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胡志明逝世,周总理指示驻越大使暂不吊唁,事后才知大有深意
1969年9月2日,越南的领袖胡志明 在河内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
胡志明同志作为中国的革命伙伴,他的去世,对于中越两国人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噩耗,尤其是对于他最好的朋友周总理 。
在驻越大使王幼平把这一噩耗传递至国内后,周总理陷入了一段十分低落的状态。
他对王幼平做出了两点嘱咐:一是不要急着去联系胡志明同志的医疗人员,二是在越南将胡志明同志的死讯发布之前,万万不可前去吊唁 。
王幼平对周总理的这两点嘱托十分不解,直到几天后胡志明同志的追悼会开始时,方才领悟到其中深意。
周总理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指示呢?
周总理年少初遇
对于周总理而言,胡志明不仅仅是像个革命伙伴,更像一位他敬重的老大哥。
周总理和胡志明的初次相遇,是在法国 。
当时,周总理远赴巴黎,勤工俭学,在巴黎加入了巴黎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借着这个契机,不久后,成为党组织负责人的周总理加入了法国共产党成立的新组织:"殖民地民族联合会 "。
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当时同样在巴黎的胡志明,就此奠定了他们二人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
与周总理一番攀谈后,胡志明惊讶的发现,眼前这个比自己还要小8岁的青年,居然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思想觉悟。二人在思想境界、理念追求上一拍即合,迅速成为了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胡志明
此后的时间里,在塞纳河畔、凯旋门下、卢浮宫旁,都留有两人一同漫步,谈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身影。
在与胡志明的长期交流中,周总理也受到了诸多启发。胡志明身上对共产主义的执着追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对周总理有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两人之间的密切交流止于1923年,这一年,胡志明获得了前往苏联学习的机会,对于这个庞大的红色国家,胡志明憧憬已久,他将这一消息告知了周总理。周总理虽心有不舍,还是向他表示了祝贺,与他进行了最后的谈话,二人就此分别。
次年,周总理也奉党中央指示,回国参与革命活动。
在这里,他将迎来与胡志明的重逢。
在周总理回国的同一时间,胡志明也完成了在苏联的学习工作,他以领事馆翻译的身份,来到了广州。彼时的周总理已经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恰好也在广州从事着革命活动。
不久后,胡志明从朋友口中得知,周总理此时是广州区委委员长。得此消息,胡志明大喜过望,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去找自己的老朋友。
法国游学时期的周总理
见到胡志明的时候,周总理万分激动。在法国几年的相处里,他早已把胡志明看做自己的良师益友,如今幸得机会与他重逢,周总理与他彻夜畅谈。胡志明还邀请了周恩来到他开设的政治训练班中进行讲学。
1925年,周总理与邓颖超结婚的时候,还特意邀请了胡志明到场致辞。周总理为邓颖超介绍胡志明,说道:"颖超,这是我的老大哥! "
中日战争爆发后,胡志明配合周总理所在的中国共产党,做了大量工作。大大缓解了我国的抗日压力。
在这一过程中,胡志明始终与周总理站在同一战线。互相扶持
1942年,在越南领导抗日战争的胡志明因为要前往重庆与周总理共同商议抗日格局,不幸在广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被投入了监狱。
此时周总理大病初愈,家乡又恰好传来了父亲病故的噩耗,周总理刚刚含泪给毛主席发了电报"回来后方才知道我的父亲病故的消息,恩来悲痛至极,抱恨终天! "
毛主席
毛主席向周总理回了一封电报,上面这么写道:"始知令尊仙逝,还望节哀顺变,今后工作,务必劳逸结合 "。
然而还不待周总理再对毛主席做出回复,又传来了胡志明在广西被逮捕的消息。
一向沉着冷静的周总理在得知这一消息时也变得有些紧张了起来,他刚刚失去父亲,若是被自己视为老大哥的胡志明在国民党手中再出了什么三长两短,这是周总理无法接受的。
周总理立刻向党中央请示,要求从国民党手中,将胡志明救出。而党中央知道胡志明和周总理两人的关系,也清楚胡志明长期以来为中国所做出的贡献。因此第一时间批准了周总理的请求。
周总理接到批示后,马上动身,会见蒋介石,与他交涉释放胡志明的相关事宜,与此同时,他还委托了冯玉祥去找广西军阀首领李宗仁 ,拜托他出面说服蒋介石,释放胡志明。
李宗仁同意了周总理的请求,在早些时间,也对胡志明此人的事迹略有耳闻,虽是站在不同的阵线,但李宗仁对胡志明打心眼里也有几分钦佩之情。
李宗仁
蒋介石起初不同意批示对胡志明的释放令,无奈之下,中国共产党只好联系了共产党国际,试图在国际上制造舆论逼迫蒋介石签署释放令。
最终,在共产党方与国民党不同派系的联合施压下,蒋介石最终还是妥协了,同意将胡志明释放。
胡志明被释放的那天,周总理亲自去接了他。胡志明见到周总理,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他的手。
周总理与他对视许久,两人一齐如释重负地笑了出来。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同一时间,越南宣告解放,越南共和国成立了。胡志明出任了越南政府主席。
胡志明和周恩来这两个兄弟,同时成为了各自国家的一代伟人,以各自的影响力,深刻改变着历史的进程。
1950年,胡志明前往苏联进行访问。在莫斯科,他第一次以国家主席的身份,见到了时任新中国总理的周总理。
