在变,有永远换不完的照镜角度,见仁见智,奥妙无穷。
这本书的名字叫《盛唐密码》。汉唐向来被称为中国史上的极盛王朝,冠以"盛"字,自然有它的道理。但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经典的人和事都已被尘封垢埋。于是除了到地下去考古,还有一种考古就是到书堆里去。中国有一个好的史学传统,当朝有史官记实,后朝必为前朝修史,这样层层相叠,只就其主干部分就留下了二十五史,凡两千七百多万字,还不算野史及个人的实录笔记。
如果一个人每天读三千字,要近三十年才能看完,普通人穷其一生也做不到。所以就专门有一种职业:史学家,或一些业余"好读分子",常到史海里去打捞,帮助我们去见识深海龙宫里的宝贝。史海汪洋,作者这里只选了唐朝这一小块水域,一网上来,就足够你眼花缭乱拍案称奇了。
历史是镜子,是因为它总能照见现实;而也只有从现实出发带着问题去治史才能提升我们当下的行为能力和认知水平。都说现在的新闻是明日的历史,恰恰作者学了新闻、干过新闻,又从政多年,于是两相参照,他眼里的历史便像是一把牛顿手里的多棱镜。当年牛顿在这把镜子下,第一次惊奇地发现太阳光并不是单一的白色而是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作者也惊奇地发现这一页页史书并不是平面的,里面不但有深沟大壑,还居住着许多历史老人,他们现身说法,与我们切磋现实。
当我们随着作者一页一页地解读史书里的密码,你就会感到这个盛唐真不是十年八年即可造就的。特别是作者善用现代视角观察历史,用现代语言翻译历史,如"危机公关"、"战争动员"和"预期引导"等这些现代概念,都可以和一千多年前的史实严丝合缝。历史真是惊人地相似。
当年朱熹到一个新地方上任,地方乡绅跪迎道旁,他一下轿说的第一句是:"你们带县志来没有?"留下了成语"下轿问志"。可见史书是从政者须臾不可离开的一面镜子。就像现代女人爱美,手包里离不开的照面镜。当然,一般人看书也不必总是那样正襟危坐、兴亡有责,本书随意当作故事来读也是一次有趣的在历史密林中的穿行。 盛唐密码 : 历史深处的成见、意见和预见 ¥52.8 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