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称山西第一美女,救伪保长闺女沦为慰安妇,身上每晚爬过50日军
1937年7月7日,随着中国守军第29军吉星文团的奋起反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之后,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华北、华中,以及华南地区推进,自此,我国的半壁江山纷纷落入日军之手。
在沦陷区,日军残忍地实行着"三光政策",他们不仅戕杀百姓,更令人发指的是,还强征大量的妇女充当慰安妇,供日军消遣。在这些人中间,她们上有白发苍苍的老妪,下有几岁乃至十几岁的孩子,而日军对她们百般蹂躏,其状惨烈。
很多妇女因为染上了脏病久治不愈,大都难逃被处死的下场,即便是极少数幸运者活了下来,但也难逃终身残疾,不能生育的厄运,过着受人冷眼相待的凄惨生活。
一个接着一个,一队又一队的日军士兵接踵而至,在外边等着,在那一段日子里,我几乎每个晚上都不能休息,最多的一晚就有50多日军。
不知道,大家在看了这一段受害者的口述后,是不是和笔者一样,有一种强烈的想骂人的冲动。
受害者名叫侯冬娥,有着"盖山西"的美称,被誉为"山西第一美女"。
侯冬娥,山西盂县进圭村人,相貌出众。1936年,15岁的侯冬娥在父母的"包办"下嫁到了高庄村。抗日战争爆发后,侯冬娥没有像其他姑娘那样,选择东躲西藏,反而主动站了出来,担任了当地的"妇救会"主任,组织村民积极抗日。人长得漂亮不说,干起事儿来也是有井有条,因此,十里八村的老百姓都叫她"盖山西",言外之意,放眼整个山西,都没有能超过她的女人了。
1938年,日军占领盂县,开始在各地建立据点,进圭村也驻守了日军第四混成旅14大队的一个小队,从那个时候开始,日军就不断将进圭村附近的妇女抓进炮楼,供日军官兵消遣娱乐。而那时,这些女孩的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仅有13岁。
1941年,在那个本该是收获的季节里,"盖山西"侯冬娥的噩梦开始了。美丽本来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时不逢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侯冬娥以她非凡的容貌,震撼着这个小小的山村,"盖山西"的雅号,更让毫无人性的日军,对她垂涎三尺。
起初,日军半夜闯进高庄后,只是逼着伪保长郭孟娃为他们找花姑娘,并未对侯冬娥动手。但当时夜色已深,日军士兵一个个如狼似虎,根本没有给郭孟娃找其他人的时间,最后,日军士兵将眼光转向了他的两个女儿身上。
郭孟娃心里有几分情愿,我们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日军铮亮的刺刀下,只想活命。
无奈之余,郭孟娃只好让自己的两个姑娘,陪了日本兵一夜。第二天,余兴未尽的日军,要将郭孟娃的两个姑娘带走,情急之下,郭孟娃想到了"妇救会"主任—侯冬娥。
随后,郭孟娃急急忙忙地找到了侯冬娥,用其过人的演技,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戳动着侯冬娥的正义之心,最终,郭孟娃的两个姑娘留了下来,侯冬娥被日军带走了,带回了那个生她养她的进圭村。在那里,面对着那些熟悉的面孔,众目睽睽之下,她一次又一次地被凌辱着。
正如,侯冬娥在晚年,讲述着那段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一个接着一个……"
进入寒冬腊月后,侯冬娥才拖着伤痕累累的残躯得以回家,而这个时候,女儿早已因为断奶饿死,她一动也不能动,勉强搂着刚满三岁的儿子,整天号啕大哭。
这一年,侯冬娥刚刚二十岁。
第一次被放回家后,侯冬娥一躺就是半年,慢慢地,她可以坐起来了。但很快,沾满血泪的"第二次",就到来了。
郭孟娃不止一次登门入户,进而打探侯冬娥的情况。一个月后,几个日本兵再次前来,先把她抓进进圭村的窑洞里关起来,之后又送进了炮楼。在那种阴湿肮脏,布满霉味的地方,她结识了眼泪总也流不完的小妹妹—陈林桃。
据陈林桃回忆:"我被抓到进圭村后,第一个认识的,就是冬娥子。她比我大两岁,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窑洞里就我们俩。有一次,我们白天刚刚被日军士兵污辱过,两个人正在抱头痛哭,谁料想,又来了几个日军士兵,强行就要带我去炮楼。冬娥子怕我受不了,就对日军的士兵说我身体有病,她代替我去。"
"之后很多次,都是冬娥子代替我去炮楼。好长时间,天天流血水和黄水,止也止不住……"
1942年初,侯冬娥的丈夫不堪妻子的遭遇,最终走上了抗日的路线,参了军。之后,侯冬娥只好带着儿子,在众人的辱骂与嘲笑中,独自艰难地支撑着生活。
抗日战争胜利后,侯冬娥的第一任丈夫回来了,但碍于侯冬娥做过"慰安妇",尽管是被日军逼迫的,他还是带回了一个女人,就此,侯冬娥与第一任丈夫,分道扬镳。
然而,生活还得继续,侯冬娥实在没有什么办法了,只好找了村子里的一个光棍。雪上加霜的是,她第二任丈夫的身体不好,不能经常下地劳动,导致生活也不算太好。但是,常言道:知足者常乐,那时的侯冬娥别无所求,只盼着自己的丈夫能尽快好起来,也好共同走完余生。由于被日军严重地糟蹋过,侯冬娥早已不能生育,尽管如此,她还是抱养了一个儿子,给那个家庭带去了些许的希望。
可是,好景不长,侯冬娥的第二任丈夫没有陪伴她多少日子,就撒手人寰了,原本伤透了心的她,本不打算三次嫁人,可在农村,一个家庭要是没有男人撑着,是要经常被邻里欺负和看不起的,侯冬娥只能第三次嫁人。但终究无法摆脱曾经是慰安妇的阴影,过着凄惨的生活。
再后来,有记者了解到侯冬娥的苦衷后,决定帮她一把,想要以此来指证侵华日军,当年在我国犯下的累累罪行,而侯冬娥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中日未建交的时候,也没有一个人提起过,可以为我报仇雪恨,现在两个国家又好了,倒有人提起这件事了,我怎么也不会相信,有人再关心我们这些受过苦难的老百姓了。
的确,这句话让人听起来着实难受,然而,即便如此,侯冬娥还是选择将她惨痛的经历告诉了世人,只是历史真如侯冬娥所料,侯冬娥的官司最终还是没有打赢。1994年春天,侯冬娥悄无声息地死在山西盂县高庄,那间破烂矮小的窑洞里。
历史不容遗忘,抗议的声音并不会就此淹没,愿祖国长久繁荣昌盛,愿中华民族,在未来不再遭受此等磨难。