胡志明与周总理
三十年的时间,两个人都从曾经壮志未能酬的青年,变成了两个国家的领袖人物。这次见面,二人感慨万千。
在离开苏联的列车上,周总理、毛主席、胡志明三人被安排到了同一列车厢中。在这趟回国的路途中,三人相谈甚欢,毛主席也对周总理的这个老朋友有了新的了解,也下定了决心,为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贡献出一些力量。
分别的时候,邓颖超送给了胡志明一件自己亲手织的毛衣,在此后的多次秘密访华行程里,胡志明几乎都会带上这件毛衣。他说:"这是弟妹亲手给我织的毛衣,再破再旧我也舍不得脱。 "
1954年,是一个关乎越南命运的重大时刻。
这一年,在瑞士,召开了全世界多个国家一同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这场会议将决出法国和越南,哪个才是这场争执中最后的赢家。
在越南进行了长时间拉锯战的法国侵略者,自然是不肯承认越南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权的。这次会议谈判的进展极其缓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屡屡从中作梗,千方百计地阻挠越南全境解放。
日内瓦会议
在这个期间,最辛苦的人,却是周总理。
为了越南问题的和平解决,周总理先后奔赴了多个国家,与各个国家领导人进行会谈。
在前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光是和自己的老大哥胡志明,周总理就先后进行了多达8次的访谈慰问。
胡志明见周总理如此奔波,也担心他的身体出问题。劝告他说:"恩来,你想为我们越南人民做贡献的心我可以体会得到,只是你本就身体抱恙,长此以往,我怕你出问题。你一定要注意身体。 "
周总理应道:"我们为人民服务者,最不能怕的就是累,倘若我现在让你先放下日内瓦那边的相关事宜休息一阵子,你一定也不会这么做,我说的对吗? "
胡志明笑了笑,拍了拍周总理的肩膀,也没有多说话。他们两人在几十年的岁月沉淀里,早已形成了一种默契。
在周总理四处奔波,倾力相助之下,日内瓦会议最终达成了协议,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掀起的长期的殖民侵略战争。越南就此得到了解放。
情谊不朽
在日内瓦会议后,周总理开始频繁地赴越南进行访问,表达了对越南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在越南遭遇经济困难的时候,周总理还向越南争取到了无偿的8亿人民币的捐赠,协助越南进行解放后的一系列建设。
因此,周总理在当时的越南人民心中也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每次访问越南时,都会受到越南人民的热切欢迎。
直到1969年,胡志明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之前,中越双方一直都保持着高频率的互访。
1969年,胡志明刚准备进行赴华访问,然而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了。越来越严重的心脏病使得他一病不起。
远在中国的周总理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调配了卫生部资历最深、最优秀的医疗人员,远赴越南,配合胡志明的医生为他进行治疗。同时,周总理还亲自审理治疗方案,派人空运了国内最先进的医疗设备给到胡志明。
在9月份访问越南的时候,百忙之中,周总理还找了专人特意询问胡志明的病情,为他带去了自己的慰问。只是不料当晚胡志明原本已经渐趋平缓的病情再度急转直下,尽管周总理所委派的医生对胡志明进行了紧急的抢救,胡志明仍然在第二天与世长辞。
王幼平
在逝世的前一天晚上,已经意识模糊,奄奄一息的胡志明仍然在小声念叨着周总理的名字。
胡志明的一生,没有留下子嗣,于他而言,最珍贵的际遇,莫过于与周总理的莫逆之交。
刚刚回国的周总理听闻这一噩耗,眼泪不自觉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但是他仍强忍着悲痛,嘱托驻越南大使王幼平:不要急着去联系胡志明同志的医疗人员,在越南将胡志明同志的死讯发布之前,万万不可前去吊唁。
周总理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胡志明逝去的日期是在9月2日,而这天正好是越南的国庆日。
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民而言,若是国庆节与对胡志明的追悼日是同一天的话,未免有些残酷。
果不其然,越南的官方也在当天封锁了胡志明逝世的消息。
在国庆节过后,胡志明逝世的消息得以向外界放出。越南举国上下都陷入了哀痛之中。
第二天,刚刚回国的周总理又一次抵达了越南。
他眼眶里满含着热泪,对着迎接他的越南高层领导人说道:"我来晚了。 "
在前往悼念胡志明的路上,主席府的那几十级台阶显得那样的漫长。胡志明花了半生的时间,从这台阶的下面走到了上面,如今周总理终于踏上了这条路 。他脚步沉重,每踏出一步,他的心头都会泛起过往二人的点点滴滴。
当他走完最后一级台阶,看到了尽头处胡志明安详的遗容,仿佛又回到了五十年前在巴黎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周总理的眼泪还是无法抑制地掉了下来。
他转过身来,红着眼眶,用颤抖的声音说道:"胡主席于我,于中国共产党,都有着巨大的意义。中国人民永远会记得,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与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
在场的人也都被这般哀痛的气氛与周总理颤抖的话语打动,抽噎声此起彼伏。
"是同志亦是兄弟",这似乎是胡志明和周总理二人之间最贴切的写照,从青年到暮年,从未改变。
两位伟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将两个国家之间的人民,也一同连接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