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柳扶风 回归25周年,香港实施"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不变,"一国两制"的框架和内涵不变,但具体运作方式要与时俱进,作出必要调整。"一国两制"框架下的"港人治港",从开始的混沌状况明确为以"爱国者治港"为原则,反中乱港者一个不能参与;"一国两制"框架下的"高度自治",要由中央全面管治权介入,由《港区国安法》规范,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边界。这些,就是香港落实"一国两制"下半场在政治上的大方向和总要求,确保"一国两制"不走样、不变形,行稳致远;确保香港由治及兴,实现良政善治。 为政在人,人的因素第一,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践行中,"港人治港"至为关键。"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怎么样、是何面貌、应干甚么、不该干甚么、走向何方、成效如何,都要看"港人治港"怎么样。毛泽东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一国两制"决定之后,"港人治港"就是决定的因素。 过去20多年,香港的事情没有办好,"一国两制"出了偏差,"高度自治"差点儿让"港独"分裂夺权、"颜色革命"得逞,就在于"港人治港"出了大问题。"港人治港"在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多个重要位置,是由港英余孽治港,甚至是卖国者、叛国者、外国代理人治港。这样的"港人治港",来自三大方面:一是港英政府留下的原建制中人,在行政、立法、司法等上层建筑领域力量深厚;二是通过普选上台的反对派政客;三是英国撤退时密布的无间道。这3种人组成了"港人治港"的骨干,爱国者一直被严酷和巧妙地排挤打压。 现在中央高举"爱国者治港"大旗,从选举制度的改革入手,审查"治港者"的资格,要求公务员以及公职人员宣誓效忠。这些都是在改变"港人治港"的底色,让爱国者成为"港人治港"的主力。 本文原载于《东方日报》,原标题《港人治港是决定因素》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